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葡萄根资源调查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4-10-11 01:43张志清何双凌赵仁山学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开发利用

张志清 何双凌 赵仁 山学祥

摘要:目的对云南区域内的民族药玉葡萄根资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归纳,以便获得抚育种植发展的最佳条件,为其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玉葡萄根应用沿革,资源分布、适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玉葡萄根资源在云南多分布于南亚气候带和北亚热带,分布范围广,但多呈点状零散分布,攀附于乔、灌木林中,在潮湿腐殖土中数条根顺地形延伸,皮厚粗大的根条供药用。结论该品种植发展应以适宜区域林下野生抚育为主,并保护好共生其它物种,形成最佳规模化抚育种植环境,提供优质玉葡萄根药材商品,满足云药产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玉葡萄根;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72-03

玉葡萄根为葡萄科蛇葡萄属三裂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Franch)Planch)的根,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1]和多版《云南省药品标准》[2~3]。还广泛收载于多个民族的中草药书籍中,金刚散、赤木通、野葡萄根、五爪金、野蒲桃根《滇南本草》,大接骨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飞蜈蚣藤《云南中草药选》,抢花药《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如玉葡萄根《中药志》,五爪龙《湖南药物志》,破石珠、红母猪藤《全国中草药汇编》,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赤葛《四川常用中草药》,乌血藤《彝药志》,三叶藤、红狗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还有的书籍中的别名还叫肥猪藤、鸟血藤、万初牛、绿葡萄、玉葡萄、野葡萄、耳坠果、五爪龙、见肿消等[4]。是被广泛收载与应用的中草药品种,也是云南各民族医生骨伤科较为常用的中草药品种。在现代医药产业中,玉葡萄根是云南白药集团“金品”系列产品和“云南红药”等产品的重要原料。随着云药产业的发展,玉葡萄根药材商品用量在大幅增加,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据此,笔者对其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对资源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展开了野生抚育与繁育种植的试验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1玉葡萄根的应用研究

经查阅文献资料与向云南有关地区草药医生调查:玉葡萄根始载于《滇南本草》[5],为云南地区多民族常用的民间草药,能了解到的大规模应用历史约一百余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日月大药房用玉葡萄根研粉制成“金刚散”,为驰名骨伤科成药。解放后,昆明市红十字会医院利用原存原料,改名“红十字创伤粉”继续生产使用。1958年经对处方中原植物进行了调查,认为三裂蛇葡萄等是上述成药的重要药物[6]。彝族、白族等民间医生认为玉葡萄根对治疗跌打损伤、接骨续筋等病症具有独特的功效,将其称为“金刚散、接骨丹、见肿消”等。其功效归纳为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血生肌,解毒消肿。主治淋证,疝气,偏坠,风湿痹痛,跌打瘀肿,创伤出血,烫伤,疮痈等症。《滇南本草》:“利膀胱积热,消偏坠下气,走经络,定痛,散乳结肿痛,治痈疮,排脓,通利五淋,赤白便浊,止玉茎痛。”《陕西中草药》:“消肿止痛,舒筋活血,止血。主治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外伤出血。”《四川常用中草药》:“止血,消痈,解毒。治跌打损伤,金创,刀伤,痈疽恶疮肿毒,风毒游丹。”《湖北中草药志》:“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排脓,通乳。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乳汁不足,慢性骨髓炎,脓肿疔毒,疮疖,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由此可见,玉葡萄根在多省区都在使用,而功效大同小异。《云南省药品标准》将其功效归纳为散瘀止痛,接骨续筋,去腐生新,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水火烫伤,肠炎腹泻,尿涩尿痛,小便淋沥。现代研究证实,三裂蛇葡萄的化学成份主要为羽扇豆醇、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红橘素(4',5,6,7,8-五甲氧基黄酮)、二十九烷酸、棕榈酸、儿茶素、胡萝卜苷等[7]。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具有消炎镇痛、保肝护肝等显著的药理活性,临床上适用慢性骨髓炎、急性乳腺炎、抗肿瘤、肝炎、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4],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2资源分布概况

