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实践经验

2014-09-25 06:25邓彩群黄军辉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优质玉米

邓彩群+黄军辉

摘 要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人们对其产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简要阐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希望能对玉米产量的提升和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产作物,随着近几年国家种植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呈上升趋势。作为重要农作物发展产业之一的玉米种植业,为了促进种植业发展,提升对玉米油脂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和分析,对玉米质量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播种前技术要求

1.1 种植地

需保持上一季收获后含有有机肥料的土壤水分。对于这类土壤应该在适当的季节上年中进行耕翻,使土地保持适度的松软和平整,有机肥料主要选取有机肥配合钾磷氮肥,用量保持在40 kg/667 m2,在耕翻完后施肥,应注意保持间距,选择合适的距离和深度避免腐蚀玉米作物的根部。

1.2 选种

在选种的过程中应基于种植目的来考虑,适于当地气候和土地来选择品种。对于玉米种子的精选主要有粒选和穗选,粒选即筛选出小的、枇粒,将种子中的破、霉、虫粒和杂物去除,筛选出均匀饱满的种子,这对苗全和苗齐有着重要的作用。穗选是将果穗在场上进行晾晒,将不好的、混杂的、霉烂的和病虫的除去,剩下的优良种子晒后经过脱粒种植。

选取优良品种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有:(1)以当地生产管理条件进行选种;(2)以当地热量资源条件为基准进行选种;(3)以种子外观为基准进行选种;(4)以病害进行选种;(5)以当地降水积温选取品种;(6)以前茬种植为基准进行种植。在选择品种上应该选取耐旱强、抗病、丰产和抗低温。

若玉米种植是以鲜穗出售的,选种时应该从甜玉米和糯玉米的角度上去选用;若玉米是作为饲料原材料来生产的,就应选用高产量的粘玉米为生产品种(例如:迪卡007和正大619)。还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同品种的种植期,合理选种这样既能保证玉米供应不被中断,又能保证玉米农民的收益不会出现断裂,那种高产量、饱满颗粒、高糖分的玉米品种是优先被考虑的。倘若当地病虫害多发,在选种时就应选取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1.3 种子的处理

处理种子采用的试剂是多克福种衣剂,稀释程度为35%,适用的种子量为其2%。对于种子而言,在大晴天经过暴晒2~3 d,可有效清除种子上的有害物质,有效提升种子抗病虫害能力,这对玉米苗的出芽率和一致性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一般情况下应该保证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在3~5 cm。

2 播种时技术要求

2.1 播种期的选取

玉米种植期一般是在春季的3月15-20日,按照育苗移栽来计算播种的数量,一般以早播为主。这个时期主要的选择是基于水分和通透性、生育期、品种抗性和病虫害、温光特性和土壤温度的适度标准来断定。

2.2 间距的种植选择

要是玉米种植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因地制宜,合理的密度对于玉米的种植来说很重要。其实,密度问题即是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的问题。所谓的合理密度就是适当的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下对于那些早熟的、株型清秀的、株型紧凑的、矮植株和短发育期的植株相应地间距调大一些,量控制在4 000~4 500株。密度的高与低对一种品种来说是依据产量来定的。种植密度紧凑适用于雨水量充足、有灌水的地区,那些降水稀少、灌水条件基本为无的地区种植密度应稀疏。通过拉绳进行定距,绳上进行打点,然后,根据点进行挖窝,栽培趋势应该呈现东西行向宽窄行,以(2.6+1.4)×1.0的规格进行栽单株,如若出现死苗,及时补缺,确保每667 m2密度。

根据不同品种选择间距,甜玉米、基因突变品种、胚乳状的幼苗在授粉过程中如果受到风里或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就会失去其甜玉米的“甜”成为普通的玉米。所以,在这类品种种植间距的选择上尽最大可能避免隔离带间距过窄,基本保持在

400 m,对于玉米隔离方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时间的隔离主要是一类品种与另一类品种玉米种植时间相差至少30 d,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的不同,延后或者提前种植,这样就能够保证玉米的种植质量。

