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简析

2014-10-21 20:02王云均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阅读有效性小学

王云均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经历、阅读感知对于完善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意义重大。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认知能力、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身知识内化、素质提升的过程,阅读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意志、学习认知对于阅读的效率影响深远,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加强对于学生阅读感知、阅读体验的引导,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引导学生重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实质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的往往会喜欢一些童话、寓言、科幻文章,同时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求甚解”,把阅读内容当做“消遣读物”来看,看似阅读了不少的文章,阅读了几十万字,其实收效甚微。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重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实质内容。

1、引导学生进行听记与拼读

新教材在阅读内容的编排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提前安排阅读内容;语言亲切,赋有童趣;阅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赋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上注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主要通过拼读和听记的办法,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大量积累儿歌语言,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听记和拼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书面语言,获得阅读体验,更好的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践中,采用听记和拼读相结合是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的有效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与思考

随着拼音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会拼的音节越来越多了。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拼读来自己解决。经常性地练习拼读,不仅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拼读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经历了读书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也有部分学生只凭记忆在读儿歌、背儿歌,在读文中不去认读,只是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真正让学生经历读书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建立了新的阅读常规:第一,要求学生在读书时用眼睛看着字,不随意添字、漏字、改字;第二,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音节,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第三,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教他们用指读的方法来读书。在课堂上严格控制教师或优等生的范读。这样,给学生创造了自主经历读书实践的过程,通过认读,感受儿歌语言。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仅吸收了文本信息,复习了拼音,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自主的语言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受到了学习意志、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锻炼。

3、引导学生开展小组阅读交流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课堂上学生获得的知识只能来自于教师。而新课标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索的。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可以互通信息,互助学习,这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过好认读关,让学生自主感受文本信息是发展学生语言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认读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认读方式和感受,切忌以好学生的表现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经历自主认读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认读习惯,为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内化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注重读书实践,积累语感经验

新教材十分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发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大量阅读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纳文本的语言,发展自身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进行朗读实践。正像杨再隋先生所说的“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积累语感经验,在读中发展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

1、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高年级的学生自身拥有了不少的基础知识积累,对于常见字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遣词造句的运用却不足,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生大声朗读,多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朗读中积累放范优美、鲜活的语言,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体会各种各样的句子结构,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特色,这样就能够在日后的写作运用中进行有效的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质。

2、运用趣味引导,感受阅读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新教材在课本的最后安排了两篇不带拼音的课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文中有生字,但不注音。编者的意图是:学生已学了一学期的语文,要鼓励学生试着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少量不认识的字可以猜读、跳读,可以问别人,使学生对阅读有自信心,读后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时,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通过猜读、借助图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独立认字阅读,这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3、豐富阅读形式,拓展阅读途径

小学生由于受经济、环境的制约,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有强有力的物质条件支持,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丰富阅读形式,拓展阅读途径,比如可以建立班级的“图书角”,让每个同学都拿出1-2本书,这样全班同学就可以有几十本、上百本书籍可以阅读,能够很好的拓展阅读途径,用自己的1-2本书换来几十本书阅读,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也就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集体阅读,比如一篇好的文章,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学习,由教师进行朗读引导,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学习;也可以定期开展一定的阅读心得交流活动,让大家说出自己的阅读心得;还可以让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发表对于同一篇文章的不同态度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够很好的活跃学生的阅读生活,对于他们的阅读学习有效进行意义重大。

阅读是一项庞大的教学项目,在教学中既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够更好地提升阅读的效率,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浅析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中实践性的增强策略《新课程学习:上》2010年 第7期

[2]李红.专陈宗华.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年23期

猜你喜欢
阅读有效性小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