葡萄科(Vitaceae)植物全世界有16 属约700 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我国有9属150种,南北都有分布,云南有9 属96种18 变种[7~8]。只有蛇葡萄属(Ampelosis Michaux)有30余种,我国有17种;本属多种植物可供药用,玉葡萄根(三裂蛇葡萄)是该属的重要药用品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11];在云南省分布于宾川、大理、洱源、鹤庆、大姚、永仁、石屏、景洪、兰坪、丽江、禄劝、勐海、勐腊、宜良、彝良、永胜等地[9]。陈科力等在湖北麻城地区调查证实当地使用的野葡萄根由同属植物蛇葡萄、光叶蛇葡萄、三裂蛇葡萄和异叶蛇葡萄4种植物的根组成[10]。在华东地区还将三裂蛇葡萄等作为白敛入药,安徽的九华山草医还将三裂蛇葡萄根称为见肿消或白敛,用以治疗脊髓灰质炎或疔疮肿痛[11]。

笔者查阅了云南玉葡萄根资源分布的有关文献资料,对药厂收购商品来源地区和模式标本采集区域进行了多次调研,先后到大理的鹤庆与宾川县结合区(当年模式标本采集区),昆明的西山、安宁,楚雄的大姚赵家店乡、楚雄吕合和四川峨眉山等地进行了实地资源调查,共调查了21个点。调查过程中玉葡萄根品种先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赵仁主任药师在调查现场进行鉴定,对有疑问的植株再邀请昆明植物研究所雷立公副研究员到调查资源点现场或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鉴定,其中有15个调查点的植株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三裂蛇葡萄Adelavayana(Franch)Planch对玉葡萄根资源分布、适生环境进行考察分析,选取部份植株移植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草药苗圃中,进行3个生长周期的观察记录,归纳总结了其生物学特性。对经鉴定为玉葡萄根植物生长调查点的环境数据用简易表格综述如下:endprint

摘要:目的对云南区域内的民族药玉葡萄根资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归纳,以便获得抚育种植发展的最佳条件,为其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玉葡萄根应用沿革,资源分布、适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玉葡萄根资源在云南多分布于南亚气候带和北亚热带,分布范围广,但多呈点状零散分布,攀附于乔、灌木林中,在潮湿腐殖土中数条根顺地形延伸,皮厚粗大的根条供药用。结论该品种植发展应以适宜区域林下野生抚育为主,并保护好共生其它物种,形成最佳规模化抚育种植环境,提供优质玉葡萄根药材商品,满足云药产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玉葡萄根;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72-03

玉葡萄根为葡萄科蛇葡萄属三裂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Franch)Planch)的根,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1]和多版《云南省药品标准》[2~3]。还广泛收载于多个民族的中草药书籍中,金刚散、赤木通、野葡萄根、五爪金、野蒲桃根《滇南本草》,大接骨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飞蜈蚣藤《云南中草药选》,抢花药《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如玉葡萄根《中药志》,五爪龙《湖南药物志》,破石珠、红母猪藤《全国中草药汇编》,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赤葛《四川常用中草药》,乌血藤《彝药志》,三叶藤、红狗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还有的书籍中的别名还叫肥猪藤、鸟血藤、万初牛、绿葡萄、玉葡萄、野葡萄、耳坠果、五爪龙、见肿消等[4]。是被广泛收载与应用的中草药品种,也是云南各民族医生骨伤科较为常用的中草药品种。在现代医药产业中,玉葡萄根是云南白药集团“金品”系列产品和“云南红药”等产品的重要原料。随着云药产业的发展,玉葡萄根药材商品用量在大幅增加,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据此,笔者对其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对资源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展开了野生抚育与繁育种植的试验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1玉葡萄根的应用研究

