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军游击队与新四军军队干部教育工作的研究

2014-10-09 14:14成春梅
湘潮 2014年8期
关键词:继承新四军发展

成春梅

摘 要:干部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任务,加强军队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南方红军游击队与新四军军队干部教育工作的研究,探讨新四军对南方红军游击队军队干部教育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及总结军队干部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对新时期军队干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四军;军队干部教育;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08-04

南方红军游击队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创造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军队干部教育的方法。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对南方红军游击队军队干部教育工作的继承和发展,以其成熟的指导思想、完整的教育体系,辉煌的成绩,谱写了党对军队干部教育事业极其重要的历史篇章,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经验。

一、南方红军游击队军队干部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加强以革命前途和革命气节教育为重点的政治思想教育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在各游击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和党中央失去联系,独立坚持、各自为战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各游击队从当前斗争实际出发,强调革命信念、气节和前途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和艰苦奋斗等教育。如在赣粤边红军游击区,项英、陈毅认真分析部队思想状况,在游击队内部开展形势教育和反叛逃教育以提高指战员的思想觉悟。项英提出把革命前途的教育放在首位,使全体干部战士坚定革命胜利的信念,同时强调要在政治上坚决反对那种认为“革命前途渺茫”的悲观主义倾向。陈毅也指出:目前的斗争到了最艰苦的时候,打死、饿死、病死随时都有可能。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少数人动摇叛变并不奇怪,真正的革命同志要坚定信心,能坚持到底的是将来革命的骨干,留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为配合教育斗争,根据项英、陈毅的指示,指挥机关编写了《开展反叛徒斗争讨论大纲》, 在红军游击队中进行气节教育,号召大家向那些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同志学习,坚定革命意志。湘鄂赣游击区还印发《红军政治教材》、《红军须知》等政治教育材料,供干部阅读,要求各级领导和政治工作干部联系思想和斗争实际,深入浅出地向部队讲形势、讲斗争前途、讲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启发部队阶级觉悟,增强斗志。通过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吃苦使红军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心,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迅速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游击战争的坚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以适应游击战争环境下的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

游击战争的实际性质,因当时主观条件的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特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阶级斗争已进行到最尖锐的阶段,敌人企图铲草除根,以最大的决心来将红军游击队的力量彻底消灭。只有带有群众性的游击战,是游击队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共同斗争方式,才能长期抵抗和对抗敌人不断的进攻。因此红军游击队的干部战士对新的游击战术的把握,直接关系到部队的生存和发展。

鉴于红军游击队中的干部大多数是工农出身,文化水平低,政治素质差,项英就明确指出要下功夫加强教育,并强调其教育目的是提高部队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能力。他经常对大家说:“大家都是革命的骨干,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能很好的学习马列主义,不能很好地领会方针政策,也很难挑起革命的重担”。陈毅也经常告诫干部战士:“不识字就等于睁眼瞎子,没文化就干不好革命。”因为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所以文化教育也非常有针对性,文化教材也相应地有难易程度差别。通过学习,部队指挥员的政治水平、军事技能、文化素质、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为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对干部进行宗旨教育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人民群众是游击队战胜敌人最基本力量,保持与群众的联系,获得群众的支持是关系游击队生死存亡的大事。项英说:“我们深知没有群众的拥护和参加,就不能进行坚持的游击战争,群众是我们游击战争的基础,只有巩固和加强这一基础,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与敌人继续斗争。因此,我们把群众工作看成为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以最大的力量去进行这一工作。”

为了更好地争取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红军游击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并在斗争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与当时斗争条件相适应的群众工作方法,提出了“干部群众化和职业化”的口号:1.要求干部打赤脚,和群众一起劳动,帮助群众莳田,割禾。每人还要学会一门手艺,以做手艺为名,深入各地开展群众工作。1936年,赣粤边特委书记杨尚奎化名老穆带领红军游击队在梅山地区活动,“老穆同志会做篾器,他编织的竹篮、鸡笼都很好。为了开展工作的方便,他经常带着一把篾刀,以篾匠的身份走村串户,开展工作。”这样,就可以和群众打成一片,交朋友,结同庚,扩大革命影响,争取团结群众,逐步发展组织。2.要求干部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时刻把保护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项英经常告诫大家:“我们进行的游击战争,是群众的游击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游击队就不能战胜困难,不能打败国民党军的“清剿”。游击队要十分注意防止单纯的军事行动,要处处考虑到群众的利益。“我们这杆枪,什么时候打?这就要让干部、战士都知道子弹打出去,对群众有利还是有害?有利就打、有害就不打。”很多红军干部都是这样自觉地融入到群众中区,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并带领群众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奋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信赖。

二、新四军对南方红军游击队军队干部教育工作实践的继承和发展

新四军建军后,无论是叶挺、项英领导的皖南军部创建之初,还是在陈毅、刘少奇领导的重建军部之后,都在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大力培养干部的战略方针。继承借鉴南方红军游击队优良传统和经验,在军队干部教育的实践中又不断创新,培养了大量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创造性地发展了党的干部教育理论。

