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变化

2014-10-11 01:44高嫄普德兵李蓉涛李海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6期

高嫄 普德兵 李蓉涛 李海舟

摘要:龙血竭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树脂。龙血树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是主要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而诱导形成的树脂(即龙血竭)中仅发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包括骨架发生C环断裂重排的甾体(Dracaenogenin A)以及F环翻转为22位S构型的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本文讨论了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血竭形成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龙血树属;剑叶龙血树;龙血竭;甾体皂苷;生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75-04

血竭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和古阿拉伯称之为dragons blood的传统药物,其最早记载于公元前78-77年古希腊学者Dioscorides所著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一书。该药物基原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数种植物。在希腊神话中,血竭是由守护天国的巨龙的血溅到龙血树上形成的,龙血树属的拉丁属名Dracaena就是依据Dragons blood tree而来的。

龙舌兰科(Agavaceae)龙血树属(Dracaena Vandex L)植物全球发现约6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本属部分植物的木质部在受到损伤及微生物侵染后分泌的红色树脂为世界各地广为使用的民间药物——血竭(dragon's blood)[1~2]。血竭作为传统中药,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补血之功效,常用于内外诸科及妇科的各种血症[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血竭具有抗氧化、抗细菌、抗炎、[4]活血止血等生理活性,能治疗各种血症、心血管疾病、各种溃疡症,[5]还有一定的抗衰老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从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来看,该属植物含有:甾体类、黄酮类、酚类、萜类和挥发油等成分。其中甾体皂苷类为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本文对已报道的龙血树属植物及树脂中甾体皂苷成分进行总结,讨论了剑叶龙血树在形成龙血竭的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以期发现一些规律,为血竭中甾体皂苷的研究提供建议。

1龙血竭形成机理

植物在受到真菌、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在其特定的对侵袭具有自然免疫性的组织内,诱导次生代谢,形成对病原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来构成植物防卫素或抑菌物质,以参与免疫反应[6~7](植物的诱导防卫系统)。

龙血竭就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该属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经微生物侵染,内皮层和髓部逐渐变为红色,再以乙醇提取得到的红色树脂即为血竭。血竭的形成是龙血树属植物对于外界因子胁迫和刺激作用的积极响应,是一个以次生代谢产物为分子基础的复杂的生理生态过程。大量研究表明,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约占60%以上,形成血竭树脂后,主要化学成分转为查耳酮、黄烷、二苯乙烯等多酚性化合物,树脂中甾体皂苷类成分与树干中的含量相比大大减少,约占1%。其中的酚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显然应该是剑叶龙血树的植物防卫素及抑菌物质。

2龙血树属植物原化学成分

前期研究表明,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中的主要成分是甾体皂苷,占总提取物的60%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黄酮类、脂肪酸类等其他成分。目前,从龙血树属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包含71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1个变形螺甾烷型甾体皂苷(见图1)及22个呋甾烷型甾体皂苷[1,8~24](见图2)。这些甾体皂苷多具有1,3位二羟基化或者1位羟基化的特征。对于国产龙血竭规定的基原植物剑叶龙血树中的甾体皂苷,则主要为1,14-二羟基取代类型。总体而言,该属植物中发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苷元较少,皂苷居多。endprint

摘要:龙血竭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树脂。龙血树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是主要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而诱导形成的树脂(即龙血竭)中仅发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包括骨架发生C环断裂重排的甾体(Dracaenogenin A)以及F环翻转为22位S构型的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本文讨论了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血竭形成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龙血树属;剑叶龙血树;龙血竭;甾体皂苷;生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75-04

血竭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和古阿拉伯称之为dragons blood的传统药物,其最早记载于公元前78-77年古希腊学者Dioscorides所著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一书。该药物基原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数种植物。在希腊神话中,血竭是由守护天国的巨龙的血溅到龙血树上形成的,龙血树属的拉丁属名Dracaena就是依据Dragons blood tree而来的。

龙舌兰科(Agavaceae)龙血树属(Dracaena Vandex L)植物全球发现约6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本属部分植物的木质部在受到损伤及微生物侵染后分泌的红色树脂为世界各地广为使用的民间药物——血竭(dragon's blood)[1~2]。血竭作为传统中药,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补血之功效,常用于内外诸科及妇科的各种血症[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血竭具有抗氧化、抗细菌、抗炎、[4]活血止血等生理活性,能治疗各种血症、心血管疾病、各种溃疡症,[5]还有一定的抗衰老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从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来看,该属植物含有:甾体类、黄酮类、酚类、萜类和挥发油等成分。其中甾体皂苷类为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本文对已报道的龙血树属植物及树脂中甾体皂苷成分进行总结,讨论了剑叶龙血树在形成龙血竭的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以期发现一些规律,为血竭中甾体皂苷的研究提供建议。

