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延:勤于著述的军中儒将

2014-10-09 05:05向显桃孙明汉向秀丽
湘潮 2014年1期
关键词:解放军军事美的

向显桃+孙明汉+向秀丽

原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政治委员田立延少将,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高级将领,也是我军新时期著名的一代儒将。

艰辛求学路

1944年4月,田立延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清浪乡和尚坪村和外组的一个土家族贫苦农民家庭。

田立延一出生,艰辛与苦难便伴随着他。1948年,在他4岁时,父亲田龙泉因身患疾病无钱医治而离世,母亲改嫁他村,小小年纪的田立延跟随爷爷田明启、奶奶田邓氏生活度日。1949年9月,解放军三十八军解放了田立延的家乡沅陵县,他与家乡人民一道迎来新生。

田立延的出生地和尚坪,地处沅陵边远山区,距县城100多公里,是当年红二、六军团抢渡沅江处小宴溪的源头地区,也是湘鄂川黔苏区沅陵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和尚坪革命活动的故事,田立延儿时常常听到大人们讲述。儿时的田立延还耳闻目睹了解放军四十七军在湘西剿匪。从小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熏陶的他,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

和尚坪村党支部、农会十分关心田立延的成长。1951年,田立延到了发蒙读书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田立富同他爷爷一起将他送入和尚坪大塔初级小学读书,学费全免。懂事的田立延每天要跑10多里的山路读书,放学回家后他立即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打柴火。就这样,从和尚坪大塔初级小学直至清浪完全小学读高小,然后进入清浪的沅陵县第三中学念初中,都是在村党支部的关心和乡亲们的资助下完成的。

然而,世事难料、命运弄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田立延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田立延被好心的叔叔田德沛收养。田德沛继续送他上学。

田立延没有辜负村党支部、乡亲们及亲人对他的关心,他克服家庭经济拮据的重重困难,奋发读书,力争当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小学、初中直至高中,一有空,他总是书不离手,埋头苦学,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他还热心帮助其他同学补习功课。1963年7月,田立延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67年7月毕业后,田立延先后被下放到解放军南湾湖农场劳动煅炼、扎兰屯军马场放牧骡马和湖南岳阳二三四八工厂锻炼,在这些地方经受了人生最大的困惑和最艰苦的磨炼,成为他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经历。

军营儒将

1971年6月,田立延荣耀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在军营的锤炼和熏陶下,1972年12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的人生步伐也开始一步一个脚印。1971年6月至1996年3月,田立延先后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关任政治干事、首长秘书、党委秘书,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总医院临床部政治委员。1996年3月,田立延任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政治委员,7月晋升少将军衔。

田立延在数十载的军队政治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逐步成长为军队的高级干部,其人生信条和座右铭是:刻苦学习,求得知识丰富;勤奋工作,求得生活充实;清正廉洁,求得内心平安。

在军队政治工作中,田立延注重党的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主持撰写《党委工作概要》《新时期党员标准教育讲话》《党支部书记必读》等,要求各级党组织发挥“麦克风”“火车头”“发动机”和“推进器”的作用。在《坚持党性原则,反对庸俗倾向》一文中,他提出防止和克服11种党性弱化表现的对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问题。

1989年、1990年,田立延负责组织召开部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和院校学员队基层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40余个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的经验,制定《总后勤部六类基层单位贯彻落实<基层建设纲要>细则》,推动基层建设工作。他还主持制定《机关干部思想作风纪律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用行动带出一支政治思想好、责任意识强、业务技能精、服务思想牢、工作效率高的机关干部队伍。

在总后组织部工作期间,田立延先后总结宣传模范青藏兵部站、模范医学教授姜泗长等10多个在全国、全军有重大影响的英雄群体和模范个人。其中青藏兵站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受到江泽民肯定并亲笔题词予以弘扬。

2003年,田立延著述的《军人成功素质百题》由北京长征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论述军人的道德修养,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以问题解答的形式对军人成功素质问题进

行阐述,讨论衡量个人、军人成功的标准、军人成功素质的概念、基本要素等问题,被解放军总后勤部列入部队基层官兵素质教育丛书。

在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任政委期间,为创办一流院校,他和党委一班人提出“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工作,抓重点、找规律、搞改革、讲质量,求效益、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上台阶、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振兴学院措施,形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军政素质好、适应能力强、懂管理、具有相应层次水准的复合型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学员培养模式,明确机关干部思想作风纪律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行动带出一支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懂管理、具有相应层次水准的复合型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明确“提高起点、打牢基础、拓宽口径、增加高新、加强实践”的教学改革原则。他经常深入基层,与教职员工谈心交心,进行教风、军风和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总结了加强一线指挥部,用好一支排头兵,建立一套好规范,形成一种强合力的基层建设经验。

