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伴发沉默性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10-10 10:07茅菲菲施小燕
护理与康复 2014年2期
关键词:病史危险年龄

茅菲菲,朱 群,施小燕

(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湖州 313000)

1983年,Linden和Siebens[1]用吞咽 X 线荧光透视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的方法,首次提出了沉默性渗透的概念,即经VFSS诊断为无呛咳反射的渗透。沉默性误吸(silent aspiration,SA)是针对显性误吸而言,其发病更为隐匿。误吸患者肺炎发生率较高,较非误吸患者高7倍[2]。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发生SA还未引起重视,其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在治疗与护理对策上亦缺乏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导致患者继发肺炎甚至死亡[3,4]。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本院急诊监护室收治92例脑卒中患者,现将SA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患者。排除标准:发病后因呕吐等因素已发生误吸,已有脑疝形成,原有高位截瘫、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符合纳入标准患者92例,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65.7±9.1)岁;脑梗死82例,脑出血10例;既往有吸烟史44例、有高血压病史77例、有糖尿病史52例、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病史42例、有卒中史27例;行气管插管27例;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为3~23分(中位数为10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6]5~26分。

1.2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将92例患者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观察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等在内的11项指标,筛选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Forward Conditional逐步进入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做ROC曲线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卒中后SA发生率 92例脑卒中患者中存在SA 26例,发生率为28.3%。

2.2 SA的危险因素 两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分析见表1。依据观察指标差异性分析的结果,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因素分别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吸烟因素外的其余5项因素均进入回归方程(P<0.05),提示年龄、严重脑卒中(NIHSS>10分)、患有COPD和既往有脑卒中史是脑卒中后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气管插管则为SA的保护性因素,见表2;将5种因素对发生SA的预测价值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890,95%置信区间为0.824~0.956;同时,在对年龄这一危险因素做细致分析后发现脑卒中患者发生SA的最佳截断点为≥64岁。

表1 两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表2 脑卒中后沉默性误吸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资料特点分析 本组资料分析发现,年龄、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患有COPD是脑卒中患者发生SA的危险因素。年龄数据分析中,发现其截断点位于64岁,也就是说64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事件的可能性较其他患者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神经调节功能开始减退且在受损后恢复缓慢,而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受到应激性损害,导致其容易发生误吸;有COPD病史者易发生SA,可能是由于COPD患者肺功能较差,咳痰能力下降所致;气管插管的数据显示为保护性因素,这可能是气囊的存在阻止了异物进入气道,但该保护性因素不具备临床应用价值。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临床发现出血性脑卒中因其占位效应明显,且易压迫脑组织及神经中枢,导致其误吸发生机制更为复杂多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病情观察 重点观察年龄≥64岁的患者,特别是患有COPD或曾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由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与误吸有明显的相关性,对NIHSS评分≥10分的患者予以特别关注,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紫绀、指端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急快不规则等。研究表明[7],发生SA的患者常伴有声音学数据的改变,通过记录分析这些声学数据,可对误吸的发生作出诊断,其准确率高达86%。

3.2.2 加强口腔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口、咽、喉分泌物情况,一旦发现及时清除,分别于晨起进餐前和晚间睡前用等渗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2次,减少口咽部分泌物的残留,对于重症患者一定要将棉球挤干;对于口咽分泌物较多患者注意留取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

3.2.3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误吸与饮食体位有一定关系,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鼻饲体位头部抬高30~40°,病情不允许抬高床头时,采取患侧卧位;由于胃管对食管括约肌的机械性刺激,易发生胃内食物反流而加剧误吸危险,咽、食管处黏膜因受鼻胃管刺激而分泌过量液体可引起SA[8],因此,胃管位置需放置准确,每次进食时推注50ml,5~10min内推注完成,温度控制在35~40℃;尽量选择患者清醒时进食,进食后保持半卧位或坐位20~30min,不宜立即行口腔护理、翻身、拍背、吸痰等。

3.2.4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防止误吸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效咳嗽、咳痰不仅可以改善病情更可以通畅气道。鼓励患者做深大呼吸并于呼气相时用力咳嗽;昏迷或无法自行将痰液咳出者,每隔2h翻身、拍背1次,联合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气道功能,促进痰液稀释排出;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以及口腔护理对改善病情、防止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3.2.5 吞咽功能训练 嘱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张口发“a”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音,然后再发“wu”音,也可嘱患者缩唇然后发“f”音,每天3~5次,每次持续5min;也可通过增加舌部运动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9],如嘱患者用舌头分别舔舐牙齿的上下、前后面等;还可以通过训练龇牙、鼓腮增加脸部、下颌部及喉部的肌肉运动,以进一步加快吞咽功能的康复;对于口含食物难以下咽的患者,护士用手指上下来回按摩颈前部皮肤,引起下颌上下运动和舌前后运动,继而引发吞咽,用压舌板或勺子轻压舌面或用棉签沾上少许冰水点触口唇、牙龈或舌面,刺激诱发吞咽动作产生。

[1]Linden P,Siebens AA.Dysphagia:predicting laryngeal penetrat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3,64(6):281-284.

[2]Teramoto S.Novel preventive and therapuetic strategy for poststroke pneumonia[J].Expert Rev Neurother,2009,9(8):1187-1200.

[3]谢家兴,芦海涛.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28-1029.

[4]陈青青,郭娟.脑卒中并发吸入性肺炎9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43-144.

[5]Okubo PC,Fábio SR,Domenis DR,et al.Us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to predict dysphag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12,33(6):501-507.

[6]KnausWA,Draper EA,Wagner DP,et al.APACHE Ⅱ:a severity of disease classification system[J].Crit Care Med,1985,13(10):818-829.

[7]Sarraf Shirazi S,Buchel C,Daun R,et al.Detection of swallows with silent aspiration using swallowing and breath sound analysis[J].Med Biol Eng Comput,2012,50(12):1261-1268.

[8]李彬.神经外科昏迷病人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35-36.

[9]曾海涓,覃艳玲.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7):627-629.

猜你喜欢
病史危险年龄
变小的年龄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喝水也会有危险
年龄歧视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算年龄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