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行校企”办学模式下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

2014-10-08 05:26贾妍春
学理论·上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校企考核

贾妍春

摘 要: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是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的新内容、新思路。从政行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发展、政行校企各方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中的地位作用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问题,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

关键词:政行校企;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地位作用;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62-03

一、政行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

高等教育学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就人才培养而言,高职院校实行的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培养行业、企业自用、他用、合用之人才,实现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政行校企合作办学对他们后续培养如何,将直接影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内容,不单指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更包括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运行方式和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认同。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这些知识和素养会伴随技术、技能、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具备而提高。从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来看,促进学生党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效加强对“双元”文化的认识和相互融合

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接受的主要是学校文化(职业教育主要是职教文化),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这是基础的也是不全面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1]。企业文化可表现为劳动者和企业法人等的主观意识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学生党员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并身体力行地将职业教育文化融于企业文化之中,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才能更好开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党员对“双元”文化不断进行比较、筛选、融合,融合的“双元”文化一旦形成合力,对学生党员的熏陶和促进是非常显然的。

(二)充分挖掘学生党员的潜能和隐性能力

隐性能力是指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即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潜能力,因为其不可见所以也称“隐性能力”,主要有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筹划能力、开发能力、人事能力、交际活动能力等。一般来讲,隐性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是很少的,学生党员也不例外。

通常,公司要发展要创新,往往通过培训和实践把每个员工的隐性能力发掘出来,并提供舞台使其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政行校企合作,通过企业的各类实践,学生党员与企业人员共同做计划、共同参与生产实践,积极投身到实际工作场景中,其具备的潜能和隐性能力容易被发现,真实度也较高,这有利于他们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轻松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培养学生党员在校内不易培养的其他能力和意识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意识”当名词用时,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学习是获得意识、意识传承、能力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能力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党员在校内不易培养的执行能力、实践能力、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上班意识、危机意识等。

二、政行校企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中的地位作用

(一)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在校企合作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和作用来培养发展学生党员。主要做法有:政府应成为学生党员发展的驱动者。对重视和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奖励,对优秀的学生党员实施就业优先或准入制度。政府应成为校企利益的调控者。政府要统筹安排好学生党员的后续发展问题,合理调控好企业和学校在各自不同的利益基础上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政府应成为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监督者。一方面可以指导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合作不利的校企双方承担合作职责,履行合作义务。政府应成为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评估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激励体系,严格评估程序,对校企合作中的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进行全程监督、全方位评估,确保学生党员的合法权益,使工作向深层次良性方向发展[2]。

(二)行业组织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行业组织是连接政府、学校和企业的桥梁。在政行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代表学校和企业向政府提出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建议、培养发展空间、改善培养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可以代表企业参与学生党员的管理,对学生党员培养提出要求和建议,完善学院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因为行业组织最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其次,行业组织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没有能力承担党员培养的中小型企业,通过联合顺利达到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目标。最后,行业组织可以规范本行业校企合作制度来保证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如资格确认,时间长短,考核条例制定,组织结业考试等[2]。

(三)校企双方的教育和管理作用

校企合作中,如果企业规模大、实习期长,应建立相应的党组织。若党员数量较少,则要与当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其指导下参加相关的活动。学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派出专人指导顶岗实习时的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党员起模范带头和党员的骨干作用,帮助指导其他同学,带领全班同学完成实习任务。校企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党员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历史古迹、红色文化等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丰富党团生活。也就是说,校企双方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应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尽到该尽的义务。

三、政行校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具体措施

结合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点,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特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找准校企合作中学生党员教育的重点内容

1.期望值教育:每位学生因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社会影响、阅历等因素,对自己构成不同的期望值。一般来说,学生党员对自己和企业的期望值更高,但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低于他们的期望。针对这种情况,校企双方可以从理想抱负、社会现实、人文关怀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为学生党员重新构建合理的期望值并使他们为之努力[1]。企业一方面进行点面相结合的说服教育,一方面利用企业内部员工的案例,来适当降低学生党员对企业和未来的高期望值,以便他们更快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奉献社会。

2.吃苦耐劳教育: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美德在当代大学生中有流失的趋势。学生党员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吃苦的锻炼。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方案中,可以将吃苦耐劳的锻炼项目列入教学计划中。平时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专业实践、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中,对吃苦耐劳的教育和训练都要有适度的安排。将“企业上三班是正常现象”这一观点较早地深入学生思想[1]。学生党员如果具备了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对企业来说更是宝贵的财富。

