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

2014-10-08 02:33池丽杰,高峰,张树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技校学生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池丽杰,高峰,张树伟

摘要:技校学生作为青少年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操作水平,一方面却缺乏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是心理变化激烈、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讨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促进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63-03

技校是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的基地,近年来由于技术工人需求量增加,技校不断提高招生数量,生源渠道逐步扩大,可以是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社会招生,导致技校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频发,不良事件不断增多。如果不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严重影响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笔者旨在探讨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思想觉悟高、心理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

一、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多数技校学生的年龄处于16~20岁,正值青春期以及青年早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逐渐显露,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确立。作为青少年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技校学生一方面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操作水平,一方面却缺乏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特别是近年来,技校完全自主招生,入学不再依靠考试成绩,毕业后不再统一分配而是推荐择业,办学模式逐渐市场化,相互争夺生源,导致技校学生素质下降,由技校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不断增多,影响了技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1.学生人格不良问题。技校学生不良人格问题普遍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方面尤为突出,常表现为:做事犹豫不决、谨小慎微,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遇到困难时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严重抑郁者会产生自杀倾向,或极度感觉过敏,自以为是,嫉妒他人获得的成就,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同时又很自卑,主观片面,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不能形成正常的交往,令他人敬而远之。

2.学校适应不良问题。技校学生大部分在中学时学习成绩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行为懒散,与同龄中学生相比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自我评价较低,自卑心理严重,对重新入学,进入陌生的校园和新的学习方式既生疏又紧张,学校生活也感到压力大,专业学习不适应,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造成学校适应不良。由于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性生理、性心理迅速发育的时期,性意识的产生使青少年对性知识的兴趣和渴求加强也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有关性活动的宣传甚至一些不健康网站对淫秽内容的传播使技校学生对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又缺乏性科学知识和性道德观念,如果不能正常引导会导致学生从非正常途径进行性的宣泄,如过早产生性行为,同性恋、性骚扰甚至强奸也屡见不鲜。同时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或对自己期望过高,或缺乏自信心,引发就业焦虑,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失去就业机会。

3.生活满意度不高,社会支持度低。技校往往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准确的位置,自身价值不能得到体现,愿望得不到实现,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得不到什么乐趣,积极性和参与性逐渐下降,常常抱怨、自责,对许多事感到厌烦。有的学生则玩世不恭,自我放纵,生活满意度不高。由于学业成绩不佳,有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人格和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缺乏自信,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觉得自身社会地位不高,交往的人群范围有限,可以获得支持和帮助的朋友较少,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一般,遇到烦恼时倾诉对象少,极少参加社会活动,因而社会支持度低。

二、技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技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素。因为技校学生是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环境,所以技校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与这些环境息息相关。

1.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的第一个也是基础“教育基地”。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背景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根本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教育方式会给技校学生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导致生活满意度降低,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过于溺爱,当前技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不能独立,一旦接触社会往往不知所措,遇到挫折不知如何应对,甚至自甘堕落,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另一个极端是对孩子过于严厉苛刻,坚信“棍棒下面出人才”的陈旧观念,一旦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横加指责甚至棍棒相加,盲目压制,使青少年心灵上受到创伤,自尊心和成就欲望受到伤害,导致胆小、怯懦、孤独等心理问题发生。

2.学校教育因素。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师教育学生的态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不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都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随着职业学校办学政策的放开,技校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许多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不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是以营利为目的,校园环境差,设施简陋,只能勉强应付日常教学,何谈心理健康教育。而一些有条件的高级技工学校虽然有条件但却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教师只重视课堂学习,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仅仅不定期地开设一两次讲座或开设一门简单的课程,没有配套的组织与管理机制,社会学习与课堂学习脱离,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相脱节,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3.社会影响因素。技校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不良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技校学生都有着直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迅猛发展时期,金钱往往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代名词,享乐似乎成了生活的主题,使技校学生自私心理、利己行为加重,造成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心态失衡。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许多技校学生染上网瘾,留连网吧,经常接触不健康网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社会对技校长期的偏见导致技校学生社会地位不高,不受重视,缺乏尊重,社会支持度低,使他们自我认同度降低,没有成就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心理压力增大,认为社会不公平,从而引起紧张、焦虑、苦闷等不良心理问题。endprint

