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民城镇化进程中的心理驱动分析

2014-10-08 05:26汪俊玲
学理论·上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化

汪俊玲

摘 要:山区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也是对其价值观重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驱动是研究他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发生嬗变的标志。在“做城市人”、“成为有钱人”、“渴望被接纳”等心理驱动下,山区农民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因此,政府对山区农民的心理驱动应在教育培训、身份认定、提供生活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引导。

关键词:山区农民;城市化;心理驱动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12-02

任何人做事情都有内在动力,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而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动需求中产生的,而且为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获取最佳生存状态、达到生理唤起和心理满足的行为提供的力量,也就是心理驱动。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因为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心理驱动,正是这些内心的驱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达到目标和要求。山区农民一般是在空间上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方便,经济上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山区农民也是参与城镇化进程的行为主体。山区农民所产生的心理驱动和城郊农民存在着本质的差别。这些人由于距离城市较远,享受不到城市公共资源带来的便利,因此,对城市充满了向往,他们是最关注城镇化的一个群体。

一、山区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心理驱动

改革开放以来,山区农民开始走出大山,走进城市。他们感受到城市和山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落差,也就产生了心理驱动。

(一)做“城市人”的心理驱动

山区农民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能掌握一技之长,因此,在城市从事的是最苦、最脏、最累的非技术性工作,身份遭受歧视,甚至很多时候连血汗钱也拿不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发誓下辈子再也不做农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在成为“城市人”的心理驱使下,开始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辛苦供应子女上学,希望通过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让下一代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另一个做城市人的表现是在城市买房,山区农民一般在所属县城买房。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力,因此,他们在镇上或者小县城买房。小县城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山区农民不脱离土地生活,客观上也为他们成为“城市人”提供了生存保障。

(二)成为“有钱人”的利益驱动

进城务工的农民都希望自己能发财致富。山区农民也不意外,在客观上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成为有钱人。山区农民喜欢现成的实惠,他们更看重金钱。在寻找发财致富的道路上更关注的是如何找到捷径。甚至不惜为了金钱进行坑蒙拐骗甚至去绑架、贩毒,沦为罪犯。中国彩票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财富神话,山区农民也热衷于彩票,很多人做着一夜发财的美梦,对财富的羡慕与渴求毫不掩饰,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投机心态非常严重。有些农民为挣钱进入不法分子的圈套,造成悲剧。因为利益的驱动,造成山区农民敢为“钱”铤而走险,不能不说是城市摧毁了他们。

(三)渴望被接纳的心理驱动

山区农民弱势心态严重,他们辛苦工作,尽心尽力,希望得到城市人的肯定和认可,然后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因为城市和农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山村农民适应城市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是在文化上的差异,所受的教育不同而造成他们之间沟通上的障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认知差异,这是山区农民很难改变的,客观上也就造成了市民对山村农民的歧视和难以接受。

山村农民的心理驱动还有很多,比如各种权利诉求等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暂且不论。

二、山村农民的心理驱动对农民自身产生的影响

山区农民的特殊性造成了山区农民特有的心理驱动。在城市里他们感受到城市文明带来的冲击,自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每一种心理驱动都是山区农民自身变化的结果。因此,对山区农民的各种心理驱动,我们都应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心理驱动促使山区农民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人生中一定要有目标和追求,没有目标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山区农民追求的目标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们和城郊农民不同,城郊农民因为国家政策倾斜和失地赔偿可以使城郊农民成为一夜暴富的城里人,山区农民不同,山区土地开发价值较低,没有人愿意投资。因此,山区农民对城郊农民有一种本能的羡慕。在成为城市人的心理驱动下,他们往往在自身素质的提升上会从自发走上自觉,自觉地学习、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素养,学城里人的生活习惯和穿着打扮,模仿城市人的生活。山区农民在城市生活几年,再回到乡下,他们会感到生活极不习惯,对山区的生活习惯、卫生、教育等等会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一些有文化的山区农民会对国家的“三农”政策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山区的发展他们更为关心。这种心理驱动使山区农民关注的话题转向山区未来的发展上,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也是山区农民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心理驱动使山区农民摆脱乡土观念的束缚