3.合作和团队教育。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自身在许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和亮点,这也容易滋长他们骄傲自满情绪,表现在工作中往往是与团队成员合作不愉快。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校方在教育过程中应多增加合作互动环节,如课堂教学中要有合作完成的作业,课程设计中要有合作完成的项目,课外活动中要有合作完成的活动,专业技术服务活动中要成立合作团队来共同完成任务[3]。作为企业应要求学生党员参与班组内、班组之间、车间之间的相互合作,并对合作项目开展比赛和考核,让学生党员亲身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适应能力教育。校园环境相对社会环境来讲是较封闭和安全的,学生党员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大多也是“三点一线”。企业则是较开放的生产经营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学生党员从学校到企业会遇到难以适应的情况:比如不讲文明、玩笑低俗等,这些在学校是见不到听不到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党员可能无法接受、无所适从。再者学生党员在企业时可能要经受挫折的考验,比如孤独、失败、伤害。对于上述情况,学校要将企业可能出现的某些负面情况讲究方式有节制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提早有思想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情况。企业还要安排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斗志,每个阶段给予学生评价,采取合作与独立轮换、鼓励与激励交替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党员的适应和受挫能力。

(二)学校建立模拟的企业环境

1.建立个体价值观向企业价值观转化的环境。主要做法有:校方定期聘请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与学生党员开展对话交流;组织学生党员参观企业,写出观后感在班内、校内交流;组织学生党员到企业实习,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优秀实习报告;宣传介绍企业,指导学生党员浏览企业网站,组织观看企业录像[3]。

2.建立与不同类别的人共处的环境。主要做法有:学校条件具备时,可将学生党员与不同年龄、生活背景、爱好、区域的学生同住一间宿舍,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同学交朋友;在企业实习时,要主动与企业人员交朋友,与之相处;组织学生党员到校外企业、社区、老人院、农村等地,开展帮扶等活动;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与对话者找话题。

3.建立从学校被动学习到企业主动学习的环境。主要做法有: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自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指定学生党员为小老师,向大家讲解;布置课程标准外的内容让学生相互教学,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党员做表率,让他们感受到自学的重要性;提前布置实习需要了解的知识,要求学生上网收集信息、进图书馆查询资料、浏览网站信息等。

4.建立从家庭支付到自己支付金钱关系的环境[1]。贯穿学生党员从新生教育到平时教育的自立教育,让他们及早了解进入企业后要面临的金钱关系;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党员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懂得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补贴,主动替家庭分忧,即使家境富裕的学生党员也不例外。

5.建立从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到要考虑计算成本的环境。要求学生党员学会计算每堂课的费用成本;学会计算自己的消费成本,包括学费、住宿费、手机费、上网费、日用品消费等;学会如何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开支节约成本;统计自己在生活、膳食中存在的浪费现象,算出浪费的总额和浪费指数;举办专门讲座增强学生党员的成本意识。

(三)改变学生党员的考核方法和措施

1.改书面考核为情景模拟考核。书面式考核是常用的考核方法,其特点是全面的、静态的,在答题时容易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与想法、表现不一致的虚假答案。学生党员的素质因子中有许多是隐性的,很难用常规的办法来进行考核。要使学生真情流露,需要设计情景考核,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党员置身其中,观察他们的反应和表现。这种考核是动态的、可信的,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党员的思想、观点、态度和行为。

2.改学校单一式考核为多部门联合考核。学校考核学生党员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这种考核内容略显单调。政行校企办学模式下的考核,须增加企业实习环节考核,企业可以按照对员工的考核要求和内容来考核学生党员。另外,学生党员参加的社会实践评价也应纳入考核,如志愿者活动的评价、暑期社会实践评价、敬老助残时的评价、捐助弱小时的评价等。多部门的考核能较全面合理地反映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

3.改固定考核模式为机动考核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党员考核,通常都是一年一次,是在固定的时间,结合相对不变的内容来进行考核,考核程序程式化、内容欠灵活。要改由预知固定的考核时间、地点为机动的考核环境,灵活设计让学生党员无法预知的考核环节,强调考核放在平时,考核无处不在。不仅考核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也考核平时的素质表现。这种灵活机动的考核模式,更能促进学生党员全方面和全过程的发展。

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学院各级党组织应结合多部门来分析研究,想出方法拿出措施,培养发展出高素质技能型的学生党员,这样的人才是党和政府所需,是社会行企所求,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实现。

参考文献:

[1]林润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尹庆民,陈洁,裴一蕾,王晓红.校企合作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王文槿,林仙福.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校企考核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