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碧岩

2014-10-17 19:43黄河清
福建文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岩寺古寺寺庙

黄河清

看罢现代而又气派的罗源湾滨海新城,我还是想去看看深藏于双贵山密林深处的碧岩古寺。寺庙总是能让人产生一种宁静、安详、超然的心境,在这样的境界里,也可消除片刻尘念,打捞起一泓澄澈与清明。

我们去碧岩寺的时候,天下起了小雨,从碧里乡到古寺,出镇子不远就得爬山,一条专门通往寺庙的乡间公路从双贵山脚回环而上,盘旋在峭壁和林莽之间。虽然路面也是水泥的,但道路比较狭小,弯道特别多,让人提心吊胆,还好路程不是太远。一个小时后车子在入寺的石阶前停下来,映入眼帘的是几棵枝虬叶茂、挺拔刚毅、苍劲古朴的松树,躬身执礼,迎接着四方的信众和游人。目光穿过松林旋即被前方裸露的山崖吸引,原来,对面的整个山体酷似一尊巨形卧佛,仰面朝天,轮廊分明,气势恢弘,据说雨后远眺卧佛,可以看见云雾升腾,仿佛莲池沐浴,夕阳西下时,佛顶上还会镶上道道金色的光环。

碧岩寺,始建于唐,兴盛于宋,绵延一千多年,香火不断。据《中国寺庙宝典》记载:唐咸通年间(860年至872年),僧人秀自禅师修建该寺,归临净宗……。寺庙不大,奇观不少,它建于一巨大断崖之下的一洞室内。顶上高岩崔嵬,底下古木参天,危石为檐,洞室为堂,片石寒窗,晨钟暮鼓。站在对面的高处往下看,其洞如一雄狮张口,民间传说,碧岩之后山为雄狮宝地,状如一醒狮张口,寺建其中,故不能建太大,一大则顶其上腭,狮子发火岂同儿戏,即遭焚毁,故自建寺以来,历经四次焚毁重修,后人悟其玄妙,控其规模,形如袖珍。

沿着石径向上,岑寂的林中立时传出清脆的跫音,刚刚过去的那场小雨浇不透松枝的茂密,只把树冠润得湿漉漉的,愈发显得清翠。时有林涛阵起,松间顿时荡出旷古的回声……,走在这样的青石小径上,由不得你不发思古之幽情。我仿佛听到了古寺的钟声,仿佛看到一个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人循着钟声走来,张开双臂,用自身的悲悯与隐忍接纳众生,关照生命的内在成长,用良善与微笑让沾满尘土的眼睛在暮鼓晨钟里悄然明亮起来,让蒙受污垢的心在莲花盛开的梵音里渐渐洁净起来。

不知不觉间行至山门,然有一巨石挡道,其状酷似蛤蟆,人称蛤蟆听经,其下两石对顶,成一小口,进寺之山道贯穿其中,仅容一人而过,所有善男信女、达官贵人至此,必俯首低眉,躬身而过,这只虔诚的大蛤蟆为这小小的寺庙赢得了千古之尊。石旁有一平台,上立有一块大碑,刻有回文诗一首:江南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烟起半山流水响,半山流水响潺潺。潺潺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碧岩。花发碧岩春汛到,碧岩春汛到江南。此诗八句 ,妙在每句前后四字重复相联,形成首尾回文。诗中细致描绘了碧岩的优美风光,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碧岩所题,此诗原题写于寺壁,后人把它临摹于石碑上。乾隆是否到过碧岩寺不得而知,但从优美的回文诗句及遒劲的字迹,有人揣测是纪晓岚的笔墨,也许是史书记载纪晓岚曾到过罗源的缘故吧。

进了石门,便来到石洞,大雄宝殿面朝岩壁,以高岩为檐,以洞室为堂,小巧玲珑,错落有致。平日里佛宇琳宫,香雾氤氲,烛光闪烁,金碧辉煌,真乃风水宝地,想当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独自在荒凉的山野里参禅打坐,风餐露宿,终悟透宇宙大道,知晓“缘起性空”,跳出“六道轮回”,赫然成佛,解除人世疾苦,终得大自在。然俗世纷扰,烧香拜佛若为名利而来,又有几人能成佛得道呢?在《金刚经》里记载:佛曰:“以声音求我者,不能见如来。”还是看淡些,随缘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佛,一念魔。一心向善,清心寡欲,广结善缘,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当宗教成为一种善,所有的生命气息都让人快乐,所有的生命本身都充满欢笑。当善演绎成一种大众情怀,生命的诞生与成长都是一种幸运,生命的逶迤与消失都是一种吉祥。

在碧岩寺的诸多自然景观中,最让我惊赞不已的,是一株倒长于佛殿崖顶的长达30多米的古藤,古藤穿越百米岩石,从石缝中顽强地生长出来,据说已生长了一千多年,此藤枝繁叶茂,四季长青,每到春夏之季,还开出朵朵白花,犹如千盏佛灯垂挂佛前,藤帘后手持净瓶的观音菩萨,那雍容典雅的举止与微笑仿佛是给朗朗乾坤素洁的希望,是给这个苍凉世界的信心,是给芸芸众生的最大安慰。

与千年古藤相对应,洞内殿前左右两侧分别长有一树,经年不见雨露却年年开花结果,一株为龙眼,果实比正常龙眼小三分之二,仅有黄豆大小却清甜异常;另一株人称仙果树,其果形状特异,形似石榴,香甜可口,每年所出不多,极为珍贵。遇有贵客,寺中长老才肯采摘一两只相赠,据说食之可祛除百病,延年益寿,只可惜我们无此口福,但深秋时节的仙果树此时却开满了白色毛绒绒的花,飘着淡淡的清香,甚为惊奇。

洞顶有“回仙岩”三个字的题刻,传说乃吕洞宾所书,他两次来到双贵山,见“茂树修篁,葱茏森列。山猿野鹿时游啸于侧”,于是诗兴大发,吟曰:“天风扶我步崔巍,此日登临第二回。长啸一声山谷应,山灵知是道人来。”遂以手指在岩壁上刻下入石三分的“回仙岩”三字。崖顶的落差有四十多米,从缝隙渗出的水滴随风飘逸,如珠玑溅玉,似白雪飞扬,造就了罗川八景之首的“碧岩飞雪”,引人无限遐想。明代章简诗曰:“万山深入总嵚崎,匹石从来说最奇。势类龙拿犹未似,岭闻猿度尚堪疑。僧曾持钵宁留米,客畏攀萝懒看棋。少坐藤花松影静,天风拂拂乳泉垂。”清代黄式诗曰:“老树半空摇,奇泉绝顶飘。蛟龙争窟穴,狖猿戏山腰。”生动的诗句凝炼了碧岩的风光无限。

踩着古寺厚实的青石板,漫步在崖檐下的回廊,古寺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庄严、圣洁而凝定。在大殿的转角处,我蓦然发现对面山崖上有一个10米见方的楷书“佛”字,雄健苍劲,博大浩瀚,我看到了光线在“佛”字的笔划间飞翔,我感受到了这种光芒的力量,那是智性之光、悲悯之光、灵魂深处的圣洁之光……

眺望远处的海滨,新城已是一片灯火辉煌。

责任编辑 林芝

猜你喜欢
岩寺古寺寺庙
深山藏古寺
——写作中的含蓄
石壁上的花和其他 三章
抗战岁月里的华岩寺
中岩寺背影
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深山藏古寺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