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2014-10-21 02:31李娌
食品安全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改革

李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逐渐提升,人们能够选择的食品种类也更加丰富。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种类的增多,各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涌现,其中很多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本文就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 管理体制 改革

1 食品质量安全常见危害分析

在食品中,凡是存在可能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都属于食品的危害因素。食品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食品本身的污染,主要指的是在食品的生产、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有毒物质的污染。食品的污染是食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危害因素。我国把食品中的危害常常分为生物、化学两方面。

生物性危害一般来说指的是可以直接通过食物来进行传播的,病原物进入到人体之后造成中毒性的一些病毒、细菌或者寄生虫等。在食品中,大概80%的危害是生物性危害。对于食物的生物性危害我们一般能够通过两种手段进行处理:其一是利用加热的办法让食品中的病原体无法存活,其二是通过冷藏冷冻的手段降低食品中的病原体数量。对于部分需要生吃、腌制的食品而言,可以选择对其进行冷冻来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等生物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主要是说食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量超出相关标准,人们在食用会造成体内某种化学物质超标而引发疾病。化学性危害可以说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食品危害,因此我们必须要给予重视。化学性危害的产生可能是动植物在生产过程中食用一些饲料或者施加肥料所引起的,或者是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因为某种添加剂超标而引起的。

2 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2.1 推进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完善与修订

逐渐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性能要求和监测技术标准都要求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对于出口的食品除了要遵守国际标准之外,同时还必须要符合进口食品标准。过去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主要面向的是国内市场,而并不适合国际市场。我们现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将食品的质量进行提升,让当前国内食品的质量能够符合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制定与调整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时,应该严格的遵守两大原则:首先是安全性原则,只要有可能对人类身体造成危害的食品,就必须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控制;其次是要坚持环保性的原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之下,必须要利用严格的技术标准或者相应的指标来抑制食品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这两种原则直接体现出以人为本、以消费者满意的最高质量标准。

2.2 积极做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如果相关执法部门不能坚持严格执法或者因为一些因素而错误的理解和使用法律法规就会导致法律政策不完善,无法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现阶段国内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执法不严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这些典型的案例,找出执法不严的主要原因。分析后,发现部分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失职渎职或者执法不力,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执法不严、有法不究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执法人员对法律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常常因为人情或者其他方面的压力而办人情案,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也时有存在。因此必须要做到依法行政,定期对执法人员展开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完善工作纪律以及内部审批程序,对相关的执法人员展开思想素质培训以及法律教育,逐渐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管理。

2.3 统一协调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国内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在继承过去模式的同时,必须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经验,进一步开创国内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新模式。一直以来,国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采取多头管理的措施,一是在执法过程中各个部门职权错位,二是部分内容存在执法空白地带,给很多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导致国内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由于管理结构、职权问题及行政成本等因素,我国要在短时期之内处理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学者提出,必须要改变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向更加统一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食品行业的产业链非常长,加之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食品监督管理工作不可能统一在一个部门之中。现阶段必须要着力处理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太过分散的实际情况,把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集中起来,让相应的职权更加清晰,同时,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提升监督管理效率。

2.4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增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必须要尽快完善国内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统一的标准体系,加快构建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同时应该结合国际食品法典,从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入手,将标准与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中,尽可能的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第一时间对过去的标准进行调整。另外应该把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的认证纳入到法制轨道上,明确各种认证的法律地位,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理顺。同时要大力促进GAP、HACCP体系认证。不断扩大资金投入,广泛的引进以及研究国外先进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努力的减少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尽快的构建相对独立公正的食品质量安全实验室,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2.5 做好食品经营企业认证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首要责任人,食品的质量安全并不是仅仅依靠严格监管而来,唯有每个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担起自身的职责,自觉的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口,才能够让我们的食品有所保障。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从菜园到餐桌的一系列的统一食品认证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努力完善相应的准入程序。特别是要将HACCP体系纳入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在各个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贯彻GMP,从源头上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避免食源性疾病的传播,最大程度的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我们必须要完善全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给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相应的档案。在这一数据库之中必须要包含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产品的种类、执行标准的状况、每次检验的相关情况等数据,并要确保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在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来进行分类管理,对于质量记录保持优秀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放宽检查,而对于质量状况不良的企业必须要严加检查,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企业的自律。

3 结语

总之,要全面有效的开展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做好食品的生产管理工作,还必须要加强落实监督工作,两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我们必须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把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洋,金富标,周鸿立.浅谈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06):34.

[2] 舒声,试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问题[J].消费导刊.2009(02):50.

[3] 刘世明,陈建宏,罗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现状及应对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0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之路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2020年形成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