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掉的人生

2014-10-20 10:43龙之秀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顾景舟老爷子书房

龙之秀

当笔者翻开《小小说选刊》时,立即被《壶碎》这个标题吸引,我想知道壶碎过后发生了什么。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一位爱书的先生某日无意间打碎了教授的紫砂壶,教授只是笑笑,一只茶壶,无关紧要,多年以后却得知,那只被打碎的茶壶是制壶名家顾景舟的作品,价值连城。从此以后,教授不断地关注着紫砂壶的拍卖行情,那把碎了的壶不断升值,他的人生却在不断贬值。于是他变卖了父亲留下的所有书,换回几十万元,却远远抵不上那一只紫砂壶,教授从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货。

本篇小说的作者李敬泽先生是著名的批评家,他对于生活和社会有着理性而又深刻的思考,因此他的作品当中蕴含着丰厚的哲理。在《壶碎》这篇小说当中,同样反映了作者对于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都很简单。整篇小说就是围绕着一个“壶”而展开的,讲述一个壶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本文的主人公二十年前是一位爱书之人,二十年后成为了大学教授,受人尊敬。我们姑且称二十年前的主人公为书房主人吧。作者对于书房主人的描述很简单,没有刻意的形容,只是通过了他的一位朋友来反映出主人的形象。文章的开头写道:“某日,某先生访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书房主人必定也是一个“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的人,如此才能吸引一位爱书之人来他家里读书。当客人打碎了书房主人的紫砂壶时,主人就用一句“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来还”缓解了当时的尴尬气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年前的书房主人是一个正直、宽容、坦然、不注重物质的人。

那么二十年后呢?作者用了一大半的篇幅来描写二十多年后的书房主人,也就是教授的生活情况,但却只用了五个字来形容他——愤怒的老货。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愤怒”,它表现出来的是教授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甚至是对于这个世界的不满,究其原因就是那一只被打碎的紫砂壶;而“老货”这个词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教授的不满,甚至是厌恶。为何因为一只破碎的紫砂壶教授成为了“愤怒的老货”呢?这一切皆因一篇关于谈制壶名家顾景舟的文章,文章里谈到了顾先生的紫砂壶价值上十万。于是教授开始找壶,当得知壶早已碎时,他的心“被人攥住了”,于是他的人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授开始变得物质,什么都要用钱来衡量,甚至是那一屋子的书。当他发现那么多的书还不如一只壶时,他喃喃骂了一句“骗子”。

在这篇小说当中,作者还提到了三个人物:某先生、教授的父亲、顾景舟先生。对于这三个人物,作者的描述都很简单,但他们的形象却一目了然。作者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读者某先生是一个“唯独爱书”的人;教授的父亲是一位老教授,虽然身处国外,但依然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美德,并没有把顾景舟的壶放在心里,在他眼中那只是一只壶而已;顾景舟先生专注于制壶,他的脸“静如秋水”。这三个人物在文章当中虽然只是被作者一笔带过,没有作详细的描写,但是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与二十多年后的教授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在这篇小说当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比。作者将二十年前的书房主人、某先生、教授父亲、顾景舟先生分别与二十多年后的教授进行对比。这四次的对比所要反映的目的在于揭示二十多年后的教授的丑陋。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四者有一个共同特点: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对于世俗没有过多的追求。因此他们没有像教授那样注重钱财,也没有像他那样愤世嫉俗,他们在读者眼中是四位坦然生活、醉心于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没有过多杂念的先生,他们如同一汪泉水般纯净、自然、美好。

作者作为一位批评家,通过这篇小说,所要表现的正是在当下这个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物质、变得贪婪。这正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们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幸福。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追求着物质生活带来的快感,不断地和别人做对比,因此,这样一群人总认为别人生活比自己幸福,可他们却不会抓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永远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作者在批判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物质了,人们缺少了精神上的熏陶。正因为如此社会上才会有那么多的房姐、房叔、表哥等人物的出现,才会有那么多的姑娘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被抓……当一只空水杯摆在面前时,人们都说那只是一个空水杯;当里面装满牛奶时,人们都说那是一杯牛奶;当里面装满花生油时,人们都是那是一杯花生油;当里面装满矿泉水时,人们都说那是一杯矿泉水;当你把它倒空,它依然是一个空水杯。人生就如同一只空水杯,水杯是什么形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装的是什么。当你用精神和信仰来填充你的人生时,你是快乐的、幸福的;当你用物质来填充你的人生时,你是悲哀的、凄凉的。正如小说当中的教授,当他还是一个爱书之人时,他生活得很快乐,不仅成为了大学教授,而且“抬望眼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当他变得物质时,他的人生都跟着那只壶一起碎了。