经查阅文献资料与向云南有关地区草药医生调查:玉葡萄根始载于《滇南本草》[5],为云南地区多民族常用的民间草药,能了解到的大规模应用历史约一百余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日月大药房用玉葡萄根研粉制成“金刚散”,为驰名骨伤科成药。解放后,昆明市红十字会医院利用原存原料,改名“红十字创伤粉”继续生产使用。1958年经对处方中原植物进行了调查,认为三裂蛇葡萄等是上述成药的重要药物[6]。彝族、白族等民间医生认为玉葡萄根对治疗跌打损伤、接骨续筋等病症具有独特的功效,将其称为“金刚散、接骨丹、见肿消”等。其功效归纳为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血生肌,解毒消肿。主治淋证,疝气,偏坠,风湿痹痛,跌打瘀肿,创伤出血,烫伤,疮痈等症。《滇南本草》:“利膀胱积热,消偏坠下气,走经络,定痛,散乳结肿痛,治痈疮,排脓,通利五淋,赤白便浊,止玉茎痛。”《陕西中草药》:“消肿止痛,舒筋活血,止血。主治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外伤出血。”《四川常用中草药》:“止血,消痈,解毒。治跌打损伤,金创,刀伤,痈疽恶疮肿毒,风毒游丹。”《湖北中草药志》:“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排脓,通乳。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乳汁不足,慢性骨髓炎,脓肿疔毒,疮疖,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由此可见,玉葡萄根在多省区都在使用,而功效大同小异。《云南省药品标准》将其功效归纳为散瘀止痛,接骨续筋,去腐生新,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水火烫伤,肠炎腹泻,尿涩尿痛,小便淋沥。现代研究证实,三裂蛇葡萄的化学成份主要为羽扇豆醇、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红橘素(4',5,6,7,8-五甲氧基黄酮)、二十九烷酸、棕榈酸、儿茶素、胡萝卜苷等[7]。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具有消炎镇痛、保肝护肝等显著的药理活性,临床上适用慢性骨髓炎、急性乳腺炎、抗肿瘤、肝炎、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4],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2资源分布概况

葡萄科(Vitaceae)植物全世界有16 属约700 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我国有9属150种,南北都有分布,云南有9 属96种18 变种[7~8]。只有蛇葡萄属(Ampelosis Michaux)有30余种,我国有17种;本属多种植物可供药用,玉葡萄根(三裂蛇葡萄)是该属的重要药用品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11];在云南省分布于宾川、大理、洱源、鹤庆、大姚、永仁、石屏、景洪、兰坪、丽江、禄劝、勐海、勐腊、宜良、彝良、永胜等地[9]。陈科力等在湖北麻城地区调查证实当地使用的野葡萄根由同属植物蛇葡萄、光叶蛇葡萄、三裂蛇葡萄和异叶蛇葡萄4种植物的根组成[10]。在华东地区还将三裂蛇葡萄等作为白敛入药,安徽的九华山草医还将三裂蛇葡萄根称为见肿消或白敛,用以治疗脊髓灰质炎或疔疮肿痛[11]。

笔者查阅了云南玉葡萄根资源分布的有关文献资料,对药厂收购商品来源地区和模式标本采集区域进行了多次调研,先后到大理的鹤庆与宾川县结合区(当年模式标本采集区),昆明的西山、安宁,楚雄的大姚赵家店乡、楚雄吕合和四川峨眉山等地进行了实地资源调查,共调查了21个点。调查过程中玉葡萄根品种先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赵仁主任药师在调查现场进行鉴定,对有疑问的植株再邀请昆明植物研究所雷立公副研究员到调查资源点现场或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鉴定,其中有15个调查点的植株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三裂蛇葡萄Adelavayana(Franch)Planch对玉葡萄根资源分布、适生环境进行考察分析,选取部份植株移植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草药苗圃中,进行3个生长周期的观察记录,归纳总结了其生物学特性。对经鉴定为玉葡萄根植物生长调查点的环境数据用简易表格综述如下:endprint

摘要:目的对云南区域内的民族药玉葡萄根资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归纳,以便获得抚育种植发展的最佳条件,为其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玉葡萄根应用沿革,资源分布、适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玉葡萄根资源在云南多分布于南亚气候带和北亚热带,分布范围广,但多呈点状零散分布,攀附于乔、灌木林中,在潮湿腐殖土中数条根顺地形延伸,皮厚粗大的根条供药用。结论该品种植发展应以适宜区域林下野生抚育为主,并保护好共生其它物种,形成最佳规模化抚育种植环境,提供优质玉葡萄根药材商品,满足云药产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玉葡萄根;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72-03

玉葡萄根为葡萄科蛇葡萄属三裂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Franch)Planch)的根,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1]和多版《云南省药品标准》[2~3]。还广泛收载于多个民族的中草药书籍中,金刚散、赤木通、野葡萄根、五爪金、野蒲桃根《滇南本草》,大接骨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飞蜈蚣藤《云南中草药选》,抢花药《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如玉葡萄根《中药志》,五爪龙《湖南药物志》,破石珠、红母猪藤《全国中草药汇编》,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赤葛《四川常用中草药》,乌血藤《彝药志》,三叶藤、红狗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还有的书籍中的别名还叫肥猪藤、鸟血藤、万初牛、绿葡萄、玉葡萄、野葡萄、耳坠果、五爪龙、见肿消等[4]。是被广泛收载与应用的中草药品种,也是云南各民族医生骨伤科较为常用的中草药品种。在现代医药产业中,玉葡萄根是云南白药集团“金品”系列产品和“云南红药”等产品的重要原料。随着云药产业的发展,玉葡萄根药材商品用量在大幅增加,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据此,笔者对其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对资源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展开了野生抚育与繁育种植的试验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1玉葡萄根的应用研究

