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辽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4-09-26 09:37郝大程肖培根彭勇
中国现代中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用中药材

郝大程,肖培根,彭勇

(1.大连交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环境化工学院,大连116028;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综 述

实现辽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郝大程1*,肖培根2*,彭勇2

(1.大连交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环境化工学院,大连116028;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为解决辽宁省中药资源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建设“医药经济强省”,建议加快构建全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尤其是研究体系,保护与监控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道地药材辽细辛、辽五味子、关黄柏和北苍术等优势品种栽培生产和应用基础研究,切实保护野生种质资源;突出辽东山地,辽西丘陵和辽南丘陵/海岸带中药资源发展重点,营造辽宁特色;大力发展中药资源科研、教育等服务业;建立省中药资源经济领导协调机构;高起点制定全省中药资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决策;管理

1 概述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某一特定中药资源的消失或严重供应不足(如甘草,麻黄等)势必影响到整个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1]。中药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挑战[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兼具治疗和保健作用的中药需求量大幅增长,由于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失调,许多重要药用生物已成为珍稀濒危物种[3],面临灭绝的险境。由于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大量利用中药已使我国成为自然资源消费大国。中药资源的无序开发及乱挖滥采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例如甘草、麻黄、黄芪和防风等均是固沙植物,不恰当的采挖造成干旱地区加速荒漠化,造成沙尘暴,破坏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大量流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剧增,10年间翻了三番,这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陆地和近海生态环境恶化,中药资源加速枯竭,野生资源逐年减少[1](见表1)。上述情况愈来愈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和各省市领导部门的重视。对中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中药现代化中迫在眉睫和势在必行的重要环节。建立全省中药资源宏观管理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发展基础,也是辽宁省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国内外竞争的战略需求。

表1 2011年大连市地方渔业近海捕捞产量

数据来源:2012年《大连年鉴》

2 辽宁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五大问题

一是部分中药资源受到破坏,发生短缺,例如甘草因无节制采挖已濒危,野生人参已很难发现;临床常用的400余种药材每年有20%的短缺。种质资源保护严重滞后,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缺乏科学管理。

二是栽培类群产量虽然增长(见图1),盲目引种现象仍然严重;栽培类群种类虽然增加,品种选育进展缓慢;对中药资源的利用仍局限于法定药用部位,药用器官利用单一[4];药渣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度低,加剧野生资源浪费。

数据来源:2011年《辽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图1 辽宁省园参(garden ginseng,右侧y轴)和山楂(Crataegus)历年产量(t)

三是中药资源生产发展的战略布局不够明晰,各区域发展重点需进一步明确。

四是中药资源科技研发能力弱,协同创新不足。

五是缺乏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和统一协调机制,未发挥整体优势。

3 建议

3.1加快构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尤其是研究体系,保护与监控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

为确保辽宁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建立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平台,将基于DNA barcoding(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鉴定应用于保护实践[5];建立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技术平台,开发和推广创新研究技术;建立开放的中药资源数据库及决策系统,药材基地数据库和网络系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及动态管理系统,重点药材生产适宜分析和生产基地选址预测系统;构建中药材资源持续利用开发的影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材资源持续利用政策和技术的研究,控制人工种养实验研究的规模、范围和技术方法;开展药用生物的良种选育和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用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其技术推广,以及常用的野生药用动植物的抚育保护、驯化的研究工作。

由于辽宁省中药材产地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供求信息不对称,生产盲目,导致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不稳定,价格大起大落,严重影响中药产业发展和临床用药安全。建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6],积极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对辽宁省重点发展的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和濒危中药资源,监测其分布、价格、质量、流通量和蕴藏量信息,实时掌握其变化情况,为中药材的生产,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正确理解样地样方功能,在普查过程中兼顾本地物种信息收集。

3.2加强道地药材辽细辛、辽五味子、关黄柏和北苍术等优势品种栽培生产和经营管理,切实保护野生种质资源。

辽宁省位于长白山、华北和内蒙古三个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药用植物生长和种植。全省有药用植物189科1 237种。辽宁是著名的“关药”主产区,代表性道地药材包括辽细辛、辽五味子、关黄柏和北苍术等20多种,蕴藏量占全国的50%以上。应提倡以“道地”为基础的定向栽培,避免盲目引种;提倡以“有效成分”为目标的定向培育和“成分育种”,有效提升药材品质;提倡以“扩大药用部位”为突破的多元化利用,例如人参传统药用部位为根,但其茎叶和花均含人参皂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还应提倡以“药渣”为切入点的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药用成分,并可向工业和农业转化利用。

标本实物是植物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表现,也是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它直观的反映了该种植物资源的存在情况,其蕴藏的许多信息可以无限期保存,是展开相关科学研究珍贵的原始资料。本次普查借助于3S等先进技术,分层随机抽样生成调查区域,使获得的标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且每一份标本都有详细的地理坐标、生境照片等信息,对于全面掌握辽宁中药资源的分布密度、产量,以及资源历史变化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结合中药资源普查,对辽宁省道地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深入研究,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为中药材的市场流通提供定价依据;应重视传统药物学和民族民间用药知识的调查整理,视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沿革、产区和环境生态特征方面加强研究,对道地性特征明显的中药材应研究制定道地药材标准,为开展道地药材认证提供依据。

常用中药材70%仍来源于野生资源,药用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与破坏、盲目无序的采集、猖獗的盗挖盗猎和非法贸易行为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野生种质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和优良性状,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应继续积极开展野生变家种实验,严格限制中药材市场对濒危或重要野生物种的自由经营;制订明确的保护名单调整制度及等级标准,实时调整重点保护物种名录;建立珍稀濒危药用物种及资源蕴藏量的预警系统,开展珍稀濒危药用生物资源的拯救及其替代品研究。

