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发展进入攻坚阶段

2014-10-20 10:37刘克崮
支点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个体户小贷小微

刘克崮

核心提示:大企业供过于求、中企业供求平衡、小企业供不应求、个体农户严重供不应求,是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

回顾中国小微金融改革发展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十年。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第一个十年,主要是做农村扶贫,这个阶段可以解读为对小微金融浅层次的模仿、探索;从2003年开始,中国整个金融环境做的是大中金融体系的改革,其中对于小微金融来说,属于初期的探索,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商业银行无抵押无担保现场调查、扶贫基金会等等,都是历史性的突破,到现在为止,这个阶段基本结束了;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的金融改革,可以视为第三个十年。

所以可以说,从2014年开始就正式进入了小微金融以改革攻坚的新阶段,要让小微金融持续覆盖中国13亿人口、1200万小微企业、8000万到1亿的个体户、2.1亿的农户,这就是我们十年后的终极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金融服务对小微经济体的全覆盖,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增长了10%或20%。现在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已经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农民,中国用6年到10年时间覆盖广大农民和个体户,应该成为硬性的指标。

既然建立了目标,就该对现状进行梳理。

当下中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覆盖状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大企业供过于求,中企业供求平衡,小企业供不应求,个体农户严重供不应求。

然而客观来说,十几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十八个方面。第一大类是存款类,包括大中银行的中小企业个人机构、城商行、邮储行、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第二大类是非存款类,包括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第三个是民间金融,包括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部分互联网金融。

这就需要新建一批新型的小微金融机构,要建一批中国特色的扎根于中国土壤、吸取人类智慧和成功国家经验的小微金融机构,而不要指望或强求大银行能够给农民贷款。比如,建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设在县区和社区;建立社区银行,以街道小区为辐射范围,服务主体是个体户和居民、农民。

我们从2005年开始试点小贷公司,2008年大规模放开,如果从现在开始应该批量试点社区银行,再用5年时间大规模铺开,就可以做到几千上万家;在县一级,可以尝试建立真正的乡村银行(不同于现在的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户。

另外,还要探索、创新以及推广普及草根金融技术。光靠抵押担保是不行的,要抓住小微经济体的本质来创新担保形式。比如,可以采用大数据的手段,通过民间借贷、小储联保、无抵押无担保个人贷款记录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以这种评级做担保来贷款。

还应当建立分层次、分梯度的市场准入、税收、财政补贴和信贷政策,所有的新型小微金融机构都应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比如,在税收优惠方面,针对小企业的业务可以减税30%,针对微企业个体户的减税一半,做农民的税收全免,并形成固定统一的制度。(支点杂志2014年10月刊)

(根据作者在第五届中国小额信贷创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体户小贷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从“倒爷”到8000万大军 个体户占市场主体已超六成
我国个体户今年注册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新规”将出台,小贷公司喜忧参半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出路
美国个体户如何生存
个体尸暴富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