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合理内核与历史局限

2014-10-08 05:26张辰韬
学理论·上 2013年12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权力

张辰韬

摘 要: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主要建立在权力及国家利益这两个最本质的要素之上。而现实主义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学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均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理论内核。包括其理论两大支柱均势论、地缘政治学以及对权力、人性、无政府主义等概念的分析,呈现出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分支。主要探讨其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基本内核的合理判断及其理论本身发展的历史局限。

关键词:现实主义;均势;权力;国际关系理论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049-03

引言

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近百年,其地位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现实主义。从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到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现实主义一直是西方研究公认的理论范式。现实主义发展经历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阶段,其发展过程内部分歧与争论不断涌现,但现实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内核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建立在权力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也是国际关系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尽管如此,任何一个理论都是经历从经验分析到实践检验的历史过程,作为理论,在时间的沉淀下需要经受历史的考验而难免存在一些局限。

一、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历史沿革

现实主义是解释国际关系的传统理论之一。它强调主权国家的自助行为、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国家权势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利益的追求[1]。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迅速发展。二战结束之后至80年代初,它一直占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领域,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2]他把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并对理想主义的不切实际做出了批判。一战结束以后,以威尔逊为首的自由主义人士认为秘密外交和古典均势理论是导致战争发生的原因,只有通过国际联盟以及集体安全原则才能使世界免于战争。卡尔在《二十年危机》中写道:“1919—1939年英语国家国际政治思想中明显且危险的错误,即几乎完全无视权力因素。无论在学界还是民间,几乎所有的思想都存在这种错误。”[3]他把这种错误称之为乌托邦主义,即不顾国际政治现实状态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关于道德的虚幻、权力的重要以及国家利益的根本冲突的思想,是卡尔国际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卡尔通过对理想主义的批判,勾勒出现实主义的主要思想,标志着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学派的兴起[4]。

卡尔奠定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而摩根索则为现实主义直接提供了理论体系。其《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成为集大成者,在书中摩根索以人性本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冲突、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以及国家总在追求权力等传统现实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现实主义六原则”。摩根索虽然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宏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但是由于其论述的方式以及理论的瑕疵导致其不是绝对完美的,对权力追求的偏好以及对道德观的判断都使其理论存在缺陷,这样的缺陷为后来的新现实主义的出现提供了空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不断趋向多极化,第三世界力量兴起,复合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有的国际政治理论无法适应现实需求,诞生出关于方法论的学术大讨论,因此催生了新现实主义的出现。新现实主义在坚持古典现实主义和新概念的基础上,修订了古典现实主义的缺陷,注意从科学行为主义那里吸取体系模式、结构分析、博弈论和功能主义[5]。1979年以肯尼斯华尔兹所著《国际政治理论》为代表,他继承了从卡尔到摩根索的权力政治学说,认为权力是国家争取自身安全的必要手段,主张在无政府的国际环境下进行冲突与合作的结合并着重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这点为古典现实主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诸多理论中最为精练、科学化程度最高。它以理性主义为宏观理论假定,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体系结构为主要变量,以国家行为为主要因变量,以国际体系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条件,构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6]。之后奥根斯基的权力转移理论和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包括基欧汉的新自由制度主义以及温特的结构建构主义都受到华尔兹体系思维、理性主义的分析方式以及科学主义的方法论的影响。所以可以说华尔兹不仅完善了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使现实主义理论在二战后达到了巅峰。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虽然经历了多位著名学者的完善与发展,但是到了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学派,从研究方法到思维模式均有很大的变化,大有挑战现实主义主导地位的势头。因此,为了维护其理论核心位置,现实主义也在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更替,任何一门学说都无法做到完美,很多国际现象也是现实主义所不能解释的,因此其理论不仅有科学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

二、现实主义主要学说及理论内核分析

传统现实主义继承并发展以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关于权力、国家利益、均势、人性的看法与主张,发展出均势论和地缘政治学两大理论支柱。与其他理论相比,现实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现实的把握确实更为深刻,但另一方面,它又片面强调权力政治,把人对于权力的渴望放大到国家行为中。

