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阅读篇章,妙导学生习作

2014-10-21 20:02李秀明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现代文写作方法选材

李秀明

我是农村初中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连续任教毕业班多年。每一次刚接班,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苦闷。不是因为学生成绩差,而是因为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扎实。特别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水平,常常让我感到很无奈。不过,也许是因为我接触各种水平的学生多了,备课过程中的想法也就多起来,因此,也就更有方法去应对各种水平的学生。下面将谈谈我近来在写作指导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巧用现代文阅读篇章指导学生进行习作选材

每一年对于新接手的班级,在第一周我会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理解摸底及作文摸底,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水平。所谓作文摸底,就是老师出示作文题、不作任何指导,学生不能翻阅任何参考书及作文选,并在老师所限的时间内完成写作。

今年,我接的是121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是初三所有班级里最好的。我对学生的摸底作文题是《让……走近心灵》。在没阅读学生习作前,我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会是不错的(因为学生八下册期考成绩很好)。评改学生习作过程,我有些失望了。全班59人,竟然有两人不写作文;选贝多芬、海伦凯勒、保尔等入文的大有人在,选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感动中国人物入文的为数不少。而且,他们的文章,大多是去叙述人物的事迹,文末用一句话扣文题写出自己的感悟。作文点评时,我用诙谐的语言说,名人的故事谁人都知道的,不用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老师想知道的是来自同学们真实的故事。学生们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作文点评课下课后,一群学生围过来,问我写好作文的方法。聊到他们平时的作文习惯时,他们说,几乎都是这样写。原来是学生在写作时选材出了问题。

他们是中考班,在学习任务如此繁重、学习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如何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一次偶然机会,我找到了指导联系点:用学生考场里阅读过的现代文阅读篇章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因为,学生在考场读过的现代文,其认真程度应该说是挺高的,加上老师对考题点评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透。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摸底是一篇题为《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的文章,文章主题是关于“坚强”的。点评时,我让学生把文章主题与本次作文《让……走近心灵》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本次作文题为原文改标题,你改为什么?学生都说改为《让坚强走近心灵》。为此,我引导学生再次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全文,找出作者的选材。我是这样指导的:为了体现“坚强”这个主题,作者写了些什么事情?这些事情你经历过吗?学生在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后知道了作者所写的是别人所没经历过的令人感动的小事。可见,用于作文的素材,是真实而又感人的身边小事。课上,有学生说,老师,我知道我应该写什么了。

于是有了《让……走近心灵》第二次课堂作文。学生写完作文,我迫不及待地阅读学生的第二次课堂习作。从中发现,有灵性的学生能从自己亲身经历选材,而且所选材料与众不同。如有学生把自己是留守儿童的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来体现父母不在身边,自己要学会独立这个主题;有学生把自己曾经向他人说谎的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来体现为人处世,要诚实这个主题;更有学生把自己对家人的误会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来体现家人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的氛围才更浓这个主题。读着一一篇独具学生生活经历及生活体验的文章,我的眼竟有些模糊了。我感动于我的发现,也感动于我的尝试,更感动于我学生的悟性。

是的,写作过程,就是对往事的回忆过程、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过程及对未来的展望过程;写作过程,就是对自我体验的感悟过程。作文指导过程,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往事、反思现在生活及对未来的展望,指导学生从生活事情中挖掘写作素材来体现生活真意的过程。有具体的过程体验,有真实的生活感悟,学生写出的作文才更具有生活性和真实性。从此,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留意每一次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章,并认真研读、分析阅读篇章,从中找到有助于写作指导的联系点,灵活巧妙地把阅读篇章用于写作指导。

二、巧用现代文阅读篇章指导学生拟写写作提纲

学生的第一次月考作文《初三,我多了一份……》,很多学生在选材方面做得较《让……走近心灵》的选材要好。但是,对素材的详略处理不当,导致文章给人“头重脚轻”之感。部分学生的写作素材很好,但没有中心或中心不明确。为此,我巧用学生的考场现代文阅读篇章《雨夜的灯光》一文,对学生进行拟写作提纲训练。训练的侧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及素材详略安排。

《雨夜的灯光》一文记叙了“我”和父亲赶集回家途中遇雨并冒雨赶路,途中得到打马灯男人的帮助,顺利走出山林的事情。赞扬了打马灯男人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了“我”对打马灯男人的感激之情。课上,我给学生出示拟写提纲的范本(题目、中心、结构安排(开头—中间—结尾))。引导学生思考《雨夜的灯光》是如何围中心进行选材及作者对材料的详略处理。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学生体会到有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素材要详写,对中心帮助不大或与中心无关的素材要略写或不写。于是,就有了《初三,我多了一份……》升格文的习作。

升格过程,我要求学生附上习作的提纲,并对所选素材的详略安排进行标注,然后结合提纲,修改原文中详略处理不好的语段。

阅读学生的升格文,发现学生学会处理素材的详略安排,而且,中心较为明确。可见,巧用学生考场阅读过的文章为范例,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范文的写作方法,進而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效果比老师凭口才说教要好得多。

三、巧用阅读篇章指导学生巧用写作方法

一篇文章,有了好的素材、对素材详略处理得当,有突出的中心,但还不算得上是一篇优秀的文章。一篇优秀的文章,除了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及立意新颖外,还要讲究灵活多变的写作方法及灵动感人的语言。本学期的月考二,现代文阅读考的是丁立梅的《秋天的黄昏》。这篇文章描写的乡村秋天黄昏的美景,抒发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篇作文的写作方法多样化:有对比写法,有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多种修辞的运用,有借景抒情。针对学生习作上的弱点——写景只为了写景,我就《秋天的黄昏》一文中的借景抒情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我告诉学生:“写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情感抒发服务。景由眼见,情由心生。心眼和协,才能做到情景合一。所以,每看一景,请携全心。用眼观景,用心悟情,才能使文章的情景交融。一如丁立梅的《秋天的黄昏》文中的景,每一景都满含作者情感。”然后列举出几个写景句让学生深入赏析,真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生在习作《成长,经历……》一文中,我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文章。较多的学生能自然写景,更有学生能写出情与景融的语段。如有一学生的作文《成长,经历束缚》这样开头:“淡淡的月光顺着那半席窗帘的边缘泻了进来,给屋内铺上了一层柔软。躺在床上的我,顺着月光往窗外望去,只见夜空上有星星闪烁。看着这美丽的夜景,我的心却生出丝丝悲凉,因为我想要的自由因中考的逼近而消云散。”读着语段,淡雅的美景,淡淡的忧愁,随着学生的文字入眼来,入心去。如又一学生的作文《成长,经历那些甜美的时光》中间有一段这样写:“记得那是三年级时,春天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那天天空下着小雨,老师把我们领到花园。我们踏在潮湿的地面上,一股泥土与草儿混合的清香扑鼻而来。眼前,雨中的一簇簇娇艳的桃花更显朦胧美,我不禁走近嗅着花香,陶醉其中。”读着语段,似乎可以感受到童年的那份快乐有如桃花的灿烂醉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原文、现代文阅读篇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取长补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激发创作的热情,为日后写作做准备﹑作铺垫,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能自然的一气呵成。巧用阅读篇章,妙导学生习作,轻松的不仅老师,更是学生。

猜你喜欢
现代文写作方法选材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我爱你,妹妹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画一画,写一写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选材“碰头”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