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对策

2014-10-17 00:35房燕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品德课基础知识答题

房燕云

复习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效果的好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复习前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从教多年,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经验,在此愿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前提。巩固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从容不迫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考试成绩。在复习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本中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使之形成树形结构,这样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一目了然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精选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把别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二、整理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点

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熟悉考试大纲,深入理解教材,加强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例如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这是历年考试的一个重点。其涉及七年级的“法律初探”,八年级的“少年的权利”“谁为我护航”“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抵制不良诱惑”,九年级的“战争与和平”这几部分的内容。还涉及关于“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等时事甚至《义务教育法》的修订等内容。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重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找出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与训练。学生在系统掌握教材的同时,对以前忽略的知识点和易错的知识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牢固记忆的目的。

三、掌握答题技巧,做到规范答题

做任何事情都一个技巧问题,做习题也不例外,掌握答题的技巧,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赢得更多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答题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分类训练中,多动脑筋,经常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在答题时,有些学生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导致答题缺乏针对性,甚至答非所问;有些学生的答案缺乏条理性,语句欠通顺,书写不规范等。要改正这些缺点,必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坚持谨慎、细致,并养成习惯,学会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与当前的社会热点、时政热点结合起来。

如“看法类试题”,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行为、现象、问题谈自己的看法,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答这样题目,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阅读材料,抓关键性语句,这是答题的基础和前提。要求考生读懂题目中的材料,理解内容,抓住中心,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②审准题目,确定从哪些方面答题,这是答题的关键。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根据材料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理出答题要点。③仔细排查,找出相关知识点,这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每道题都有其考查的特定知识点,应根据材料和设计的问题找到题目要考的知识点。④掌握答题技巧,力求答案完整全面,这是解题的根本。根据题型的特点和要求组织答案,可以从“是什么”(做出判断)、“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做”(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角度作答。另外,答案要有层次、有条理、字迹工整,符合答题规范。

四、关注时事,结合时政热点设计问题,强化训练

时政热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时代的脉搏,是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延伸,是中考命题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考命题的信息量也在逐步加大。近年中考试题,越来越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师生平时除了要关注课标、教材外,还要关心国内外的时事,尤其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将各知识点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相结合,以此设计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专题,可以找出以下与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识记: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日益增强。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⑥青少年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与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一定要注意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写出规范的答案,才能在考场上取胜。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品德课基础知识答题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