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化学实验设计“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复习课*

2014-10-15 02:00李德前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14期
关键词:稀盐酸酚酞试液

文 席 明 李德前

(席明,本科,中教一级,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221004。李德前,本科,中学特级,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221002)

“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较多,而且相关的知识点分散。但是这部分内容又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和中考热点,因此笔者将其单独安排一课时进行复习。有关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研究并不少见,且多从解题指导[1]、学案设计[2]、构建思维导图[3]、生活化教学[4]、结构化学习[5]等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由于化学实验具有思维性、实践性、创造性,所以笔者依托化学实验设计了这节复习课,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总结检验物质的基本规律,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突破传统复习课“简单重复热剩饭、枯燥做题学生烦”的弊端。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且易于操作和评价。鉴于此,笔者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6]:

(1)复习基础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和动手操作,能说出和写出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过程中,巩固试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以及液体取用等基本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有关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利用物理特征、特征反应,检验和区分常见的酸、碱、盐。

(4)在检验和区分常见酸、碱、盐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区分物质常用的不限定试剂、限定试剂、无试剂等方法。

二、新课的导入设计

新课的导入如果与众不同、充满悬念,就能使学生“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心求通而不得其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打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鉴于此,笔者这样创设导入情境: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生产生活中几个特征反应(如实验室使用无色酚酞试液检测溶液是否显碱性、煤气厂的工程师使用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检测煤气是否泄漏、交通警察使用橙色的重铬酸钾试剂检测酒后驾车等),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特征反应就在身边,特征反应应用广泛。

三、基础知识的整理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引领学生整理“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顺利开展实验活动的必要铺垫,否则化学实验就会半途而废或流于形式。在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带有空白的表格式学案(见表1至表3,空白处由学生完成),注意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力争该板块的知识整合薄有纲、厚有目,言简意赅、详略得当。这样就使学习有了规律,同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表1 常见酸、碱、盐的物理特征

表2 检验酸、碱、盐的常用试剂

表3 检验和区分物质的基本方法

四、“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实验

本节课设计了4个操作简单的实验,每个实验所涉及的检验方法各不相同,问题难度适中,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其中的热身小实验穿插在整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以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连续的理论学习而产生思维疲劳、精力分散;另外3个实验则集中安排在基础知识整理结束以后,而且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前,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强调使用特征反应),在教师确认实验方案可行后,学生才能动手操作。实验中,教师注意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1.不限定试剂检验某溶液是不是酸溶液

本实验是热身小实验,提供的检验试剂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铁丝、铜丝、铁锈、石灰石、小苏打等,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检验试剂进行实验。

上述检验试剂涵盖了初中阶段能与酸溶液反应的各类物质,因此学生在选择试剂的过程中又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但要注意,活泼金属不能提供锌、铝等两性金属,虽然学生不知道这一知识点,但教师必须有意回避。

2.只用一种试剂区分稀盐酸、Ca(OH)2溶液、CuSO4溶液

本实验提供的区分试剂是稀硫酸、铁丝、Na2CO3溶液,学生只能从中选用一种区分试剂完成实验。表4为实验表格。

表4

3.不另选试剂区分稀盐酸、Ca(OH)2溶液、CuSO4溶液

引导学生先找出物理特征明显的溶液(蓝色CuSO4溶液),再用该溶液去区分剩下的溶液(稀盐酸和石灰水)。表5为实验表格。

表5

4.限定试剂鉴别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

本实验提供的鉴别试剂有酚酞试液、稀盐酸、细铁丝,学生必须从中选用2种鉴别试剂完成实验。该实验可行方案有4种:

方案一:(1)取样,分别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是稀硫酸;(2)剩下的2种溶液各取最少量,分别滴入稀盐酸,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OH溶液。

方案二:(1)取样,分别滴入稀盐酸,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2)剩下的2种溶液各取最少量,再分别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NaOH溶液,不变色的是稀硫酸。

方案三:(1)取样,分别滴入稀盐酸,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2)剩下的2种溶液各取最少量,再分别加入铁丝,冒气泡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OH溶液。

方案四:(1)取样,分别加入铁丝,冒气泡的是稀硫酸;(2)剩下的2种溶液各取最少量,再分别滴入稀盐酸,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OH溶液。

表6为实验表格。

表6

五、随堂纸笔练习的安排

随堂纸笔练习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巧、发展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在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适当演练习题,以补缺补差、学以致用,并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纸笔练习采用抢答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解题速度,锻炼心理素质,增强应试能力。选编的5道练习题,注重基础,关注方法,难度适中,适合抢答。

1.本环节的流程设计

先播放闽南民歌《爱拼才会赢》视频片段,既实现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又缓解学习疲劳,调节课堂气氛;同时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不怕失败、敢于拼搏。

然后投影“爱拼才会赢”这5个字—每个字分别链接一道习题。第一个抢答的学生选择任意一个字,点击打开就出现一道题目[7]。

在学生抢答过程中,适时鼓励学生要勇于表现,充满信心,临阵不慌,快速审题,细心答题,还要注意创设情境、控制好场面。

2.选编的5道纸笔练习题

(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CO2区分石灰水和烧碱溶液

B.用烧碱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熟石灰区分NH4Cl和NaCl

D.用铁锈区分稀盐酸和烧碱溶液

(2)有4种溶液:A.CuSO4溶液 B.NaOH溶液 C.稀硫酸 D.NH4Cl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鉴别出来,则鉴别出来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区分稀盐酸、石蕊试液、Ca(OH)2,NaOH和Na2CO3这5种溶液,第3个被区分出来的溶液是( )

A.稀盐酸 B.Ca(OH)2溶液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4)检验NaOH是否变质,下列试剂不可以使用的是( )

A.C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酚酞试液 D.稀盐酸

(5)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OH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CO2气体 C.铁丝 D.Na2CO3溶液

六、结课板书的设计

不管教育装备多么现代化,传统的板书不能抛弃[8]。独具匠心的板书,既方便学生的学习,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折射出教师的专业素养。鉴于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在小结的过程中适时板书(如图1所示)。

图1

这种示意图式的板书,抽象合理、形象直观,体现了操作方法,反映了实验原理。

[1]杨迎春.如何区分酸碱盐溶液[J].中学课程辅导·九年级,2007(12):51-52.

[2]孙学东.如何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0(44):175.

[3]付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教学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金敏华.初中化学酸碱盐“生活化教学”初探[J].教师,2011(1):62-63.

[5]李尚榜.浅谈结构化学习:以酸碱盐的方法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7):29-31.

[6]王永臻,李德前.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教学设计和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2):49-51.

[7]李德前.复习“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2009(5):3-4.

[8]李德前.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化学教学,2011(2):23-25.

猜你喜欢
稀盐酸酚酞试液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酚酞分子结构的研究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皮试液集中配置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利用pH传感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
水泥试样三氧化二铁的测定(基准法)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调节pH值
头孢菌素和半合成青霉素皮试液配制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