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益心汤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4-10-02 13:07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内皮心血管

冉 旭 陈 立 吕 波

(1.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2.贵州省中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内皮功能失调又可以加速高血压的恶化,因此高血压病治疗中强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受损和内皮功能减退与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内皮因子在维持血管内皮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3]。维持和恢复正常血管内皮功能对于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补肾益心汤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补肾益心汤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4]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级或2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标准而选取肾虚证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中山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门诊与住院病房高血压病患者,符合高血压病1级或2级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肾虚证辨证分型标准,愿意参加本研究,获得知情同意者。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0例,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7.40±9.10)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8.10±9.50)岁。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要求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质量,同时常规应用降压药物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30514)10 mg,每日1次,4周后血压仍高于 140/90 mmHg者加用氨氯地平片(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5144)5 mg,每日1次,治疗12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益心汤:桑寄生3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 15 g,仙茅12 g,淫羊藿 15 g,益母草 15 g,泽泻15 g,豨莶草15 g,地骨皮30 g,杜仲15 g。每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2次口服,以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O、ET水平。NO、ET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长沙丽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5 疗效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降低幅度≥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ET水平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NO、ET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均 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脏和血管结构及功能障碍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完整的内皮系统在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心血管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6-7],针对改善内皮功能的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8]。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O、ET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O、ET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O(μmol/L) ET(μg/L)(n=30) 治疗后 58.92±17.10* 90.68±12.10*治疗组 治疗前 42.47±12.10 119.83±15.50(n=30) 治疗后 74.38±16.70*△ 75.85±10.90*△对照组 治疗前 43.69±14.20 117.85±13.90

中医药防治内皮细胞损伤是目前较为热点的领域。中医研究肯定了高血压病的病位主要为中医学的“肝”、“肾”两脏,根源在“肾”,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肾气亏虚、精髓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进而导致五脏功能失调[9],因此肾虚是高血压病的始动因素。补肾益心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吴伟教授经验,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疗效。该方由桑寄生、女贞子、泽泻、杜仲组方,按照补肾、益心、清肝、利湿的治法制定,全方组方严谨,选药精当,作用肯定,且安全、无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补肾益心汤能够显著增加血NO水平,降低血中ET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从而达到降压目的,改善高血压的预后,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1]Hsueh WA,Lyon CT,Manuel J,et al.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endothelium[J].Am J Med,2004,117(2):109.

[2]闫韵洪,张利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心脏杂志,2002,14(4):303-304.

[3]陈健,张金枝,程龙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2):75-78.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7.

[6]王齐敏.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2):187-189.

[7]高爱社,沈晓君.黄芩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J].世界中医药,2009,4(5):289-290.

[8]Trepels T,Zeiher AM,Fichtlscherer S.The endothelium and inflammation[J].Endothelium,2006,13(6):423-429.

[9]马国教.补肾活血降压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156例[J].陕西中医, 1997,18(3):106.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内皮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