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究

2014-10-21 20:02赵鹤玲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入学教育大学新生社会工作

赵鹤玲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第一环节,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学习变化、人际交往变化的需要,是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然而 “90后”大学生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点,传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入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学习成长的需要。本文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创新入学教育模式、规范入学教育内容、优化入学教育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社会工作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2014年9月以黄石市各高校为例,对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对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情况、学生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需求度、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入学教育中72%的内容仍然采取传统教育手段,形式上仍然以“报告周”为主,时间一般集中在一周左右,有些内容还穿插在军训或开学后的基础课程中,呈现出时间紧、内容多、时效性较差的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缺少统筹规划和思考,缺少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相结合。入学教育仍然存在“讲一讲、训一训、看一看、等一等”的局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集体教育所占比重仍然很大,较为深入、细致的个别沟通较少,缺乏个性化的指导与沟通,互动的机会较少,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在调查中,仅有15%的学生对新生入学教育非常满意,31.5%的学生对新生入学教育比较满意。

调查显示75% 的“90”后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出生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从出生开始就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过分的家庭保护使孩子缺乏自主性、适应性和独立性。进入大学以前他们的目标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衣食住行由家长全权负责,进入大学后生活不再由父母包办,他们必须学会适应集体生活,从拥有独立的空间转变为和多名室友共同享用一间宿舍,他们的生活习惯如起居作息时间、性格脾气、卫生习惯等不同会造成交往困难,很有可能出现同学矛盾甚至交往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的大学生活。改变了原来已有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新的生活适应问题。进入大学以前学习上主要由班主任、家长全天候的督促,学习基本上是他们唯一的工作。然而,进入大学后,“上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父母、老师的督促减少,学习科目增多,自主学习性增强,深度加深,且不再有固定的教室、座位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状态,逐渐出现松懈、迷茫的情绪。由于长时间的压抑,进入大学后,很大一部分学生开始出现逃课、迷恋网络游戏、夜不归寝等现象。这个时期通常称为“目标迷茫期”。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第一环节,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学习变化、人际交往变化的需要,是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调查显示,以传统讲座形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应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协调发展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二、在校大学生的求助取向

真正做到为新生排忧解难,排解心理压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定位之一。新生对入学教育服务的利用率是检验入学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新生在遇到困难时,是否愿意向学生工作机构求助也是检验的一项内容。

在学习适应调查过程中,“我感到很迷茫,无所适从”,30%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自己的情况,5.2%认为绝对符合,10%认为非常符合。在访谈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来到大学授课方式跟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性增强、科目增多、内容加深,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45%的新生最先想到的求助对象是同学,20.4%选择朋友,15.3%选择父母,而求助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的比例仅为19.3%。

在遇到生活困难时,46.2%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父母,35%的学生选择朋友,13.2%的学生选择同学,仅有5.6%的学生求助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

在遇到心理困扰,如不开心、寝室矛盾时,55%的学生最先想到的求助对象是朋友,15%的学生选择父母,13.5%的学生选择同学,仅有16.5%的学生选择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心理咨询老师。

调查显示,新生入学期间出现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首选求助对象都不是学生工作系统中的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而是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同学、父母和朋友。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

高校的日益扩招,大学新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新生入学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之大多数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自主性、独立性减弱,新生入学教育在转折阶段尤显重要。传统的入学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调查显示:在形式上,部分院校采取讲座或班主任说教的方式,学生以被动的方式接受,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缺乏主动性,他们感到乏味,且效果不明显。在内容上,入学教育很少涉及如何解决在实际生活的出现的问题,较多的传授某方面的知识经验,过于理论,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思想问题,如鼓励大学生努力学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激励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做一名有责任的社会公民;增强集體意识、凝聚力和向心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担当起作为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长期应用于新生入学教育中学风建设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大学生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点,传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入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出现生活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心理困扰等问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学校社会工作则注重能力的增强,更加注重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社会工作方法强调提高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并为案主提供资源、服务,将各支持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促进各系统间更加高效的为案主提供服务。

调查中,新生入学期间出现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首选求助对象都不是学生工作系统中的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而是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同学、父母和朋友。因此,在入学教育期间应通过社会工作方法,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优势视角下针对大学新生,可以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高校原有的学生工作相结合,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其走出困境。首先,面对个体特殊困难,如心理困扰学生,我们提供各种咨询和辅导,主要包括心理咨询、人际交往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等。将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相结合,让新生了解并掌握分析心理困境的能力,以及发挥自身优势、潜能的方法,有效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提升自身能力,最终实现助人自助;其次,面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如学习适应困难的新生,小组工作可以结合团委学生会组织、班级及各类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活动,优势视角下的小组工作能够让学生群体在组内交流、互动中得到彼此支持,找到归属,培养自信,发现自我,更好地激发自己。通过这些日常的群体组织活动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场所,锻炼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社区工作应与学生公寓社区开展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探寻外部优势资源,学生公寓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强调接纳、尊重、平等和助人自助,它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并注重挖掘和利用其优势和潜能,不断增强案主的能力,最终实现助人自助。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方法,使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入学教育的发展。

此论文为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13SZC07。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大学新生社会工作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