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人者得天下

2014-09-27 11:24
商道 2014年9期
关键词:马云阿里巴巴价值观

“我跟我们公司的MBA说,你先去一线当销售员去,六个月后,如果你还活着回来,我洗耳恭听。就像打篮球,如果你个子很高,却不愿蹲下来练习,没有用。”

想干事先找人

一位朋友供职的房地产公司,在员工招聘和培养上有个奇特的惯例:公司老板应酬多,常常在饭局上主动与服务员搭讪。这家公司的大部分骨干员工,都是老板从饭桌上招聘回来的。在老板看来,餐厅服务员肯吃苦、愿意从基层干起,且有良好的服务与营销意识,无疑是最理想的人才蓄水池。

谈及用人之道,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个宝库。《老子》中说:“善用人者为天下”。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数不胜数。刘备、曹操、李世民、曾国藩、毛泽东……皆因知人善用而成就了丰功伟业。而层出不穷的用人智慧,更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与此同时,因用人不当造成满盘皆输的例子也有很多。战国时期,赵国重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大败于秦军,从此一蹶不振;三国时代,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导致第一次北出伐魏失败。

在商业领域,何尝不是如此?正如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所言,“21世纪是一个天才可以养活20万人的时代”。人才已成为当今企业第一竞争力,拥有优秀人才就等于拥有未来发展主动权。

企业办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关键就在于人。善于汇聚众人的智慧,把各种各样的人用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企业便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愁没有发展机会。相反,不懂得用人之道的企业和老板,再好的机会也无法把握,所有的目标和设想都只能是海市蜃楼。

柳传志说“办公司就是办人”,可谓肺腑之言。联想的巨大成功,就是因为培养了杨元庆、郭为、朱立南等一批独当一面的帅才。

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然而,最难用、最难管的,也是人。在我们周围,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板感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员工却又抱怨怀才不遇,李广难封。就连三星创始人李秉喆这样的商业巨子也曾坦言:“在我的生命中,80%的时间都被用来网罗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了。”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企业与人才实现无缝对接?就像历史人物的用人智慧不易总结,商业领袖的用人智慧也难以尽述。我们所能做的,是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国内外商界当前正在发生的“用人大棋局”作一个速递。至于更多的玄妙,则要诸位亲身在实践中去细细体会。

陆兆禧凭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人一贯讲究“德”,有所谓“德才兼备”、“有才无德”、“有德无才”等说法。不过,“德”这个词太过于“二元”,不是“有德”就是“无德”,评判尺度略微显得简单。用“价值观”这个词更合适。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自然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

虽然这些价值观彼此共生,不易评判优劣。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找到、任用志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的人才,无疑是事业得以延续的关键。在这方面,马云和阿里巴巴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案例。

2013年5月10日,是淘宝网创立10周年的日子。也是在这一天,马云宣布退休,并在杭州黄龙体育场举行了一个告别演讲会,到会者40000多人。不仅杭州举市轰动,且成为了整个中国商业界的焦点事件,柳传志、任志强、张维迎、吴鹰、王丽芬等一大批企业家、经济学家前去捧场。

也在同一天,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到“陆兆禧”这个名字。正是他,接替马云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职位。事实上,谁将接过马云帅印,多年来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这个职位的竞争也一直非常激烈。也曾经有几个人距离这个职位一步之遥,但最终失之交臂。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有些陌生的陆兆禧,是如何成功“上位”的?

卫哲事件

曾经最有可能接替马云帅位者,有孙彤宇、卫哲两人。

孙彤宇是最早跟随马云创业的“十八罗汉”成员之一,曾任淘宝网总裁,2007年圣诞节前被安排“出国学习”,彻底出局。对于其中的原因,马云说,“我是让他们去享受人生,理解了生命和生活再回来。”由此可见,马云与孙彤宇在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看法上,有着不小的分歧。

而接下来卫哲的故事,更能让我们看到马云在用人上毫不妥协的标准以及价值观。

卫哲的才能实在无可挑剔:1970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凭着一步步踏实努力地打拼,24岁就担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经理,28岁担任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 2002年担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成为世界500强最年轻的中国总裁。当时,卫哲是与唐骏争夺“中国打工皇帝”的头号劲敌,无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2006年11月,卫哲空降阿里巴巴,出任集团资深副总裁兼企业电子商务(B2B)总裁。仅一年之后,卫哲就带领着阿里巴巴在香港成功上市,帮助许多阿里巴巴人实现了多年的财富梦想,也养活了阿里集团下属的淘宝、支付宝等“兄弟姐妹”。此后,他又协助马云完成了高层换血、国外业务布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作为回报,卫哲获得了4800万股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拿着业内少有的高薪,坊间传言,其年薪超过5000万元。卫哲在阿里巴巴持有的股份仅次于董事局主席马云,属阿里巴巴“二号人物”。卫哲比马云小6岁,一度被认为是无可争议的马云接班人选。