3.3突出辽东山地,辽西丘陵和辽南丘陵/海岸带中药资源发展重点,营造特色。

中药材是辽宁省的一大特色产业,全省有96户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7亿元,占全行业比重为21.26%(2012年《辽宁年鉴》)。全省有5户中成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所产的伤科接骨片,乳癖消,红药系列,气滞胃痛颗粒和苦碟子注射液等为知名品牌。全省有4户中药饮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辽东地区(抚顺、本溪、丹东)栽培的药用植物种类多、产量大,其中五味子、细辛、人参等药材的栽培面积大,品质享誉海内外。近年本溪已发展山地中药材2.53万hm2[7],包括山地林下人参、细辛、五味子、防风、龙胆草、柴胡、黄芪等30余种药用植物共3 300 hm2,年产中药材20万kg,产值5亿元。目前本溪市拥有百亩药材的村达到80多个,拥有千亩药材的村有5个,应充分利用现代便捷的媒体手段,让“中国药都”扬名世界。抚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万hm2,已发展各类中药材104种,年产量高达17万t,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应扩大人参、细辛、龙胆草、玉竹等地方名牌的种植面积。在省内药用植物栽培较普遍的地区应大力发展特色药用植物生产基地,如丹东凤城可建立大规模的北五味子生产基地;铁岭可利用其山区特点,大力发展林下药用植物栽培,如林下栽培人参和五味子等。

辽西生态环境脆弱,面临荒漠化威胁,应更加重视中药资源保护,适度开发甘草、黄芩、酸枣、苍术和远志等大宗地产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应以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辽南拥有丘陵、岛屿、海洋和海岸带等多样的生态系统,药用植物如菝葜、白头翁、白术和北重楼,药用动物如大连湾牡蛎[6](见表2)、盘大鲍、蝮蛇和尖海龙,区域重点应抓好道地药材的野生转家种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利用科技和制药企业优势,通过产品开发带动形成中药产业合力,把全区建成以道地药材为主的新兴特色产业区。

表2 2011年大连市地方渔业海水养殖生产概况

数据来源:2012年《大连年鉴》

3.4大力发展中药资源科研、教育等服务业。

中药资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优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等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有利于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建议筹组辽宁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实现多学科互补交融,探索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联动机制,为中药行业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提供示范和引领。江苏省已建立了类似机构[8],通过集聚行业内优势资源和紧密合作,引导大学、科研院所研究目标向延伸资源产业链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聚焦;有利于大学科研成果向企业的有效转化,也能反哺教学,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协同育人。

有关大学和科研院所应加强统筹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积极思考怎样将科学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技术加快应用到实践中,转化为经济增长;明确大学及研究机构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不仅只是做基础技术研究,应更加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二者应紧密结合起来。

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和西部药用资源大省均十分重视中药资源的科教工作,例如重庆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成立药用植物研究所重庆分所,在建五大中药材基地和一个药用动物养殖中心。目前东北尚无类似机构,辽宁省也应积极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国家级药用植物园,扩展学科领域,建立以中药材种植、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主,集教学实习基地、中医药养生为一体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相结合的药用植物研究分所。还应加强药用亲缘学研究[2],资助出版中药资源学术专著。

3.5建立省中药资源经济领导协调机构;高起点制定辽宁省中药资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建议政府部门从全省层面高度重视中药资源发展,加快推进中药资源相关的立法进程,从战略高度加强中药产业领导,将辽宁省中药的省外海外发展纳入全省整体发展战略,将中药资源纳入辽宁省战略资源,推进中药资源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中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改进完善中药价格机制,加大中药科技创新。我们有责任留给后代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药事业。在21世纪,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中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肖培根,陈士林.国家中药资源宏观管理系统的建立-中药现代化的基础[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4-6.

[2] 黄璐琦,郭兰萍,崔光红,等.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5,7(8):4-6,29.

[3] 陈士林,苏钢强,邹健强,等.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41-1146.

[4] 黄璐琦,彭华胜,肖培根.中药资源发展的趋势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4.

[5] 陈士林,姚辉,宋经元,等.基于DNA barcoding(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鉴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3):7-12.

[6] 张小波,郭兰萍,张燕,等.关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8):1345-1359.

[7] 陈曦,孙晓东,毕思远,等.辽宁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J].菌物学报,2010,29(3):321-328.

[8] 段金廒,钱士辉,史发枝,等.江苏省中药资源生产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1,3(6):42-45.

SeveralThoughtsoftheRealization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LiaoningChineseMedicinalResources

HAO Dacheng1*,XIAO Peigen2*,PENG Yong2

(1.Biotechnology Institute,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China;2.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93,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are encounter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Liaoning province,and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ong province of medicine economy”,this paper propose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of the province,especially the research system,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production of the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such asAsarumheterotropoidesvar.mandshuricum,Schisandrachinensis,CortexPhellodendriandAtractylodeschinensis,and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wild germplasm resources;focus on the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Liaodong mountain,Liaoxi hills and the southern Liaoning hills and coastal zone,and build Liaoning characteristics;develo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research,education and other services;establish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economic leadership;make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t a high starting point.

Liaoning;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decision-making;management

*

郝大程,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资源,药用植物,电话:0411-84572552,E-mail:hao@djtu.edu.cn 肖培根,院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药用植物亲缘学。Tel:(010)57835766, E-mail:xiaopg@public.bta.net.cn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10.018

2014-07-17)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药用中药材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