山区农民群体和城市市民群体就像一个事物的两极,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两大群体之间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交流与融合,其中包括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山区农民群体是在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成长起来的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的继承者,农民群体的文化从文化属性上来说是属于村落家族文化,村落家族文化生根于土地,根植于家(宗)族,承载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内核,规定着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有品质,村落家族文化有生存、维持、保护、延绵、族化、文化等方面的功能[1],与乡村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相对边缘化的山区农村,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家族文化对山区农民具有更强烈的束缚,这就越来越造成山区农民和城市的脱节。城市是一个有规则的地方,与山区靠宗族维系的传统习惯完全不同,因此,山区农民在参与城市化的进程中,他们的内心驱使他们极力摆脱乡土观念的束缚,尽快融入城市。但是,城市对山区农民的接纳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给山区农民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这就是人为地造成了山区农民在心理上的不平等,被视为“二等公民”。这种歧视从客观上也强化了山里人的倔强和不屈,“一定要成为城里人”成为山区农民的梦想。于是,山区农民开始改变自己,无论是积极融入社会还是反其道而行,山区农民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种改变对乡村家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从而也破坏了特有的乡村家族文化。

(三)心理驱动使得山区农民犯罪率居高不下

这几年,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从客观上说也是他们在参与城市化进程中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山区农民产生的心理失衡,由于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疏通,在心里越积压越严重,最后导致他们开始仇视社会,报复社会。山区农民在城市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自我约束力开始下降,周围只要有诱发犯罪的因素,他们就有可能铤而走险。这种犯罪和他们的心理驱动密切相关,也就是金钱驱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比如偷盗、绑架、抢劫等等。这也就是山区农民在心里驱使自己要成为“有钱人”,要成为“城里人”,要在城市买得起房,孩子上得起学,能在城市立足,得到城市人认可和接纳,要在山区同乡面前活得体面等等。山区农民最看重的就是金钱。这些心理驱动,造成他们敢于通过自己的方式达到目标,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合理引导山区农民的心理驱动

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今天,山区农民的心理驱动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无论山区农民是成为“城里人”还是成为“有钱人”的心理驱动,这都是山区农民的理想和愿景,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

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体制的根基。户籍制度不应该成为山区农民在城市生活的障碍,必须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使山区农民享受到和城市人一样真正平等的人身权利。尤其是对山区农民的子女,应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受教育的权利。孩子是山区农民改变自身处境的希望,山区农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平等的教育。户籍制度困扰中国很多年,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的改革是重中之重,也是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城镇化的目的应该是以消灭现行的户籍制度为终极目标,这也是农村人和城里人身份差别消失的标志。

(二)政府加强对山区农民的培训和引导

山区需要建设,山区建设更需要人才。政府应加强对山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教育,尤其是加大对山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帮助农民找到适合山区发展的技术和项目。政府还要加大对山区的资金投入。山区一般资源丰富、交通不便,政府应该引导山区农民因地制宜,开发山区,使山区农民不脱离家乡就能致富,在家乡就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山区农民最了解山区,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引导山区农民建设家乡是政府对山区农民的最大贡献。对于想走出山区的青年农民,政府应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山区农民在城市才能有立足之地。

(三)政府为山区农民的心理驱动提供必要的帮助

城镇化的目的就是要农民融入城市,让农民变为市民,使农民能够享受到城市的资源配置。对于进城务工的山区农民来说,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驱动是合理的,也是值得肯定的。政府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在住房、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给山区农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不要在政策上歧视他们,给他们营造一个适合的良性发展空间,只有这样,山区农民才能真正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参考文献:

[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9.

[2]丁洁.中国现代化转型中农民心理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

猜你喜欢
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医保制度完善策略
大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农村可以走就地城市化新路
中国城市化滞后程度测度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