4.学生自身因素。技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除作为外因的环境因素外,还包括内因,即技校学生自身的因素,如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发育阶段等。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差,如过高,过矮,发育的过早、过迟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种种反应,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性格急躁的学生一般来说容易形成忍耐力差、易激动、易发怒的不良心理问题。性格软弱的人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障碍。青春期是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如果发生认知偏差,就会导致其讲话、动作、穿着甚至性取向的变化,产生同性恋倾向。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如果表达不善会导致害羞、自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随着心理的发育成熟,技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定位,如果过高估计自己就会导致极度自我,对别人的批评与反应甚为敏感,也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或争夺别人关心的对象,希望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其社会支持度降低,则容易产生强迫、偏执、敌对甚至神经质等心理问题。如果过低地估计自己,就会觉得低人一等,胆小怕事,经常受到他人的压力,形成自卑、怯懦、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降低,不能适应学校生活,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

三、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根据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实状况及其形成因素,笔者提出以下教育策略,旨在提高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改善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政府和社会做先导。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政府、社会及各级教育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技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理性分析当前我国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和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技校学生心理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科学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下发了相关文件,2004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细化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组织与实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是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技校学生大多学习成绩差,是中考或高考中的失败者,常常被社会认为是“坏孩子”的典型,社会的目光对他们总是异样、冷峻甚至是鄙视的。而当今社会已经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学习成绩不是唯一评判优秀人才的标准,许多大的企业家、优秀技术人才并未经历过大学教育却在业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把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所以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必须摒弃陈旧观念,改变对技校学生的偏见,技校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只是选择了与大学生不同的发展道路,上技校并不代表低人一等,文化成绩不好也不代表工作能力差,一样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2.学校作保障。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是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针对技校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技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展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以确保技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学校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咨询室、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等部门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全面管理和开展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运行。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为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进行治疗,而是重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并分析调查及访谈结果,掌握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心理问题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与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由最初的兼职、外聘等非正式形式转化为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通过专业心理教师认证机构的培训并取得资质,成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树立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深化技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学习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朗读、辩论、目标训练、团队训练、信任感训练、网上交流和调查等心理训练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心理的调节作用,提高其自我心理保健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努力发展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于无形中加强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景观,让校园充分显示本校的人文精神,充分显示技术人才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充分显示技校学生的别样风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抒发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力、凝聚力,获取自信心和荣誉感,使校园内生活变得更为和谐轻松、活泼高雅,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健康。

3.家庭做后盾。家庭是学生避风的港湾,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互相礼让,形成和谐快乐的家庭气氛,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氛围,使子女在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情绪中健康成长。家长要有耐心、有方法地去和子女沟通与交流,正确教育和引导,随时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对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对于不良的行为或不正确的观念,不能姑息,要及时给予批评制止,使子女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不要过高,要做到人尽其才,与学校积极配合,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充分理解、支持和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总之,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政府和社会作先导、学校作保障、家庭作后盾,做到政府、社会和家庭齐抓共管,肩负各自职责,履行各自义务,使技校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完成学业,真正成为一名思想品德优秀、心理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克勋,钟鸣瓂心.大学生“回炉”读技校的现实性[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102-104.

[2]张俊峰,万露,孔淑珍,等.技校类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价值工程,2010,(29):223-224.

[3]姜均堂.如何增强技校学生的自信心[J].职业与教育,2009,27(9):71.

基金项目:河北省张家口市社科联社科立项研究项目“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其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校学生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议如何提升技校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