东港市孤山镇水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技术

2014-09-24 09:50陈彬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低产水稻

陈彬

摘要介绍东港市孤山镇水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光合作用效率高的理想株型没有大面积种植;应用散穗型品种的栽培技术管理紧穗或半紧穗型品种,限制了紧穗或半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稀播旱育、壮秧稀植、重铺底肥的栽培技术没有全面应用等,并提出产量提高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低产;原因;提高技术;辽宁东港;孤山镇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065-01

水稻是孤山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 500 hm2左右,占粮食作物的2/3,虽然种植面积较大,但产量却不高。一般水稻产量在6 750 kg/hm2左右,与辽宁省其他稻区相比,产量低2 250~3 000 kg/hm2。

1影响水稻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1.1水稻品种多、杂、乱,高产、抗病、光合作用效率高的理想株型品种没有得到大面积种植

孤山镇地区每年种植的水稻品种多达20个,没有主栽品种,有些品种未经审定或未经当地试验、示范,农民盲目地购买,导致米质优的不高产、抗病的米质差、高产的不抗病。如散穗型品种9052等,虽然米质较优,但产量难以突破。在干旱少雨、光照充足的年份产量相对阴雨寡照年份要高一些。因此,当地有小旱小丰收,大旱大丰收,不旱不丰收之说。相反近几年种植的紧穗或半紧穗型品种:如港育6-5等,无论干旱少雨还是阴雨寡照年份产量都可突破9 000 kg/hm2。此类品种由于叶片上举、受光率高,不仅叶片正面受光,而且背面也可以吸收来自空中的散射光和其他叶片的反射光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和叶面积相同条件下,两面受光要比一面受光的光合量多。同时,在合理稀植的情况下,其上层叶直立遮光少,下层叶斜生可尽量捕捉漏透下来的阳光,形成比较理想的受光态势,截获更多的太阳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1]。

1.2应用散穗型品种的栽培技术管理紧穗或半紧穗型品种,严重限制了紧穗或半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

从当前生产上看,紧穗或半紧穗型品种生育期在160~165 d,拔节孕穗期需经历25~30 d。比散穗型品种少10 d左右,拔节和孕穗同时进行,此期需肥量较大。而散穗型品种先拔节后孕穗,此期需经历30~40 d,需肥量相对要轻。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时期需肥量的多少合理施肥是水稻增产的关键。但实际生产上多数都是按一个模式进行,即按以往习惯的散穗型品种管理,从而导致紧穗或半紧穗型品种生长量不足、出穗早、稻曲病重,使高产品种因管理不当未达到高产的目的。

1.3稀播旱育、壮秧稀植、重铺底肥的栽培技术没有全面应用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要素[2]。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促进穗大粒多是增产的关键。而在生产中,不合理的栽培方式往往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不足、穗小粒少。主要原因是早期始蘖期晚,有效分蘖不足,无效分蘖过剩,纹枯病重,影响枝梗分化,导致穗粒数减少而影响产量。

2提高技术

2.1选择优良品种

孤山镇地区应选择生育期在165 d左右、高产、抗病、优质品种。选种原则: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年份可选散穗型或紧穗、半紧穗型品种;阴雨寡照年份最好选用叶片直立上举、光合作用效率高的紧穗或半紧穗型品种。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有:港育6号、港育7号、丹粳17、丹粳668及沈阳地区引进部分品种等。

2.2良种良法配套管理

紧穗、半紧穗型品种施肥原则“前重后轻”(即重铺底肥、减少蘖肥、慎用穗肥);而散穗型品种则应采取平稳促进(即少吃多餐)的原则进行施肥。水的管理要做到浅、湿、干相结合,除分蘖、孕穗、开花、灌浆期建立浅水层外,其他时期可进行干干湿湿管理,分蘖末期可根据水稻长势,适时适当进行烤田、晾田[3]。

2.3全面应用稀播旱育、壮秧稀植、重铺底肥等技术

2.3.1适时播种。一般晚熟品种在4月15日前播种,中晚熟品种在4月25日左右播种,播种量为200~250 g/m2。可选择园田旱育苗和水田旱育苗[4]。水田旱育苗不易在低洼涝地块,床面尽量高一点。

2.3.2适时移栽,壮秧稀植。晚熟品种5月中旬移栽,中晚熟在5月底至6月初移栽。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密度,做到合理稀植,一般移栽密度为30 cm×13 cm、30 cm×17 cm、33 cm×13 cm,每穴不超4棵秧苗。

2.3.3重铺底肥。紧穗、半紧穗型品种常规施肥方法:氮肥按底肥60%、蘖肥30%、穗肥10%的比例施肥;磷肥在作底肥时一次性施入;钾肥按底肥、穗肥各50%的比例施入。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时期需肥量的多少结合旋耕整地进行全层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科学、经济、高效施肥[5]。

3参考文献

[1]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等.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7,33(9):1411-1418.

[2] 马均,马文波,明东风,等.重穗型水稻株型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679-685.

[3] 夏明香.浅谈苏湾镇水稻低产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5(9):36-37.

[4] 刘广龙.沿淮低洼地稻茬麦的低产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12):25.

[5] 张中平,张可久.高山区水稻低产原因及其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1998(3):7.

猜你喜欢
低产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低产低效毛竹林的改造措施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影像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