无论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关还是在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田立延始终把军队政治工作和军队建设理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军队建设理论研究。根据党关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田立延结合工作实践,系统地总结了长期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先后撰写专著《激励论》和学术论文400余篇。到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工作后,田立延及时总结“红岩精神育人、光荣传统建校”的经验,形成以理想篇、奋斗篇、献身篇、成才篇、建功篇为主要内容的育人体系。其《红岩精神育人的模式研究与实践》,1997年获解放军院校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1年1月,田立延的《军事美学——一部关于军事与战争的哲学与诗学》由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6章,包括:军事美的本质、军事美的审美范畴、军事审美形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美等。这在我军军事院校中绝无仅有。《军事美学——一部关于军事与战争的哲学与诗学》一书刚一问世,就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普遍认为此书的问世,不仅新鲜有独创性,而且给军人存在价值的认识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对于这个崭新学科,田立延认为应该有人来研究。他说:“我们中有人经历过战争,也感受过战争,思考过战争。我们认为,军人、战争、军旅生涯以及和军事相关的一切,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现象,都存在美与不美的问题。美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价值判断。军事美学的核心就是对军事领域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出版这本薄薄的书。书虽然薄,但论述的内容很严肃厚重。因为人类军事活动与战争实践本身,都是很严肃很厚重的。”

在谈到从一般军人读者的角度,谈军事美的表现时,田立延指出:简单地说,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能不美吗?我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美的伟大雕塑师”。比如,三大战役的战争场面,是宏阔的美;千军万马的演练场面,是气势的美;香港回归,隆隆战车驶过罗湖大桥,是力量的美;国庆50周年大阅兵,是宏阔美、气势美、力量美的统一;再比如,军港之夜的宁静与优美,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崇高与壮美。这些军事现象的美,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生活许多种美好事物中最生动最形象最惊心动魄的一部分。这些美都包含着特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价值和意义,当我们感受到军事现象美的时候,就已经有意无意地对它们存在的价值进行判断了。

至此,田立延已从一个集几十年丰富经验的军队政治工作者,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高级儒将。

难忘家乡情

田立延少将虽然远离家乡,一心一意扑在解放军政治工作建设上,但他对家乡的情感一直非常深厚。他对家乡十分关注、关心,自1982年后,他曾抽空回家乡四五次,了解家乡建设的变化。每次回家乡,他都首先拜访探望村中老人,特别是要看望于他有恩的村党支部书记田立富、叔叔田德沛等老人,给他们分别送点礼物,聊表心意。

2005年,田立延第二次回家乡祭祖探亲时,了解到和尚坪村距清浪乡政府所在地清浪集镇长达35公里的乡村公路仍为黄泥路,路面坑坑洼洼。他便主动找到沅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怀化市有关领导,建议县里利用“村村通”工程计划,将这段公路进行水泥硬化。在市、县两级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和尚坪至清浪集镇这段乡村公路于2008年实现了水泥硬化,大大方便了村民赶集和进城。

和尚坪村小溪上有一座风雨木桥——清平桥,是当地村民、过路行人避风遮雨、休闲之地,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由于年久失修,桥已基础不牢,木朽瓦破,板裂质坏。

2010年清明,退休6年的田立延再次回家乡祭祖扫墓时,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议维修清平桥。村党支部、村委会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大家早有此想法,只是村里资金短缺,暂有困难,只能今后再想办法修桥了。有的乡亲提出,请田立延帮助维修清平桥。

面对村里的公益事业,田立延没有拒绝乡亲们的请求,他当即表态:“只要村里下决心修桥,资金的问题我负责解决。”他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制定在小溪上维修清平桥的具体方案,并落实责任人。

回北京后,田立延时刻将维修清平桥一事记挂在心头。他一方面自己掏腰包,拿出多年的积蓄,一方面四处奔波化缘。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田立延终于筹集到9.5万元。他将钱寄给村委会,要村委会组织实施维修清平桥。

在田立延的关心和支持下,和尚坪村党支部、村委会当即组织本村村民出力,于2012年8月正式动工在小溪上重建渡溪的桥。2013年5月2日,一座长约50余米的下为水泥石块结构,上为木质琉璃瓦的风雨桥,终于跨越小溪竣工。

为感激田立延对家乡父老乡亲的关爱,乡亲们像办喜事一样燃放鞭炮,高兴地称这座便民桥为“将军桥”。应乡亲们的要求,田立延欣然亲笔题名“将军桥”匾额,悬挂在桥上。同时,还由他亲笔书写“将军桥”碑记,立在桥头,以此激励后世子孙,让他们看到此桥此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于国、于民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解放军军事美的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军事幽默:局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