2.3 玉米苗的移植技术

玉米要移植,首先应该确保玉米株苗25 d以上,且保持3片叶子以上,这样才能使移栽苗成活率提升。对于甜玉米来讲,株苗种植呈现的是大小行交替,疏密错落有致,这对于玉米行间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小行的间距一般是在60 cm和40 cm左右。移栽过程中带土移植,尽量避免心叶内露水落地,对于苗子的移栽分级定向即东西向,叶片向南北展开,东西向行。

3 播种后技术要求

首先,对于田间的管理,后期主要是查田补种,保证苗壮、苗齐和苗匀。灵活掌控土壤的墒情和天气对中耕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天气干旱时底墒不够,应该是以保墒为准则,通过浅趟,避免出现垄断跑墒的情况。当土壤中的水分过丰的时候,通过深趟、早趟来降低水分含量,使地温提高。在控制土壤墒情的前提条件下由浅到深的进行中耕深松。玉米种植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底墒水浇灌正常,而且要保证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不会出现干旱。大喇叭口期易患“卡脖旱”,这种干旱最容易使玉米的雌穗小花发生分化、穗粒数减少,抽雄困难的现象出现。吐丝期的干旱对于花粉的受精和授粉都有一定的影响,最终严重影响籽粒产量。灌浆期的干旱主要影响粒重和籽粒同化产物的积累。因为玉米是高水肥的产物,只要水量和肥量充足的条件下才会实现高产。

3.1 后期追加施肥

后期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第1次追加施肥是在浇头水前进行,每667 m2的施肥量即尿素为20~25 kg,第2次灌水前进行施肥量保证在15 kg左右。水灌溉方面,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频率保证在5~6次,玉米播种后60 d即14周期后进行第1次灌溉,保证灌水量在80 cm/667 m2左右,15 d后进行第2次灌溉,如果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可是适当进行增加灌溉次数。人工辅助授粉主要是在玉米杨花期间,人工进行,在上午以“丁”字型行走在玉米田间通过晃动玉米雄穗促进散粉。

4 防治病虫害

对于玉米来讲主要防治的病虫有:地老虎、棉铃虫、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及玉米铁甲虫等。防治地老虎主要采用毒土诱杀,使用浓度为90%的晶体敌百虫,用3~5 kg的水进行稀释,喷洒在油渣沙土翻后晾晒,在傍晚时在根部对害虫进行诱杀,也可以用毒死蜱,在傍晚时喷35~40 g在玉米根部充当杀虫剂。对于棉铃虫的防治,通过防止赤眼,充当杀虫剂。对于大斑病和小斑病的防治主要采取的是浓度为70%的甲基硫菌灵液,倍数应该达到600~800倍左右,或者500倍的浓度为50%的多菌灵,或者是800倍的浓度为50%的森铵。对于黑穗病的防治,喷洒50%福美霜可湿性粉剂拌种,以1∶500的比例进行稀释,或者是浓度为20%的粉锈宁粉剂拌种,按照1∶200的比例进行稀释。对于纹枯病的防治,主要防治期在大喇叭口期,发病初期使用井岗霉素进行防治,主要喷洒在果穗以下的植株部分。对于玉米螟的防治,主要是在大喇叭口期使用浓度为25%的敌杀死,对水

750 kg喷洒心叶,或者运用倍数为1 000的浓度为5%的锐劲特悬浮剂喷洒心叶,还可以采用通过制作毒土点心,每隔5~7 d连续进行防治。

运用辛硫磷和敌杀死喷雾防治玉米心叶末期,叶类以30~40 g/667 m2叶面喷洒阿维菌素,以25~30 g叶面喷洒阿拉万都可以有效防止虫叶病。对于玉米黑穗病的防治,采用抗病品种,亦可以用浓度为25%的粉锈宁0.01 g稀释适量的水拌种防治。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优质玉米
收玉米啦!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我的玉米送给你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