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怎样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学生积极性之我见

2014-10-21 20:02刘培升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职高积极性心理

刘培升

摘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循着这条规律线,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等,从而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职高;心理;活动;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同时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双向活动。体育课的教学也是如此,这个过程在体育课中不仅是学生要学会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也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发展智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想就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利用学生的直接动机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一场激烈精彩的足球赛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非常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在球场上带球过人,射门得分的人。甚至有参与其中的欲望等。这都属于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一样。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特别是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种现象在体育课上个体之间的差异会表现的非常明显。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课时,有的学生觉得天气寒冷,也有一些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怕弄脏衣服等原因不愿意活动。当然更多的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等困难而努力上好课。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内容。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实现自我价值而锻炼身体,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根据同学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树立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同学们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注重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表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学生在做操的时候注意跟着老师的指挥和有节拍的口令完成动作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刺激的反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心不西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更为严重的是会发生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的,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例如:某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由此可见,被动的注意对于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

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同学们从被动注意引导向主动注意上来。例如:教纵箱分腿腾越时,先可在纵箱的远端贴上比较鲜艳胶布一条,作为明显的标志,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有了肌肉感觉,知道了手必须撑到箱的远端,才能完成好这个动作。由此引起他们的主动注意。此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例如:教背向滑步推铅球时,可通过提示学生掌握摆、蹬、转、送、挺、推、拨的实际意义,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喊出這几个字中的一个或几个,从而引起学生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使之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专心专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若经常注意某一事物,也能引起对该事物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听到广播体操那种悦耳动听的伴奏音乐时,引起了他们对表演的注意。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世界级的体操运动员那优美、惊险的动作时,便逐渐对体操发生了兴趣。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学习的效果也就比较差。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足球比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足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的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正确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和视频教材等。

这就是我自己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对于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点见解。

猜你喜欢
职高积极性心理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新课程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假文凭泛滥“低职高聘”是推手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职教人,难道你只能生气
心理小测试
莫让职高成差生收容所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