1龙血竭形成机理

植物在受到真菌、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在其特定的对侵袭具有自然免疫性的组织内,诱导次生代谢,形成对病原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来构成植物防卫素或抑菌物质,以参与免疫反应[6~7](植物的诱导防卫系统)。

龙血竭就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该属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经微生物侵染,内皮层和髓部逐渐变为红色,再以乙醇提取得到的红色树脂即为血竭。血竭的形成是龙血树属植物对于外界因子胁迫和刺激作用的积极响应,是一个以次生代谢产物为分子基础的复杂的生理生态过程。大量研究表明,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约占60%以上,形成血竭树脂后,主要化学成分转为查耳酮、黄烷、二苯乙烯等多酚性化合物,树脂中甾体皂苷类成分与树干中的含量相比大大减少,约占1%。其中的酚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显然应该是剑叶龙血树的植物防卫素及抑菌物质。

2龙血树属植物原化学成分

前期研究表明,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中的主要成分是甾体皂苷,占总提取物的60%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黄酮类、脂肪酸类等其他成分。目前,从龙血树属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包含71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1个变形螺甾烷型甾体皂苷(见图1)及22个呋甾烷型甾体皂苷[1,8~24](见图2)。这些甾体皂苷多具有1,3位二羟基化或者1位羟基化的特征。对于国产龙血竭规定的基原植物剑叶龙血树中的甾体皂苷,则主要为1,14-二羟基取代类型。总体而言,该属植物中发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苷元较少,皂苷居多。endprint

摘要:龙血竭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树脂。龙血树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是主要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而诱导形成的树脂(即龙血竭)中仅发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包括骨架发生C环断裂重排的甾体(Dracaenogenin A)以及F环翻转为22位S构型的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本文讨论了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血竭形成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龙血树属;剑叶龙血树;龙血竭;甾体皂苷;生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75-04

血竭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和古阿拉伯称之为dragons blood的传统药物,其最早记载于公元前78-77年古希腊学者Dioscorides所著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一书。该药物基原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数种植物。在希腊神话中,血竭是由守护天国的巨龙的血溅到龙血树上形成的,龙血树属的拉丁属名Dracaena就是依据Dragons blood tree而来的。

龙舌兰科(Agavaceae)龙血树属(Dracaena Vandex L)植物全球发现约6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本属部分植物的木质部在受到损伤及微生物侵染后分泌的红色树脂为世界各地广为使用的民间药物——血竭(dragon's blood)[1~2]。血竭作为传统中药,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补血之功效,常用于内外诸科及妇科的各种血症[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血竭具有抗氧化、抗细菌、抗炎、[4]活血止血等生理活性,能治疗各种血症、心血管疾病、各种溃疡症,[5]还有一定的抗衰老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从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来看,该属植物含有:甾体类、黄酮类、酚类、萜类和挥发油等成分。其中甾体皂苷类为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本文对已报道的龙血树属植物及树脂中甾体皂苷成分进行总结,讨论了剑叶龙血树在形成龙血竭的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以期发现一些规律,为血竭中甾体皂苷的研究提供建议。

1龙血竭形成机理

植物在受到真菌、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在其特定的对侵袭具有自然免疫性的组织内,诱导次生代谢,形成对病原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来构成植物防卫素或抑菌物质,以参与免疫反应[6~7](植物的诱导防卫系统)。

龙血竭就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该属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经微生物侵染,内皮层和髓部逐渐变为红色,再以乙醇提取得到的红色树脂即为血竭。血竭的形成是龙血树属植物对于外界因子胁迫和刺激作用的积极响应,是一个以次生代谢产物为分子基础的复杂的生理生态过程。大量研究表明,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约占60%以上,形成血竭树脂后,主要化学成分转为查耳酮、黄烷、二苯乙烯等多酚性化合物,树脂中甾体皂苷类成分与树干中的含量相比大大减少,约占1%。其中的酚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显然应该是剑叶龙血树的植物防卫素及抑菌物质。

2龙血树属植物原化学成分

前期研究表明,龙血树属植物新鲜树干中的主要成分是甾体皂苷,占总提取物的60%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黄酮类、脂肪酸类等其他成分。目前,从龙血树属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包含71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1个变形螺甾烷型甾体皂苷(见图1)及22个呋甾烷型甾体皂苷[1,8~24](见图2)。这些甾体皂苷多具有1,3位二羟基化或者1位羟基化的特征。对于国产龙血竭规定的基原植物剑叶龙血树中的甾体皂苷,则主要为1,14-二羟基取代类型。总体而言,该属植物中发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苷元较少,皂苷居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