关于现实主义最经典的论述应该就是关于权力本身的解释,作为经典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汉斯·摩根索曾毫无掩饰地指出:“国际关系……是为了权力而斗争。无论国际关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7]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最早的原头,其造诣不可不说伟大,但是关于权力的定义,把其定义为国家生存的目标确实较为过激,相比新自由主义把权力定义为获得国家安全的手段,后者显得更加合理。但是权力不可避免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国家优化自身配置的原动力,类似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血液。因此把权力看作一个国家的生存能力比较合适,因为根据现实主义的定义难免使国家间为了争夺权力而不断斗争造成安全困境,而新自由主义则弱化了权力的作用,忽视了权力本身的顽固性。作为使一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的必要条件,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配置使之运用更加合理,不是简单地追求权力的最大化或者获得新的权力,而是怎样去优化现有的权力资原,有效地运用和控制权力以避免国家间出现安全困境。在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内部的分歧和争论不断涌现。但是现实主义作为经典理论经久不衰,理论内核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在此,对其主要理论基石以及哲学内涵进行简要分析。

1.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是现实主义两大理论支柱之一,地缘政治学讲究的是地理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限制,因此主张国家突破地理限制向外扩张,传统地缘政治学直接导致了德国的扩张性侵略政策。地缘政治学发展至今已被很多学者所诟病,认为已经过时或者理论存在缺陷。但其实地缘政治学从某种程度上最真实反映了国际关系的现状甚至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出,成为古代文明或是地区性霸权国家其领土均十分广阔,从古代欧洲的罗马文明到我国的秦汉文明,从亚欧大陆上的波斯帝国到马其顿帝国文明,再从大英帝国到今天的美利坚文明。其反映出的主要特点均为国家领土面积十分辽阔。虽然欧洲文明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领先世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其领先优势慢慢被后起的美国所超越。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中国的崛起也是必然的,因为中国有着优异的地缘特性。因此未来的世界必将成为几个地区大国和其他地区联盟为主体并存的格局。

地缘政治学基于现实主义关于权力的研究之上,国家的地理条件作为权力资源的一个部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有效发展与领土扩张。强势国家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而弱小国家却受到地缘因素的遏制。当今伴随全球化和复合相互依存的世界环境,地缘优势的互补性与特殊性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推力。从而也论证了新现实主义关于体系和合作的论述。

2.均势论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均势理论主要强调权力的制衡,也就是主要力量之间的权力保持平衡,若有一方的力量过大则其他力量会进行联盟以反对其势力无限扩张。而现实世界表现出来的态势却非传统均势理论所描述,美国当前主导世界格局,其霸权势力一家独大,在我看来当今世界所谓的均势表现为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控制其他国家之间的权力均势,使其永远保持对别国的优势。二战甚至更早的大英帝国主导世界格局的时候反映的情况也相类似。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对欧洲大陆的地缘优势始终坚持贯彻协调欧洲大陆各国矛盾,平衡地区战略大国的态势平衡原则。

均势本身作为个体与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权力平衡,反映国家因追求安全而进行权力扩张的外部表现,不仅仅因为人本身的私欲以及对于权力无限的渴望,也是由于国际系统对于单位国家的牵制。受限于国家的社会属性,即一个国家处于国际社会的环境中,如果不选择追随或者结盟策略,弱小国家将受到孤立。因此大多数国家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谋求霸权,需要同其他国家结盟以平衡权力的发展。而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复合相互依存的不断深入,核武器的发明与使用使得硬均势向软均势演变。关于“软均势”的概念,佩帕教授给出的定义是“不直接挑战单级领导的军事优势,但却能迟滞超强权力的使用,使其在运用超强权力时更复杂,代价更高”。软均势主要是运用包括国际制度、经济政策和中立地位的严格解释等在内的非军事手段来影响单级国家的军事行动[8]。从硬均势向软均势发展导致国家间制衡以及对抗的方式从简单的军事或结盟向更复杂的手段转变。出现像贸易摩擦、文化侵略等隐形侵略手段,以一种模糊而更加深入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别国外交内政的目的。但不管均势外表如何改变,核心与本质却不曾发生变化。对于权力的制约以及保持国与国之间战略态势的平衡都是均势所必须达到或追求的最终目标。

3.人性

现实主义倾向于把人性定义为恶,人有追逐权力的诉求,本性难改。而理想主义则把人性定义为善,至少能通过教育来达到善,但其实双方对于人性的定义都较为片面。人性并不能简单归于善或者恶。根据辩证法思想,人应该具有两面性,许多人生来并无善恶之分,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导致个人的转变,但即使善良之人也有恶的思想,极恶之人也不见得完全没有善心。因此笔者主张将人性定义为人具有两面性。既有善的部分也有恶的部分,由于人不是完全理性的个体,人的理性具有主观性和阶段性,因此思想和决策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就算通过后天的教育也不能完全使人转向两个方面的某一方面,只能进行规劝和引导。国家是由人组成的集体表达形式,因此国家行为也具备理性的两个特征,可以通过引导和控制使之向较好的方向转变,虽然不能绝对改变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但是可以施加影响来获得效果。

