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2014-10-11 05:23范玉英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后进生生物

范玉英

在新课改浪潮推进之际,高中生物的教学也发生了改变。生物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还有很多生物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生物的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生物抽象思维,把生物知识形成一个网络来记忆,把相关的知识融合到这个网络系统中。在运用生物知识进行解决问题时可以快速地找到有用的知识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认知对象不感兴趣,那么就会消极应对,只能是机械而被动地进行,这样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被迫的学习只能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学习的繁重劳累,而影响到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内在的动力。而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做实验,比起学生来记与背知识,更加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可以激起学生内部学习机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富有兴趣的学习会带来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完成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为了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持久有效而稳定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功效,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减少那种单纯的实验演示,而是要挖掘实验的深层内涵,使学生由对实验表面的直接兴趣转移为内在的间接兴趣,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演示实验比起枯燥地讲解某些知识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实验会吸引学生更多的目光与精力,使学生专注于实验,进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更好地学习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以听与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可以有效缓解繁重而紧张的高中生活,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关注学生层次化,消除“后进生”的消极心理,体验快乐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很多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会忽略后进生,因为怕后进生总结得不全面,会耽误课堂的时间,于是,总结就成了优等生的义务,这样确实节约了时间。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会感到一无所获,难免会伤害到后进生的自尊心,所以我采取了层次化展示,先让后进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也许他们的收获只有那么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但是却让他们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同时让优等生及时补充,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层旨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能学有所得。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堂教学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并且往往需要在微观的条件下观察和学习。因此,新型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使用就显得非常必要。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多媒体能够将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现象和变化变得具体生动,能够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细胞等微观的结构和变化,领略微观世界的美妙,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整合,要从教育的现实条件出发,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优秀的教学课件,创建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观察、体验、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始终能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重视评价的目的在于,积极的评价是一种正能量的强化,期许以后出现更多期望出现的行为与表现,如可以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敬(学)业、精(学)业和乐(学)业等。所以,只要是教师有所要求,如预习中的问题、课上与课下的作业等,都要及时给予必要或认真的检查与积极的评价。在评价中,能够沟通师生情感,逐步建立师生良好关系,保护学生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里,教师的评价,第一,既要重视结果——最终的学习与考试效果即是一种对结果的重要追求。也要重视过程——没有对过程的应有关注,不能保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不能保护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也就无法达成对结果的追求。第二,教师应以一种发展性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并作出积极评价,对学生的错误或失误表现出应有的关注和宽容。第三,对学生团队的活动进行评价时,应适度关注学生个体的表现,注重个体的参与。

五、联系实际生活,充实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及时给学生补充新鲜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又容易理解的自然或社会知识充实到课堂中,使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选取素材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如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蚯蚓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大雨过后,蚯蚓常常暴露在地面上,这时我们该怎么对待它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许多学生会说到蚯蚓对人类的益处,教师可适当补充让学生了解保护蚯蚓与环境的重要性。又如讲授“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男女染色体——XY与XX的组合差异,让学生弄清楚性别决定的因素,让学生逐渐联想到身边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大纲与生物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有有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研究,多渠道、多方面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后进生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第12话 完美生物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