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的课堂互动平台分析

2014-09-26 16:35鲁小丽周晓清汪晓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7期

鲁小丽+周晓清+汪晓东

编者按:2014年6月下旬,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中心团队的成员受邀在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学校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慧教育研讨会。本期我们邀请来这次研讨会的主讲成员,请他们聊聊这基于课堂互动平台的研讨会,并分析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的课堂互动平台及其给教学带来的影响。

摘要:智慧教育的出现,引起教育界的变革。本文结合在东莞松山湖实验学校开展的一次研讨会,分析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的课堂互动平台及其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同时探讨在课堂互动平台如何开展教学,并最终给出研究的趋势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环境;课堂互动平台;练评讲教学法

● 概述

“十二五”期间,以“智慧教育”为抓手,许多地方正在积极出台以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即三通两平台为主线的各种智慧教育解决方案。2014年6月下旬,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中心团队的成员受邀在东莞松山湖实验学校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慧教育研讨会。会议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学创教育”平台作为案例剖析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结构,并结合相关平台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第二阶段:分析研讨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环节;第三阶段:对研讨活动进行总结。

● 智慧教育

研讨会第一阶段首先对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结构进行了剖析。

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分析认为,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1]智慧教育的愿景是支持协同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远距学习,提倡教师、家长、学生和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成熟的智慧教育平台应该有一套良好的课堂互动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能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提升教学效率。一个比较全面的课堂互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自动点名系统、开放式授课系统、开放式电子白板系统、过程性评价系统、多屏动态即时互动系统、错题系统和课堂板书记录系统。

东莞松山湖从试点到示范三年来,成效显著,主要体现:第一,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专注力增强,学习成效显著;第二,课堂效率显著提高,课堂管理更加方便;第三,教师对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辅导;第四,教师在教研探索中教学方式逐步改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开始进入学校,学生和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等设备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司空见惯,由这些新型设备所创造的教学环境叫做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其显著特征是每位学生拥有一个移动终端,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叫做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有研究者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出了三条标准:一位学生始终对应着同一台设备,设备能够接入互联网,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使用设备完成学习任务(Penuel,2006)。[2]西蒙·佩伯特甚至认为如果现在学校的计算机如果不是建立在一对一的基础上,真正的教学改革难以到来(Maine learn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2010)。[3]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伴随着个人便携式电脑的兴起,就已经开始。然而,在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影响下,主要表现为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移动终端的种类很多,以各类平板电脑为典型代表,有基于安卓系统的,有基于IOS系统的iPad。不管是安卓平板的课堂,还是基于iPad的课堂,都属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范畴,这种环境中均包含数量众多的工具以及种类丰富的资源,如各类教育App以及各种电子书资源、在线网络资源等。然而设备仅仅是设备,当它们进入课堂后,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和工具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基于零散的工具和资源的教学容易使课堂间断、片段化,而且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和轨迹不能够被记录,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和内容也不能够被存储,我们亟需一个能够整合各类工具和资源,并能够支撑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的平台来完成对工具和资源的整合,并能够提供课堂管理、课堂评价等服务功能,这样的平台可以称之为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安卓系统以其开放源代码的特性,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产品的研发上更容易汇集力量,其产品在课堂管理、课堂互动上优势比较明显,确实能够提高传统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通过教师终端直接向学生发送任务指令,学生的反馈即时呈现在大屏幕上,教师根据反馈结构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又如,教师通过积分系统来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可视化的管理和评价。基于IOS系统的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产品目前数量不是很多,IOS系统的封闭性提高了开发者的门槛,然而这类平台基于IOS天然的优势,如App store中种类丰富的教育应用,质优量多的电子书资源等,如果能够出现这样一种平台,其潜力也不容小觑。总之,两类平台各有优势,需要取长补短。当然,对比目前IOS和Android系统在教育方面的差异,关键为一点,Android系统比较集成,是通过架构系统来管理课堂的,而IOS系统几乎都是采用各类App来进行管理,所以比较分散,两者在其他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都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外的同类产品中,一个名叫Nearpod(http://www.nearpod.com/)的产品比较值得我们借鉴,它同样提供一些互动课堂的常见功能,如测试、投票、画图、视频、网页链接、幻灯片、音频、作业布置等功能,但它在演示上更具有互动性,除了采用了增强型的演示,它还提供形成性评价工具如投票、交互式图片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重庆聚奎中学的两位老师曾对这一工具进行了专门了介绍,并详细说明了它是如何帮助教师实现互动式教学的[4],这个平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 新型教学法:从“讲练评”到“练评讲”