小说的最后,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的心酸。竟无话可说了。”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对于教授的怜悯,一只壶而已,竟能让教授的世界观转变,竟能让他的人生崩塌;作者也感到无奈,一个人若不能经受住物质的诱惑,那么,即使他再成功、再受人尊敬都有可能从此走向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没有世俗的欲望,没有对于物质的一味追求,又有什么能够打垮我们的人生呢?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附】

壶 碎

李敬泽

这个故事忘了是谁告诉我的,酒桌闲扯,很多话原本无主。

话说,一位老先生,其名甚响,不过这故事与他名姓无关,姑且称之为某先生。某日,某先生访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环滁皆山也四面书柜,某先生一柜一柜看过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还有主人在。

忽然,哗啷啷一声脆响,正所谓银瓶乍裂水浆迸,某先生差点从梯子上掉下来,定睛看时,碎了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壶,想是方才抽书忘情,将书柜里摆着的一把壶拂落下去。endprint

这时,该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眼,只见主人微笑:

“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来还。”

宾主相视一笑。主人顾自取了笤帚簸箕扫去碎片,先生顾自看书。

那一日,宾主尽欢。临去时,漫天大雪。

如此而已。

此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1991或1992或1993年。书房主人年近四十,在大学里教授已是正的,啸傲江湖、踏花蹄香,抬望眼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一把壶岂足挂怀。

转眼又是数年,某日,教授闲翻杂志,见一篇文章谈的是制壶名家顾景舟,也是一时无聊,信马由缰往下看,看着看着,教授坐不住了。

忽想起,那把壶,原是有题款的,正是顾景舟制。

站起来,几步冲到书柜前,书柜在书也在,壶自是不在了。教授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劈头就问:那壶是怎么回事?

这是越洋电话,打给他父亲。教授的父亲也是教授,老教授正随着老太太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住着。多少年后,老爷子归天,众弟子发一声喊,一拥而上,把老爷子抬成了文化泰斗,回忆文章连篇累牍,老爷子被描得白衣胜雪,活活就是最后一位民国大师;其实,老爷子的大学只在民国上了一年,剩下的全在新中国。退休后一屋子书留给了小儿子,住到美国去,主要爱好就是推个小车在社区里转悠,把邻居扔出来的沙发电视什么的搬回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先是藏于车库,渐渐竟登堂入室。大儿子力陈中美文化之差异,苦求老爹入乡随俗,由着美国人败家去,老爷子只作没听见。

话说那日,小儿子半年不来电,夜半三更冷不丁电一下,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爹娘问茶壶,老爷子半天没醒过神来,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是哪一壶,最后把“紫砂”、“宜兴”、“顾景舟”凑到一起,老爷子才忽然想起——那是“文革”期间,去宜兴出差,朋友送的一把壶。

放下电话,教授只觉得一颗心被人攥住了,是了,必定是了。当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顾景舟的壶。这一年,据杂志所说,这把壶值三十万,而教授的工资也不过每月三四百。

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长叹一声,苦笑。又能怎样呢?难不成再找人家赔壶?罢了罢了,也是命该如此。

然后,就到了2013年,教授老了,这些年他过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货,恨官员、恨知识分子、恨富人、恨穷人,恨这个世界和世道,这个世界从他手里骗走了一把壶,谁能想到,一次微小的碎裂事故原来竟阴险地埋伏着漫长无底的坍塌。他忍不住,他一直注视着紫砂壶的拍卖行情,那是迅速上涨的水,眼看着就从脚底漫过了头顶,他身处寂静的海底,星沉海底当窗见,而教授只见到高远的海面上漂着那把壶,顾景舟的壶。那把碎了的壶不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

他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某先生了。

父亲留下的书,他卖给了潘家园一个书贩子,拿到了一笔钱,几十万吧,还算是钱。在空荡荡的书房里看着那堆钱,他忽然想起,那些书其实还远远不值那把壶。

“骗子!”

他喃喃骂了一句。

那日,我在宜兴,微雨中访吾友葛韬陶庄,看各种壶,忽抬头,见墙上一帧旧照,一位老先生正在治壶。

清瘦,身着旧时工装,凝神注目于掌中壶。

心里一动,扭头看葛韬:

这,是顾先生?

是啊。

哦,这就是顾景舟。

顾先生的脸,净如秋水。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

竟无话可说了。

(《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20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顾景舟老爷子书房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品鉴书房
折纸圣诞老人
解梦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
顾景舟制紫砂松鼠葡萄茶具9200万元成交
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