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学进去,讲出来

2014-10-21 20:02王苏敏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积极性

王苏敏

摘要: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满堂灌,即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当今教育者们大胆地说“不”,并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看法,要把握其“宗”——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学进去,讲出来。我们要在思想上一定把思想转变过来,如学讲计划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做好课堂的组织者,我们要对学情作一个诊断,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能积极主动转变观念,积极学习,不断努力,掌握情况,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学进去,讲出来。

关键词:积极性;学进去;主动让“权”

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满堂灌,即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当今教育者们大胆地说“不”,并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看法,比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上海市二期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提出“学讲计划”,要求教师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学进去 讲出来”,然而许多教师在名目繁多的新观点面前“晕头转向”特别是语文课,许多教师往往流于一种形式,为应付形式而上课,往往不能把握其“宗”——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学进去,讲出来!

一、转变观念,找准角色,主动让“权”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传统的观念在很多教师心中还根深蒂固,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当成 “主角”,整堂课侃侃而谈;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素质还是看教学的成绩”,致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倡的新的教育观念不能够前面落到实处。所以考试需要改革,才能把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同时我们要在思想上一定把思想转变过来,如学讲计划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教师对教學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对深化学习问题适当点拨、有针对性地指导上。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要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积极地对学生辅导,甚至成为其中一员。特别是语文课,一篇优美的课文,教师一个人的“演说”往往把文本分解地支离破碎,导致美感全无,学生也听地索然无味以至于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教师自己不要唱独角戏,要把课堂变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剧场,主角当然是我们的学生。“学讲计划”特别强调学生学、学生讲,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会学。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做好课堂的组织者

我们的学生观念需要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他们都一直进行着被动的接受着学习,角色的突然转变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甚至有些学生惯于教师的 “喂”的知识,不愿积极主动参与,特别是中学生,不愿动手动脑思索答案,不积极主动地去体会文本之美或者作者的深意。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教师需坚信:学生都是好样的。平时多给他们鼓励和赞美,有时也需要一些小任务来鞭策他们。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就能最大程度地开发他们智慧和潜能,我们的教育就会成功!

三、以学定教,全局把握好“学情”

现代教育理念正好与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不谋而合,这里的“材”不仅仅指的是教材,更是指我们的学生,更广泛地讲还包括我们的教学环境及其时代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讲就是我们的学情。我们要对学情作一个诊断。情诊断要由关注学前学情转向关注学前、学中、学后的学情,跟踪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要由经验型的学情分析转向科研型的学情分析,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情诊断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就像医生一样,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做到三个“了解”,方能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1.了解新课标

为了做好学情诊断,教师需要去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尤其要针对性地研读新课标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对自己教学的本学段的目标,尽量熟记,甚至可基本上背下来,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又能知道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和发展的能力,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尤其是语文教学,更应该吃透课本,吃透教学目标及文章的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写作意图。

2.了解教材

校本教研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整体把握教材活动。在教研活动筹备期间,每一位教师不论执教那一个学段,都要去通读各年级的教材,尤其是语文教学,知识是一个链条,能力更是一步步提升的,所以要用长远的眼光去教学。另外,教师还要精读本册教材,整合教材,把握要点,形成思路。特别是一个单元之中的课文联系,许多地区的课文如苏教版和沪教版教材一个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需要培养的学生学习能力也是相对比较集中,所以需要教师好好把握,不要“断章取义”。

3.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平时教师就要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及本地区学生的特殊情况,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家庭的孩子,教师才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设计出科学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策略。

了解特别优异和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实际情况。吸引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做出判断:哪些是学生不要学就会的,那些是经过自主学习就能学会的,哪些是经过合作学习就能够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进行引领、点拨才能学会的。对于这方面,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还要书面调查,如我经常使用“小纸条”无记名式的调查。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后,教师能够找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定位,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能积极主动转变观念,积极学习,不断努力,掌握情况,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学进去,讲出来。

参考文献:

[1]徐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浅析阿拉伯语初级阶段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
探究提高学困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