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文言文教学的“文言”关

2014-10-17 12:48龙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字字现代文文言

龙敏

文言文教学的程序,大体循着“文言——文学——文化”这三步走。其中,“文言”一步,对初学者来说,是基础,也是重点。本文专门谈谈怎么过“文言”这一关。

一、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有什么好习惯?我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提起笔,铺开纸”,还要多查证。

提笔铺纸做什么?文言文有许多陌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字音和字形对初学者来说,都是很陌生的。读文言文就要圈出读音把握不准的字、字形容易写错的字,随时在铺开的纸上写写,克服提笔忘字的毛病;查查工具书,随时做好正音工作,并理解字形跟字义的关系。学生能养成这一习惯,就能做到读准字音,记对字形,达到过好“文言”关的基本要求。一些学生背诵诗文不说倒背如流,也是通顺流畅,但考试默写不过关,原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动笔习惯,错别字连篇,甚至浅显的字,由于不经查证,记忆里形义分离,也用了别字。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学生,默写古诗文错别字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我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这一简单但实在的习惯,做到持之以恒,经常提醒。这一习惯不仅仅是初读文言文时要有,任何时候读文言文,只要打开书,就要提起笔,铺开纸,随时写写记记。

二、重视词汇句型的积累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积累词汇和句型。就像学习一门外语,不记单词和句型根本不可能进行阅读和写作。词汇积累愈多,阅读的障碍就愈少。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一个个词汇讲解,稍进步一点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一遍注释。一些公开课赶时间,对注释不讲也不读,貌似“高效”,实则“无效”。那么陌生的文言词汇,讲一次或者读一次学生就能记住?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罢了。语文课堂要留足时间给学生,让他们人人开口读注解,读读写写,直到记住。

有一些化解读注释枯燥的办法:(1)边读边写,将难记的写一写,印象更深刻;(2)筛选,将记住的筛掉,选出难记的,专门攻克,节省时间;(3)自测法;(4)互测法;(5)竞赛法;(6)结合语境,记忆文言词汇,一定不能离开文句,做到文注结合。

学生如果没有动起来,没有积极参与记忆积累,他们脑子里的文言词汇量就很少,是断不能读好文言文的。

三、训练学生看着文言文马上说出现代文的能力

这种能力检验学生两方面的功底:一是文言词汇和句型的积累量;二是迅速组织现代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训练这种能力,对学生极具挑战性。

准备的工作有:

1.文注结合,熟记注释,积累句型。这一点,前面已有论述。

2.教给并训练学生翻译的基本方法,包括:

(1)对于文言文中现代还用的语汇,照用;时间、地点、人物等,照用。

(2)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3)词汇的增、减、换和词序的调整。

翻译的基本步骤是:

1.分词

将一个文言句子划分成一个个词,特别注意不要将两个词当一个词。如“妻子”“可以”“无论”等与现代汉语不一样,都不是一个词,都要划分成两个词。

2.释词

弄懂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找到与之相应的现代词语。

3.试译

将文言词汇一个个换成现代词汇后,串联起来读读,看意思与上下文是否一致,看句中词序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不一致、不规范的,采用“加”“减”“调”“换”等方法使之意达句通。

有不少人认为学生初学文言文不必搞字字落实的翻译,但我认为,初学者必须掌握这种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才不必要每一篇每一段,都这样由教师带着学生搞字字落实的所谓翻译串讲。如果学生不掌握这种方法,一篇文言文要教师串讲一遍,课堂是很乏味的。在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之后,教师上课就可以突出重点。也就是说,学生无法翻译的,教师才指点;学生能自己翻译的,由他们自己去做。

我理解的“文言文教学不必搞字字落实的翻译”,是不搞“全由教师包办”的字字落实翻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可以看着文言文读出现代文的。

具体教学程序:自主试读——合作试读——质疑问难。

这里的“读”,是看着文言文,读(译)成现代文。自读是合作的基础,不要一开始就合作,那会让一些学生在等在靠,不动脑。有效的合作需要合作者都有合作的东西拿出来。学生一定要树立这一观念。合作试读中智慧在碰撞,表达的优劣在比较中自现,善学者就会取长补短,一般疑难的词句也能通过相互讨论得到解决。质疑问难环节解决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释疑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最好是学生。因为这一组不懂的问题,另一组可能会有人懂。教师少开口为上策。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学生不能仅仅是听众、旁观者,他们必须是主人。只有他们亲自把一篇文言文用现代汉语读出来了,才是真的掌握了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并且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用现代文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无论教学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应该得到提升,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

对于重点的语段,我有时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教读(译)”,要求一部分学生看着文言文读成现代文,另一部分学生跟读。“教读者”以教师的角色要求自己,看文言文时大脑迅速搜寻对应的现代词汇并组词成句,尽可能“读(译)”正确;“跟读者”在跟读中学习,并以挑剔的眼光判断其对错。两批学生轮换着教读和跟读的角色,看谁教得好。这是很具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读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

这样过好文言文教学的“文言”关,一开始是要花比较多的时间的,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了,文言文课堂教学就不再死气沉沉。在我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学生活动很热烈,教师授课很轻松,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其效果是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逐渐形成,放弃使用译文书、死背译文的学习方法。其实,我一开始就不许学生带着译文书学文言文,反对他们拿现成的东西,要求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文言文教学这一难关就可以顺利通过。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字字现代文文言
读扶贫日志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情话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我们许下誓言,在十八岁实现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