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湖北省恩施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扶贫的几点思考

2014-10-16 15:46尹洪波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恩施州职业院校职业

尹洪波

摘 要:本文重点说明了国家教育扶贫的政策优势,根据湖北省恩施州的贫困现状,分析职教扶贫目前存在的困难,提出了适合本地区职教扶贫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扶贫

湖北省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腹地,属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区,全州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近几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作为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推动州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全州贫困人口仍达153.7万人,占农村人口44.5%,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基于恩施州贫困人口多素质偏低、缺乏技能的实际,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扶贫工作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开展职业教育扶贫面临的机遇

1.良好的政策环境

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把教育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此,国家制定奖补政策,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在恩施州,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高的作用。

2.社会的舆论引导

做强职业教育是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基础,舆论引导则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通过长期、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对职业教育从“先学后干”的认识逐步变成“边学边干”的实践,尤其是媒体对一些发达地区大量缺乏技术工人的报道,在当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的现实下,激起了不少山区青年人选择职业教育的信心。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新类别需求、层次需求和数量需求,在这样大好形势下,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是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契机,是人们逐步改变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

3.人民的观念改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之间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在我国,技术工人在实践中创造的社会财富令人敬仰,而这种在实践中积累的财富,却是他人难以取得的。看到周边人因技能而“先富起来”,大多数长期相对贫困的山区人民已认识到技能人才正成为发家致富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得到更多人的广泛认同。

二、开展职业教育扶贫存在的困难

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职业院校要生存、要发展,教学方法很重要。恩施州部分职业学校存在着办学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等情况。主要表现在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践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另外,在课程的结构上也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比重较小,知识面窄,导致学生只能掌握某一领域的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走向社会的后劲不足,削弱了教育扶贫的作用。

2.职业教育面不宽,难以迎合企业需求

恩施州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是依靠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而目前职业学校生源不足,输送人才有限,而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大增,形成了社会需求加大与职业教育不足的矛盾局面。这种矛盾阻碍了农民通过职业培训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同时,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实施,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继续招聘未经职业培训的低素质劳动力,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3.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多年来,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多年来制约恩施州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严重。经费的严重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多数职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学校实验基地和设备不能适应教育工作需要,有的学校必要的教学环节都不能得到保证。

三、加强职业教育扶贫的几点建议

1.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要就职业教育、技能成才就业观念和职业院校招生就业工作广泛开展宣传,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全面介绍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招生政策和招生专业以及地方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扶贫措施等情况。

2.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

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对转移就学的毕业生在就学地就业的,就学地政府人社部门按规定免费为其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将其纳入有关社会保险制度,并在人事档案、职称评定、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政策保障。公安部门要依照规定为转移就学就业学生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鼓励就学地企事业单位优先接受转移学生实习和就业,并对突出的用人单位予以表彰。完善转移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和劳务输出组织工作机制,探索统一派送、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输出安置新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培养,而职教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学校可以拓宽专兼职教育来源渠道,招聘高校、社会和企业的人才做教师。政府也可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并帮助社会上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弥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不足。另外,学校要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树立开放式师资队伍培训观念,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训模式,多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外出研讨、观摩、培训等各种机会。

4.完善“双证书”制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协作,支持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广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采取优惠政策,简化程序,并对对职业院校获得学历证书的毕业生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他们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两证”同步。政府部门要加大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营造良好的企业用工环境;鼓励用工单位招录职工优先录取获得“双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毕业生工资福利等方面应参照执行大专学历人员待遇。

5.创新和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要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加强企业与学校、园区与学校的合作,按照市场需求探索职教规模化的办学路子。学校可以把教育对象作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客体。建立用人单位人才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动请社会各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质量,通过不断跟踪毕业生的社会反映,反思与调整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

6.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经费

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教育成本的教育,它需要比普通教育多得多的实验实习设施、设备,需要建设专业技能训练实习基地,仅靠职业学校自身的财力根本无法应付。所以政府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投入资金切实用于职业教育发展,以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州交通高级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恩施州职业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