(一)为建设正规化党军而斗争,是新四军军队干部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思想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法宝,是保持干部队伍无产阶级性质的强有力的武器。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正规化党军的灵魂,为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各级党组织把思想政治上的建军摆在了首要的位置。

新四军这支铁军是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诞生的。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环境,在组织部队挺进敌后和抗日前线作战的同时,又在“一面打仗,一面建军”思想指导下,大力开展部队的全面建设。部队组建之初,军部就强调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新四军全体党员以布尔塞维克的精神,团结一致的在党中央党领导之下,为完成伟大任务而奋斗”军队是一切斗争的中心力量。1941年6月8日,刘少奇在新四军军分会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新四军是党军,党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新四军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集合体,抗战以来吸收了许多新成分。这些新成分,来自不同的地域,出身于不同的阶级。特别是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环境中,斗争及其复杂,外界的不良影响不断于无形中侵蚀部队。因此,陈毅指出:军队的党化与正规化是无止境的,政治上保证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要反对一切不良现象,保持和发扬革命特质,养成全军服从党领导的天性,执行党的政策的完整性,执行命令的坚决性;纪律上要求军事纪律和群众纪律并重,自觉遵守纪律,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1942年2月,陈毅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军事建设》的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正规化党军的任务”“号召全党全军在思想上组织上为建立正规化党军作严重斗争。”‘干部决定一切的真理,在集中组织集中领导集中指挥的军队中,更有特别重大意义。”因此,加强军队干部教育,是建设正规化党军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军队干部的党性教育,提高干部服从党的自觉性,是军队干部教育的重心

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四军政治建设以干部教育为中心,干部教育又以提高党性为重心。党性是什么?就是“一切服从无产阶级的与革命的战斗利益,就是一切服从党、服从组织、牺牲个人”。项英要求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中都要做模范:在新四军内部,最能团结友爱;在行动上,最能服从命令、遵守纪律; 对群众,最能爱护、关心;在战场上,最坚决勇敢、不怕流血牺牲。“个人的党性与部队的党性特别是领导部队干部的党性与部队的党性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提高部队的党性首先要提高干部的党性才有办法,这是最基本的。”陈毅从建设正规化党军出发特别强调对干部的党性教育,他说:“军队是交给干部去指挥的,是主张坚决执行命令的,几万人的进退生死都决定于一个或几个干部之手。军队的干部是有枪在手的干部,是掌握兵权的干部,如其服从党拥护党,运用政策灵活,自己党性坚强时,于革命于党真是无价之宝。反之,如党性不强,打个人算盘,领导错误的时候,于革命于党的危险性最大,常常造成危害全局不可挽救的失败。在军队中不仅要重视一般干部的党性问题,而且更特别重视高级干部的党性问题。”因此,提高干部的党性,加强党性锻炼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中心方向。

(三)加强军队干部的整训和学习,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新四军有着长期艰苦斗争的历史和基础,有着顽强不屈的牺牲奋斗精神,有着最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以及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但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新成分大量增加,除了工人、农民和青年知识分子外,同时吸收了大批旧军人、杂色武装、地方民团等,影响了部队军政素质的提高,部队还不巩固;在统一战线和高度分散的战争环境下,部队中的军阀主义、游击习气等不良倾向有所滋长。项英在1938年3月16日发表《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准备胜利的战斗》一文中指出:“为了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必须使全军思想一致,行动一致。要求全军反对一切不正确思想和意识,反对一切腐化堕落的行为,反对自高自大认为劳苦功高,反对个人自由主义,加强马列斯主义学习,来巩固自己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全体党员要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为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准备胜利的战斗,来完成抗日救国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任务而奋斗。”干部决定一切。提高干部的质量,就是坚强部队提高战斗力的基本条件。

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新四军领导人从部队的实际状况出发,强调要加强部队的整训和学习工作。由于干部的军事、政治、文化水平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影响到对战士的整训,不能在质量上有日新月异的提高。师不高弟子也不强。“过去我们的干部整训一般的注意到政治学习,党性锻炼,军事学习竟被忽视,文化学习更未提起”,他号召“全党全军以扩大部队发展部队的前进精神,来进行整训工作和学习工作。奖励整训有成绩、学习有成绩的干部,处分逃避整训、逃避学习的干部。把整训捷报、学习捷报提高到与战斗捷报一样高的地位。学习、整训、建设工作的落伍者,等于战场上的逃兵。”“军事干部以学习军事为主,政治干部以学习政治为主,技术专家,以发展其专长为主。文化水平在相当于初中程度以下之老干部,首先以学习文化为主,文化水平在相当于高中程度以上者,则以学习政治或军事为主,文化为副,但学习文化仍然是必要的。”在加强部队整训和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全军掀起了整训和学习的热潮。通过集中整训和学习,使部队的军政素质和技术水平大力提高,各级干部带兵、练兵、用兵的能力明显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大增强。

(四)加强军队干部的廉政思想教育,强化作风建设

新四军的廉政教育是新四军军队干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身正,不令而从”, 在抗战年代,新四军的各级干部和指挥员都是部队的一面旗帜,只有通过扎扎实实地对干部进行廉政思想教育,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来不断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政权的凝聚力,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39年5月项英在《保持和发扬新四军的优良传统》一文中,号召“全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为保持和发扬我军固有的优良传统而斗争,一切腐败的现象和行动,都不允许存在我们的军队中,一切腐败分子,要受自然的淘汰!”

