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实训教程教学初探

2014-10-16 23:05蔡红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电子技术职业院校

蔡红

摘 要:实训课程在中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职业院校的电子技术应用实训课程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职业院校 电子技术 实训课程

目前许多中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子类专业都开设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技术应用型课程,它们涉及其他课程的基础理论相对较少,可以直接应用到工、农、医等领域的产品上去。但随着当前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电子企业都在逐步实现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是近年来新型集成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电路的不断涌现,使得电子技术已从以往分立元件电路的计算、设计转向新型器件的选用和应用电路的选择上来。同时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教育应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许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看重学生对已学电子技术与技能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因此,笔者所在学院在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了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实训教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

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实训教程改变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应用型课程以往“各自为战”的状况,而是将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更重要的是,它将原先的验证书本理论,转向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上来。虽然课程中许多项目的配置包含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的验证,但教学重点放在了“系统的配置—集成—调试—排放—性能测定—性能改进”方面,放在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理论结合生产实际的创新实训上,从而彻底告别以往“傻瓜型”操作模式,转向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可以独立自主去搭建各种电子线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配备有各种电源和各种仪表,还有100多种单元模块和组合模块,这些模块采用透明有机盒(兼作实物示教),为学生可能进行的创新与探索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物质基础。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这门课程很有效地扭转了以往许多学生对电子专业实训课程厌学的不良情绪,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

电子类专业实训课程的内容设置既要保证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又要能反映当前电子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为此,本课程中“模拟电子技术”配置了23个项目,“数字电子技术”配置了32个项目,“电力电子技术”配置了8个项目。这些项目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反复的斟酌和实际的调试验证。其中除单元电子电路的研究外,还包括众多的电子产品电路的搭建、制作和调试,电子线路故障的查找与排除,以及电子技能竞赛、电子产品元器件采购清单的开列、电子产品技术说明书的撰写等。这些教学内容一方面巩固了学生以往所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能在第一时间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学校当前的电子实训教学设备的现状,同时也要考虑职校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随着近年来职校生生源素质的逐年降低,教学质量也逐年下降,因此,如何选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根据这门课程以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笔者选用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首先,确定项目。在“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应用”中,确定了“常用二极管的性能测试及应用”“整流、滤波及稳压电路的研究”等23个项目;在“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应用”中,确定了“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N进制计数电路功能测试”等32个项目,在“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中,确定了“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其作为固体开关的应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等8个项目,项目之间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项目内容较多,则可选择其中一部分或分两次进行,或安排较多实训时间。其次,明确目标。项目完成的好坏,取决于每个项目的实训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如项目一“常用二极管的性能测试及应用”,其实训目标就可设置为:学会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定并判断二极管的管脚与管子的好坏,学会测定常用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管和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特性。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而应是难易适中,让学生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最后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组织开展电子技能大赛和电子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我学习,自我延伸。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电子技术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