然而,就在人们把卫哲作为职业经理人中“空降兵”的成功典范之时,2011年2月,卫哲却被马云“挥泪斩之”。起因则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上有些供应商存在欺诈行为,收了货款却不发货。而公司的一些员工,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导致一些涉嫌欺诈的供应商加入了阿里巴巴平台。据调查,有近百名销售人员被认为负有直接责任。

这导致客户投诉越来越多,且被媒体曝光。为了维护公司“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及诚信原则,马云“痛下杀手”,卫哲也从阿里巴巴离职,黯然离去。

对此,外界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阿里系平台不断增多、不断长大,脱离具体业务的马云,如何保持对阿里巴巴的控制力?关键就在于价值观。

也许,以下的素材更能有助于让人理解马云与卫哲之间价值观的差异。

马云是典型的侠客型人物。他衣着随意,讲起话来很有激情,坚守信仰,始终不把公司盈利当作是第一诉求。“赚钱只是一个结果,它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目的。而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创办一家真正由中国人创办的、让全世界感到骄傲的伟大公司。这就是我的理想。”卫哲则是头发纹丝不乱,说话条理分明、不温不火,喜欢穿颇具英伦风情的格子衬衣,是个精致入微的商人,温文尔雅但逐利而为。卫哲也承认,阿里巴巴将客户和员工放在第一和第二位,股东只排第三,这几乎颠覆了他多年来坚持的价值观。

马云的英文名叫Jack Ma。由于马云受毛泽东的影响很深,有人称他是Jack Mao。在卫哲事件发生一个多月后,马云在北京被一群记者围住采访,再次谈到了毛泽东,说“红军的成功在于毛泽东把业绩和政治思想合起来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为什么是陆兆禧

2010夏季达沃斯上,马云曾自述他的用人观:“我永远不选最好的员工,只选最合适的员工。选最好的员工是个灾难。我喜欢这样的人:他会说,1.I am a man,我有缺点,但我想努力;2.我有梦想。我讨厌人说This is a job……智商高的人情商一般都低。”

与毛泽东类似,马有强烈的反“精英”、反书本教条气质。他曾有一番惊人言论:“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得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我跟我们公司的MBA说,你先去一线当销售员去,六个月后,如果你还活着回来,我洗耳恭听。就像打篮球,如果你个子很高,却不愿蹲下来练习,没有用。”

与此同时,对那些有丰富社会经验、出身各异,同时对阿里价值观无条件信仰的人,马云用起他们来大胆放权、不拘一格。陆兆禧就是一个例子。

和马云一样,陆兆禧也不是什么名校的毕业生。陆是广东人,1969年生,毕业于广州大学,毕业后从酒店服务生做起,没少受顾客和领导的责难。后来,他辞职开了一家小公司,做电信业务的销售,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

相比马云天马行空,被人调侃是“外星人”,陆兆禧则是典型的“地球人”。他有一张朴实的脸,语速缓慢,话不多,给人很沉稳、低调的印象。马云和陆兆禧似乎就是两个极端,不过,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同之处:都不是IT专业的科班出身,都对写代码和系统架构一窍不通,但都坚信互联网还将进一步改变世界。

对于阿里巴巴集团高层,素有起武侠小说里名字的惯例。陆兆禧的绰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铁木真”。成吉思汗素来以“深沉而大略,用兵如神”著称,可能大家觉得陆兆禧也有这种气质。

陆兆禧是临危受命专业户。这些年,阿里集团每每遇到困难,马云要托付重任,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陆兆禧的第一个重任是到深圳组建华南大区,因为深圳是市场开拓的重中之重,陆兆禧很快就在深圳建起了一个100多人的队伍。2004年,马云决心效仿美国的PayPal,自己建一个支付平台。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落到了陆兆禧头上。他带着8个人,一手创建了支付宝。2008年初,阿里巴巴力推个人网购,陆兆禧又转任淘宝CEO,接替离职的孙彤宇。在他的任期之内,淘宝成交总额增长了8倍。2011年初,卫哲引咎辞职,临危受命出任CEO的又是陆兆禧,并最终帮助公司度过危机。

这样一位久经考验的“铁木真”,有执行力又懂得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能接过马云的帅印,自然便不足为奇了。

编辑 陈翔

《商道》杂志QQ⑦群号:287761376

猜你喜欢
马云阿里巴巴价值观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马云,你听我说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