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新路小学的天文教育——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之运用

2014-10-09 10:37杨鹏,唐东立
天文爱好者 2014年3期
关键词:天象月食日食

WWT(WorldWide Telescope)译为“万维天文望远镜”, 微软把它定位成一个公众教育系统,设计了许多适合普通公众的功能。和其他天文软件相比,WWT 易于天文初学者掌握且界面华丽有艺术性,在显示天体位置方面方便且人性化。WWT将全球的天文资源融合在一起,具有3D 视图效果并可预测、回顾、跟踪各种天文现象。WWT 的向导式漫游,内容丰富且充满趣味。

2013年10月全国首座数字式WWT虚拟天象厅在石新路小学科技馆5楼落成。面对新设备,老师们怀着激动而又敬畏的心情开始了WWT天象厅的应用。

1 校园普及应用:注入童趣与情感让天文科学不再冷艳

小学校园的孩子,普遍在6-12岁左右,在以往的天文教学中明显感到对孩子们来说天文知识太冰冷,缺乏童趣。WWT的开放性,让老师可以把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中的角色制作到天文片里面。小朋友在看到自己熟悉角色出来后,都高兴得又蹦又跳,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天文知识。

2 课堂教学应用:3D感无与伦比,时代感强烈清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在6年级有一单元是讲太阳系的,其中老师最犯难的是日食月食的实验模拟。孩子们很容易把昼夜交替和日食月食弄混淆,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有了WWT之后,其强大的3D立体感和时间调试模式,使得孩子们自己玩一玩WWT就非常明白了日食月食时三球之间的位置关系,老师也不用再费力地去制作动态PPT了。

3 课外活动应用:整合课程,主动创设教育时机

去年10月,天象厅建成后,我校启动了主题为“弯弯的月亮”的科技节活动。孩子们首先观看了美国“阿波罗”飞船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影片,还在天象厅观看到在太空探测回来的真实画面;接着孩子们阅读月球的书籍,扩大知识面;收集资料,用电脑制作关于月球的动漫;最令人难忘的是当天晚上大约7点左右,羞答答的月亮露出了半张脸,学校在小操场架起了两个天文望远镜,老师和孩子们依次排队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月球近在咫尺,揭开了它朦胧的面纱,孩子们一遍又一遍排队观看,神秘的科学也悄悄走近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在实际观测了月球之后,孩子们再进入WWT天象厅的气氛就格外不同。每一个孩子都在转动着WWT中的月球,想看一看望远镜中不清晰的球面上到底有些什么?虹湾、哥白尼环形山......一个个名称不需要老师讲,就已经深深地映入了孩子们的脑海中。

4 未来展望,期盼更专业化的课程配套课件

如今WWT软件社区开发的群体已经越来越多,爱好者们都拿出自己的创作炫出自己的风采。但这终究不成体系,配音、图片等专业程度不够;如果能借助部分专业的开发公司,结合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开发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WWT影片、教学课件,相信WWT软件运用会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天文,是培养孩子科学素质最好的内容之一。当学生脚踩大地,仰望蓝天,探索无垠的宇宙时,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也是我们开展天文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 张长喜)

重庆石新路小学的天文教育
——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之运用

□ 重庆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 杨 鹏 唐东立

猜你喜欢
天象月食日食
天狗食月
巧观日食
天象奇观
日食和月食
南北半球天象
奇异的天象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
美妙的天象——金木相合
一日食,四季过
壮美的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