智慧教育中对数字化学习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控制是一门课有效的关键,这也是华南师大未来教育中心汪晓东博士在研讨会第二阶段中对第一阶段的整个研讨活动进行设计的原因。他指出,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采取了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环节:讲授—练习—评价,即“讲练评”教学法,这种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是一种接受性,第一个阶段的研讨会也是基于此教学法开展的。首先是讲解智慧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智慧教育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法等,然后通过情境式教学进行练习,通过不同学科的演练和不同功能的使用,最后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一种典型的“讲练评”教学法。但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一种新的模式被提出:练习—评价—讲授,即“练评讲”的教学法。练评讲教学法由桂江一中现任校长龙海平创建,已在该校实施多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教学法理念先进,体系完善,运作方便,可为中小学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学校管理、打造教育品牌提供宝贵经验。[5]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首先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然后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讲授,主要进行疑难解答,这种教学法的意义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汪晓东博士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在高校进行翻转课堂的案例现身说法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模式。练评讲教学法很好地诠释并突出了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的平台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开展教学,正是符合现代倡导的教学理念。endprint

● 活动总结

研讨会最后一个环节是焦建利教授进行总结,他利用案例导入,从TED的一个演讲者乔·萨比亚《讲故事的技术》讲起,从故事第一次开始被保存,从歌剧到杂技,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和3D电影,从录像带到DVD,它们都是在传承一种精神——梅根多尔弗尔的精神。技术在不断进步,讲故事的艺术并没有改变,大部分故事流传下来,但是人们讲故事的技术和方法,已经不断创新,不停改进。这也告诉我们,技术终究仅仅只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关键还是要看教师如何去教。同时,还讲到了克拉克·奎因的移动学习理论模型即4C模型,用来解释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移动终端和移动技术所发挥的四种功能,或者说是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这4C分别是内容(Content)、计算(Compute)、获取(Capture)以及沟通(Communicate),克拉克·奎因的4C模型,可以说是在移动学习理论上的积极探索[6](如右图所示)。内容管理系统(CMS)、课程著作系统(CAS)和教学管理系统(TMS)是一个在一对一数字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下的关键系统,从备课、准备课程材料,到发布作业、内容,存储传送文件,再到点名、抢答、游戏和连线等都是教学必备的环节,一个课堂互动环节的好坏无疑是在系统中这些活动是否有导入。

不管任何平台及技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目前,我们看到的平台很多都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习惯的,虽然技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难免又会陷入由“人灌”到“机灌”的误区,学生们学得更多更快了,但是他们更多的还是被动式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学生间的交互、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都还比较缺乏。未来针对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的开发,我们应该考虑课堂互动平台的本质,同时,我们作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突破点还可以有以下几点:

◇该如何体现移动终端的移动性?

◇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才能让学习真正“移动”起来?

电子书包项目在国内各地陆续开展了试点工作,不管是基于Android还是IOS系统类型的电子书包,其核心还是课堂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方面,针对我国电子书包目前所处的初步发展期,未来的发展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2]Maine Learn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 About MLTI.[EB/OL].[2011-09].http://www.maine.gov/mlti/about/index.shtml.

[3]Penuel, W. R.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one-to-one computing initiatives: A research synthesi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6(3),329-348.

[4]兰艳,岳培培.利用Nearpod,激活iPad的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7-08):193:194.

[5]汪晓东.基于实用主义的教育改革[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0):55.

[6]http://www.jiaojianli.com/6046.html焦建利:教育技术学自留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