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专生心理、思想观念变化的分析

2014-10-16 23:09克里木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

克里木

摘 要:本文对中专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现实,越来越适应生存了,但还不成熟。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青年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以1978年为界,中国青年经历了一个“苦闷——迷茫——思考——行动”的艰苦历程,思想观念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重新进行了选择。现在的中专生没有这样的思想历程,但他们的思想更突出地表现出当代青年的特色。

一、现在中专生的思想特点

1.思想观念从虚到实,注重理想的现实性和可行动性

大多数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积极推进的改革开放、科技兴国、推进信息产业化的政策热情拥护。笔者与同事一起对160名学生进行了有关人生价值标准和理想的问卷调查,有73%的学生认为以对社会贡献大小衡量人的人生价值,有37.5%的学生以振兴中华、献身四化为理想。他们认为改革带来了国富民强的希望和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但对新型的择业观念又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因而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腐败现象等,易产生情绪波动,缺乏坚定的信念。

中专生思想活跃,崇尚实际,喜欢独立思考,在各种活动中敢于抛头露面,竞争意识较强。但许多学生不愿意谈远大理想,更多的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出现过于追求实惠的倾向。现在中专生推崇自由竞争,老实本分被越来越多的中专生所摒弃,消费观念转向“能挣会花”,求新求美。为了增长知识,娱乐身心,他们不惜有所花费。但中专生中“没挣猛花”的学生不在少数,互相攀比过生日,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带有很强的虚荣性。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这山还望那山高”,毕业后不安心工作,对传统的“温良恭俭让”不屑一顾,讲究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的统一,有时过分强调得失。

中专生向往民主,强调民主,由听任政治风浪的摆布转向独立思考,表现出对政治形势、改革开放大势的关注。在社会变革中他们更关心自身的位置和方向,群体意识淡化,个体意识增强,注重社会实际,但也有一些同学交往过杂,法制观念不强,存在忽视组织纪律的倾向。他们追求知识,渴望成长,旨在全面发展,但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评价,盲目自信。

2.思维方式从单维型向多维型转变

思维方式从单一化的小农经济的单维型思维方式走出,正在逐步形成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多维型思维。

显著特征是:不盲从,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敢于标新立异。他们不唯书,不唯上,处处显示自己。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流畅性、扩散性、跳跃性和普遍性,思维的方式也日趋现代化、科学化。但受不成熟的世界观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3.中专生的生活方式具有极大的选择性

中专生摒弃了过去一体化、大众化的生活模式,追求个性化,主张标新立异,不拘一格,如经常见到自发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

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早已为中专生所不为,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物质生活趋向高档化,更加追求时髦、阔气。现代的中专生是“穿衣戴帽各有一套,琴棋书画各有所好”,充分体现了我们时代生活方式多样化、多色彩、多线条的特点。

他们爱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吸收知识信息,发挥多种才能,又要在有限空间内提高时间效率。他们越来越不满形式主义和无关紧要的报告会及陈旧过时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精神生活趋向高雅,音乐欣赏和体育爱好几乎发展成为所有中专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正在努力追求美,创造美,按照美的规律生活。

生活出现求异、求实、求美、求需的新特点,面对复杂环境,有时也会真假、美丑、善恶不分。

4.中专生的行为方式中自觉性与随意性相交织

这种自觉性表现在:一是知道自己的行为所包含的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所应负的责任,这是基于对他人对社会利益的自觉认识;二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出于内心自由选择的自愿行为,有时他们也会根据社会的需求调节自己的行为。

一般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带有较大的随意性。随着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加强,对行为方式也有较强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他们选择的行为方式也带有浓厚的主观随意色彩,凭感情用事,有时甚至置他人的利益于不顾,做出超越现实的激进、反常的行为。

二、针对中专生特点的解决方法

不论中专生的心理、思想怎样变化,总的来说,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现实,越来越适应生存了,但还不成熟。反思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不足,总结多年德育教育经验,笔者认为中专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小处、身边事入手,防止大而空,注重人格教育

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已经习惯于讲大道理,树大理想,举的例子也离现实较远,使学生缺乏切身的感受,总觉得德育教育就是“假大空”。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从现实中寻找出路,用当代事、身边事教育学生。将理想放到一个更现实的位置,分为不同的阶段,与时代紧贴,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使学生有感觉,在不断进取中逐步靠近,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教师在心理上要将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来看,作为一个平等的对象,根据他们的心理、思想的变化,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在不断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这也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树立起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标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变化更是明显。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作风已悄然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不是我们不需要了,而是我们没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赋予它新的意义,建立起新的生活准则。教师以传统的思路来解释艰苦朴素,学生可能笑你老土,不妨从节约每一滴水,不浪费每一餐饭的环保意识上讲起;当学生大谈外国人的生活是如何奢华时,不妨告诉他们外资企业中的雇员是多么的敬业和节省本国资源,使学生慢慢建立起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标准。

3.从典型、热点事件入手,改变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情况

抓住热点时事,集中进行专题教育,改变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在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后,学生情绪冲动,但也有很多不解。首先,我们向学生讲明使馆馆舍在外交上的意义,明确使馆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轰炸使馆就是侵略;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朝鲜战争)、现实的角度(加入世贸组织,知识产权谈判)进行帝国主义本质教育。在此基础上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亲美情绪有了彻底的改变,认识事物也变得更加客观。

4.改进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实效性

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开放式、主体式、渗透式、综合式等德育教育方式,重视多种方式的优化组合,发挥各种方式的整体功能。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重视计算机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等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时代在变化,学生的思想,心理在变化。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抓住学生心理变化的脉络,不断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赋予新的含义和活力,就能做好中专生的德育工作。

(作者单位: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
医联紧密时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信息化是思想观念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