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合一,让学生体验形诸文字

2014-10-10 10:36王泽斌陈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指向鼻子环节

王泽斌+陈蓉

【教学片段一】

师:(游戏之后)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谁说说,它好玩在哪儿?

(学生一听,刚才的热情一下子跑得没影了。你望我,我望你,似乎不知怎样说或是从何说起。在教师的鼓励下,慢慢有学生举手。)

生:第一个贴鼻子的是李小林同学,他上台后,拿着要贴的纸,就贴起来,可他贴错了,贴到额角上去了。

师:他讲得好吗?(学生看着教师的脸上漾着笑意,跟着说好)。的确讲得不错,而且声音很响亮。谁还想讲?注意把过程讲得更详细一些……

这是课堂游戏结束后,写作指导环节较为尴尬的师生互动。问题在学生吗?显然不是。从以上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将作文与游戏资源整合,课堂两大环节相对孤立;写作指导环节引导学生说什么的目的性、怎么说的指向性也不明确。

【教学片段二】

(名叫李恒的男生第一个上台,将鼻子贴在了嘴上,撩起了学生一阵接一阵的笑声。)

师:好玩吗?谁能把他刚才贴的那个过程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1:李恒接过老师给他的鼻子就贴起来,一下子把鼻子贴在了嘴上。

师:怎么没有引起同学们的笑声呢?听出了很好玩吗?(学生纷纷摇头)谁来帮帮他?

生2:他不是一下子就贴上去的。他把画摸到后,用手把整个画摸了一遍,从上往下摸,又从左往右摸,才贴上去的。结果还是没贴对。

师:好!同学们不仅会玩,还会细致观察,真了不起!说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生3:因为贴鼻子特有趣,要把有趣的动作说得生动。

师:你真会思考!……

学生是夸出来的。在这种情境中,哪个学生不想积极地表现自己?而老师的循循善诱对调动学生思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从不会说到不仅会说,而且能思考该怎么说。最终的课堂效果如何呢?

【教学片段三】

生4:刚好最后一个点到我了。我好高兴,好兴奋,下位就往台上跑,还差点把课桌带倒了。我用两只手一齐摸,摸了好一会儿,才心里有了数。我刚想贴,就听到同学们叽叽的笑声……我一想,肯定是贴错了。我就用两手再比划了一会儿,上移移下挪挪,最后一用力就贴定了。我想,这一次肯定不会贴错。可刚一贴好,台下就发出哈哈大笑。我连忙摘开黑布一看,啊,鼻子长在额头上了。

师:你讲得真动听,真精彩。(面对全班)这位女同学的讲述好在哪儿呢?

(学生总结精彩,写作时也劲头十足。)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说,懂得如何利用课堂活动细节来进行写作,游戏与作文之间的联系直接建立起来,最终学生作文状况令人非常欣慰。

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教学内容,两位教师都是想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学生表达水平大不相同。其实游戏本身是很有味道的,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特别能激活学生语言,是很好的练笔资源。问题出在哪里呢?

很显然,两位教师的教学指向不同。前一位教师指向了教,指向了活动本身,并没有明确活动对学生说、写的意义,使学生处于一种盲目状态,无意注意主导着活动,教学始终浮于一种形式互动状态中,所以学生活动只在动作上,没有深入到心灵,学生会玩不会说;后一位教师则指向了学,目标定位清晰明确,为学而教,十分注意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之中有意识地去做、看、听、想,去感受与体验,不断引发学生说的欲望,学生始终处于内在表达的互动状态中,从而得到言语与表达的充分训练,达到教师预期的学习效果。

近年来,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上的积极参与,更表现在个体内在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探究,和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互动。教和学不应该被看作完全不同的环节,而应作为水乳交融、共存共生的整体,要在教学合一的完整活动中实现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 林云志

猜你喜欢
指向鼻子环节
逃跑的鼻子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你的鼻子超级棒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鼻子和嘴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