4.国际关系主体

当今各流派对于国际关系主体的界定争议不断,现实主义认为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单位,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国家以及非国家角色(国际组织、非政治国际组织以及个人)为主体。但其实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虽然跨国公司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背后往往受到国家的控制,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最为重要的兼并收购尤其是涉及安全领域即能源等相关行业都要受本国中央政府的调控。而反观现存的非政府组织,其实大部分并没有从事于关键行业或领域,其职能较为单一也远不如跨国公司发挥的效用大。因此说到底,国际关系主体依然按现实主义所说是以国家为主,其表现形式是国家在背后,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甚至个人受政府控制而活跃于前台。

5.无政府状态

现实主义各流派分支均对无政府状态有所论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为了结束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就不得不集中全力,组建起利维坦,但其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国际社会也出现每个人反对每个人的战争。国际社会形成无政府状态[9]。无政府状态是当今世界冲突不断的矛盾根源,也是极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不存在中央集权,无法对国家权力进行约束,导致强权国家霸权垄断,而由于上文所提到国家具备国际社会中的社会属性,因此弱小国家只能寻求跟随或者结盟政策以避免受到孤立主义的影响。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没有一个制定法律和强制执行法律的中央权力机构”。引起权力争夺的原因之一是不存在仲裁者。古典现实主义从无政府状态中演绎出国家自助、安全困境、权力政治和国际冲突。而新现实主义之后,无论是进攻性现实主义还是防御性现实主义都把无政府状态视为其理论基点。作为考察国际问题的基本常量,无政府状态成为现实主义理论最根本的内核之一。

尽管现实主义内部争论、分歧不断,许多现实主义学者引入了一些新的变量来构筑理论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背离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内核,以国家为中心以及强调权力与利益的研究传统并没有动摇。唯有在充分重视和理解这些内核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精髓。尽管如此,现实主义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局限。在研究现实主义的过程中,对其理论去粗存精,不断完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历史局限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虽然复杂,但是实质却改变不多,当今世界国家间博弈仍然以权力斗争为主,国家间政治依然是大国的游戏。各国外交政策永远代表其国家利益,权力和国家利益成为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根基不可动摇。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不可否认每个学说及理论能存在至今都有其依据,都能在某个层面很好地反映出现实状况和世界的发展模式,但是其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结合历史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使之发展充满了多彩的魅力。但是受每个学科发展的局限,任何一个理论的发展都要受到历史演变的影响,很多理论只符合当时的历史状况。但是现实主义仍将作为极为重要的学派受广大学者关注。该理论体系探讨的是一种权力的斗争和利益的追求,但是国际关系应该追求理想主义者界定的寻求世界的最终和平与稳定。国际关系研究的是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当前伴随世界性问题的出现,例如反恐、环境保护、预防疾病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都需要国家间密切合作,增加互信。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也使国家间合作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将研究方向从斗争转向合作是符合客观现实的发展趋势的。

权力和国家利益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展现的是国与国之间行动发展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均切合本国的利益或满足各自的意识形态要求。这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出现,国家作为人的集合,其行为不可避免导致过激或者主观化。如何使国家能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判断问题发展的趋势将是国际关系理论必须研究的课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之间存在的传统的功能关系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断裂。以前的军事大国不再必然是经济强国或者全球大国,而一些经济强国的国际地位虽然在军事和国土上的条件并不十分有利,但仍然越来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10]。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建设也是如此。虽然很多理论、概念受到历史发展的影响具有局限性,但是其雄辩的论证也反映出现实主义学者广阔的历史发展眼光。不断地完善理论构造,对一些概念进行修正也是当今学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莹,刘静.修昔底德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J].东北大学学报,2004,(2).

[2]肯尼斯·汤普森.国际思想大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0.

[3]Carr E H.The Twenty YearsCrisis:1919-1939[M].New York:Harper Perennial,1964.

[4]王蕾.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7).

[5]罗伯特·基欧汉.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M].郭树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3.

[7]汉斯·摩根索.国家之间政治:为了权力与和平间的斗争[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8]Robert A. Pape.Soft Balancing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J].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0, No. 1 (Summer 2005 ):17.

[9]许瑞龙.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内核探析[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5).

[10]李小兵.现实主义:西方行为的根源[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42-44.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权力
权力至上的蜂王
屈服权力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为什么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持刀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