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包公《明志诗》

2014-10-08 05:03李良学
党建 2014年8期
关键词:精钢包公大殿

李良学

在一个天清气朗的日子,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包公祠。

包公祠坐落在开封西南隅的包公湖上,三面环水,只有西门与环湖路一线相通。大门内,小径曲折,花木清幽,一派园林风光。庭院正北为二门,即包公祠的正门,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额书闪闪发光的4个大字“德照古今”。

沿中轴线前行,称为“二殿”的第一座殿堂呈现在面前。殿内展出的是包公的生平事迹。“百姓谁不爱好官?”观众对“包青天”赞不绝口,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其中,东墙上包公的一首《明志诗》最为引人注目。诗云: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将诗译成现代汉语,其基本意思是:清心寡欲是修身的根本,正道直行是自己追求的目标。根正苗直的良木主干,必将成为栋梁之才。纯粹的精钢不可扭曲而做弯钩。国家的仓库充盈了,老鼠麻雀也会欢喜。如果田地里连草也不长,兔子狐狸都要犯愁。史书上记载着前辈贤士的教诲,做官不能有恶行劣迹而被后人羞辱。

此诗是包公在家为父母尽孝10年之后,进京做官之前所写,未出仕已萌清官之志。可谓平地一声雷,非同凡响。

诗的第一、二句开宗明义:做官要清心寡欲,廉洁奉公,光明磊落,正道直行。首先点明了自己做人和做官的道德准则。

第三、四句是比喻。“秀木”喻指德才兼备的青年俊杰,也包括自身,将来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精钢”喻指德高望重的好官、好人,此指清官廉吏;“弯钩”喻不走正道的庸官俗吏或贪官污吏。弦外之音是:清官廉吏决不能像庸官俗吏那样搞歪门邪道而祸国殃民。

第五、六句实际上也是比喻,暗喻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不能相反。即做官要勤政爱民,年年银满库、粮满仓,国泰民安;不能玩忽职守,甚至贪赃枉法,搞得民穷财尽,社会不安,人畜共愤,天怒人怨。

诗的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要牢记前辈贤良之士的谆谆教诲,坚决做好官、办好事;不做贪官、办坏事,免得遗臭万年,被后人羞辱、谩骂。

诗言志,诗如其人。包公的《明志诗》写得豪情满怀,很大气,也很硬气,是一首斗志昂扬的正气歌。它充分表达了包公要做国家栋梁和清官廉吏的崇高志向与坚定决心。此诗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居官26年,清正廉明,刚直不阿,惩恶扬善,执法如山,为国除奸,为民除害,上报国家,下安黎民,成就了一位传颂千古的“包青天”。

在保存下来的一块宋代石碑上,刻有宋代183任开封府尹的名字,唯有包拯的名字被抹去了。这是因为,人们仰慕包拯,常用手指在碑上指点他的名字,天长日久便磨成了一道深而光滑的指痕。由此可见,包拯影响之大,感人之深,德威历久不灭,碑上无名却有口皆碑。

大殿是包公祠的主体建筑,七开间,歇山顶、绿琉璃瓦镶边,飞檐挑角,气势恢宏,威严壮观。大殿中央供奉包公巨型铜像一尊。包公端坐在靠背椅上,劲正如松,巍然如山,有凛凛不可剥夺的浩然正气!

院中左右是东西厢房相对,各为5间。东厢房展出经典包公戏《铡美案》蜡像一组,栩栩如生;西厢房展出包公除暴安良的内容,引人入胜。

由大殿往东出偏门,便进入临湖而建的灵石苑。一碧万顷的茫茫包公湖,水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

笔者站在湖岸,偶成小词一首,以志此游:

《忆江南·咏包公湖》

平湖镜,一鉴是非清。府尹大堂悬日月,铜铡霜锋斩奸佞。千载颂包公。(责任编辑:王锦慧)

猜你喜欢
精钢包公大殿
包公吃鱼
浣溪沙·祝贺丁芒恩师96华诞
“女包公”
完璧归赵
“女包公”
女绅士
外表和内心一样理性冷峻
包公与魔镜
松涛吟唱的诗行
瑞士雷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