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持

2014-10-20 13:39简宽
新青年 2014年10期
关键词:静秋山楂树伤痕

简宽

翻阅报纸时候,看到对一种竹子开花的介绍。

“它们分布在印度洋西南部的马达加斯加,这种竹子一次开花结子时长大约120年,一旦生命顶峰周期来临,枯木朽株齐努力,树树开花,枝枝结子,飘落满地,展示生命的壮观。而在这种长期等待的生命力爆发后,死亡的脚步也同时逼近……开了花的竹子并不幸福,它们生出种子后便自然死去,似乎长期的等待只为瞬间的绽放……”

漫长、痛苦甚至是黑暗中坚持到生命花开,并在极短时间里,完成对于保存物种生命延续所应该做的一切,然后静静死去。一代代重演生命的苦与乐,循环往复。

这种现象,也对我们日常生活形成一种隐喻。凡欲抵达岸的庄严和华美,都需要一种郑重的自持。

在大燈岛的街市里,与当地朋友一起游玩。繁华街市行人熙攘,不经意进入巷内的一家卖木雕的小店,各式经典作品展览于柜台上,皆是出自于主人灵巧的双手,件件活色生香。一个木雕笔筒做工细致,颜色款式也古意十足,问及价格,才知道贵的惊人。朋友上前砍价,主人摇摇头,说,不卖。然后转身向工作台,继续雕刻手中未完作品。

回来路上朋友极端懊恼,觉得那主人性格乖戾不可思议,我倒是十分欣赏主人的这种固执己见。人在无法理解一种事物的美和价值之前,是很难享受它的。无法理解的美好,会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盲目的低估,即便得到了它,也是一种浪费。

《山楂树之恋》中,对于小说的创作,艾米做了一个说明,创作是由静秋早前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脚本为基础写成的。

当年静秋也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了一篇约三万字的小说,寄给《L省文艺》。结果小说被退回,编辑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让她按照编辑意见进行修改,后再寄回。静秋没再改写,因为当初这篇文字仅仅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照编辑要求改动,结果将是改变了老三的模样,即便刊发,也无意义。

艾米的父亲曾开玩笑,可惜了《L省文艺》的编辑胆量太小,因为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后,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否则,当初静秋的那篇小说,就可替代《伤痕》写进中国文学史了。

于是有了《山楂树之恋》这段凄美的爱情。

一些事物最终本都可以优美的姿态展现,最后却落入俗套。原因在于许多人不能卸下繁华的面具,朝向人世真实的内里,他们过于急躁,缺乏自持,只求结果轻视过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静秋山楂树伤痕
萨拉热窝:一座美丽而充满伤痕的城市
秋天的山楂树
小巫婆和山楂树
山楂树秋冬季及早春病虫害防治
夷陵那棵山楂树
周冬雨 找到真我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stabilization condition for discrete time-varying stochastic system s with multiplicative noise
《归来》与“后伤痕”叙事
大画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