新四军重建军部后,为配合对新四军指战员的政治工作教育, 刘少奇同志在繁忙的领导工作和指挥作战的情况下,还作了《人的阶级性》、《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等重要报告。1942年3月少奇同志调离华中赴中共中央工作,他在行进途中写给华中局和新四军负责人陈毅等人的信中强调指出要“号召干部艰苦生活,实行严格的反对贪污浪费的斗争”、“为了整个革命的利益,我们不应该姑息那些官僚主义者及贪污浪费者”。在选拔、培养、使用干部上,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严格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坚持“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着力锻造对党忠诚的干部队伍,这对于发扬干部积极性,巩固部队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运用整风的方法教育干部,是我党在抗战时期独创的成功经验。新四军的整风运动从1942年4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三年多。新四军各级干部在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地进行自我反省与批评帮助,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动员各级干部“脱裤子,割尾巴”,并带头作自我批评,着重解决了干部中存在和滋长的个人享乐主义、怕苦畏难、官僚主义等不良倾向。纠正浪费、腐化堕落的歪风。开展反军阀主义的运动,转变工作作风与领导作风,强调干部以身作则与战士们艰苦与共。扫除歪风邪气,纯洁和巩固干部队伍。

通过加强对军队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思想教育,强调了军政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廉洁意识,提高了执行正确路线的自觉性;从思想上铲除腐败意识,增强了抵制各种腐败因素影响的能力;从作风上扫除了歪风邪气,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从而为新四军屡克强敌、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和力量源泉。

(五)努力办好干部学校,大力培训军队干部

新四军创建初期,干部严重缺乏。虽然党中央从延安陆续调派了多批干部前来加强新四军,但仍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加强部队军政干部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1938年2月,新四军教导队在江西南昌正式开学。9月,教导队随军部前往皖南泾县云岭后,扩建为教导总队,集训团、营、连、排干部,并接受来自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知识青年,分编男女队学习。这所千人以上的“抗大式”干部学校办起后,引起不少中外人士的瞩目。至“皖南事变”为止,新四军教导总队开展的系统有效的军队干部教育,为新四军和地方输送了大批军事、政治过硬的干部。

1941年1月,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后,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把培养干部放在重要位置, 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华中局决定在盐城创办华中党校,刘少奇兼任校长(同年11月后由饶漱石继任)主要培训军队团以上党员干部和地方县委委员以上干部。刘少奇曾经对华中党校的办学方针作出指示:华中党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党校的首要任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教育和提高党的干部,是华中局和新四军培养华中地区党政军干部的重要基地。军队系统有抗大华中总分校,抗大第四、五、八、九、十分校等,各旅还有教导队。陈毅指出:“抗大是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学校,又与一般的军官学校不同。抗大是为训练军队的军政干部而创办,为训练大批军事工作干部、政治工作干部以及其他军队业务干部而创办。”他早在《论军事建设》的报告中,就提出“加强抗大工作,建立抗大教育系统,以抗大为训练军政干部、创造军政干部为中心,建军首先从改造和提高干部入手,抗大应负起这一任务”。

新四军在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环境十分恶劣,经常处于敌伪顽的“清乡”、“扫荡”的战争环境中,创办了大批各种类型的干部学校,在战火中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干部条件。

三、结语

回眸深望“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已融入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化作了人民军队的精神基因。南方红军游击队和新四军的军队干部教育工作实践是干部教育与中国革命实际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独具特色的干部教育思想,对研究新时期军队干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军队干部教育的规律性,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军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综合篇[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220页.

[2]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综合篇[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550页.

[3]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357页.

[4]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333页.

[5]中国革命战争纪实.土地革命战争.南方游击战争卷[M].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第170页.

[6]新四军.文献(1)[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84页.

[7]新四军.文献(2)[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850页.

[8]新四军.文献(2)[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853页.

[9]新四军.文献(1)[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87页.

[10]中央军委、军委总政关于军队干部教育指示(第一号)—总的指示,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三(1941-1942).

[11]新四军.文献(1)[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778页.

[12]马洪武编.华中抗日根据地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年版, 第450页.

[13]新四军.文献(3)[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第144页.

猜你喜欢
继承新四军发展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区域发展篇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图说共享发展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图说创新发展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