经查阅文献资料与向云南有关地区草药医生调查:玉葡萄根始载于《滇南本草》[5],为云南地区多民族常用的民间草药,能了解到的大规模应用历史约一百余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日月大药房用玉葡萄根研粉制成“金刚散”,为驰名骨伤科成药。解放后,昆明市红十字会医院利用原存原料,改名“红十字创伤粉”继续生产使用。1958年经对处方中原植物进行了调查,认为三裂蛇葡萄等是上述成药的重要药物[6]。彝族、白族等民间医生认为玉葡萄根对治疗跌打损伤、接骨续筋等病症具有独特的功效,将其称为“金刚散、接骨丹、见肿消”等。其功效归纳为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血生肌,解毒消肿。主治淋证,疝气,偏坠,风湿痹痛,跌打瘀肿,创伤出血,烫伤,疮痈等症。《滇南本草》:“利膀胱积热,消偏坠下气,走经络,定痛,散乳结肿痛,治痈疮,排脓,通利五淋,赤白便浊,止玉茎痛。”《陕西中草药》:“消肿止痛,舒筋活血,止血。主治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外伤出血。”《四川常用中草药》:“止血,消痈,解毒。治跌打损伤,金创,刀伤,痈疽恶疮肿毒,风毒游丹。”《湖北中草药志》:“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排脓,通乳。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乳汁不足,慢性骨髓炎,脓肿疔毒,疮疖,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由此可见,玉葡萄根在多省区都在使用,而功效大同小异。《云南省药品标准》将其功效归纳为散瘀止痛,接骨续筋,去腐生新,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水火烫伤,肠炎腹泻,尿涩尿痛,小便淋沥。现代研究证实,三裂蛇葡萄的化学成份主要为羽扇豆醇、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红橘素(4',5,6,7,8-五甲氧基黄酮)、二十九烷酸、棕榈酸、儿茶素、胡萝卜苷等[7]。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具有消炎镇痛、保肝护肝等显著的药理活性,临床上适用慢性骨髓炎、急性乳腺炎、抗肿瘤、肝炎、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4],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2资源分布概况

葡萄科(Vitaceae)植物全世界有16 属约700 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我国有9属150种,南北都有分布,云南有9 属96种18 变种[7~8]。只有蛇葡萄属(Ampelosis Michaux)有30余种,我国有17种;本属多种植物可供药用,玉葡萄根(三裂蛇葡萄)是该属的重要药用品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11];在云南省分布于宾川、大理、洱源、鹤庆、大姚、永仁、石屏、景洪、兰坪、丽江、禄劝、勐海、勐腊、宜良、彝良、永胜等地[9]。陈科力等在湖北麻城地区调查证实当地使用的野葡萄根由同属植物蛇葡萄、光叶蛇葡萄、三裂蛇葡萄和异叶蛇葡萄4种植物的根组成[10]。在华东地区还将三裂蛇葡萄等作为白敛入药,安徽的九华山草医还将三裂蛇葡萄根称为见肿消或白敛,用以治疗脊髓灰质炎或疔疮肿痛[11]。

笔者查阅了云南玉葡萄根资源分布的有关文献资料,对药厂收购商品来源地区和模式标本采集区域进行了多次调研,先后到大理的鹤庆与宾川县结合区(当年模式标本采集区),昆明的西山、安宁,楚雄的大姚赵家店乡、楚雄吕合和四川峨眉山等地进行了实地资源调查,共调查了21个点。调查过程中玉葡萄根品种先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赵仁主任药师在调查现场进行鉴定,对有疑问的植株再邀请昆明植物研究所雷立公副研究员到调查资源点现场或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鉴定,其中有15个调查点的植株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三裂蛇葡萄Adelavayana(Franch)Planch对玉葡萄根资源分布、适生环境进行考察分析,选取部份植株移植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草药苗圃中,进行3个生长周期的观察记录,归纳总结了其生物学特性。对经鉴定为玉葡萄根植物生长调查点的环境数据用简易表格综述如下: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开发利用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