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浅谈

2014-10-21 20:02盛瑞丽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新课改

盛瑞丽

摘要: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学习,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即使拥有的较好的成绩,但对于书本和学校、课堂都有一种排斥的厌烦的情绪。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正是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加以改正,让教育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让学生以教学为中心。生物这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在以前并没有有效的利用这个优势来激发学生主动钻研、分析的学习意识,本文正是针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落实,而对生物学科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不是放任自由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同时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改变过去的初中学生学习生物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想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可以真正的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可以使学生自主去研究去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大脑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对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的落实下,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模式也会有所改变,而这教学工作又需要老师长期的不断努力和拥有足够的耐心。其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内容过于理论化,从而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同时,还感觉自己与书本上的知识很遥远,虽然书本上所讲的内容看似是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但这些知识并没有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结构等等知识,看似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但部分老师并没有把他们相互结合起来。在生物教学课堂中,老师应当把书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令学生感到在生活中时刻都有生物知识相伴随。比如:在讲关于植物结构方面的知识是,老师可以用学生时常吃到的蔬菜和水果为例子,这样学生在吃到这些蔬菜和水果时,就可以再次想到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巩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记忆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而在讲到生物细胞方面的知识,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课时,老师可以扩大实验的范围,不单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想要观察的细胞樣本,比如:学生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物,家中或周围的花草、树木等,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生物教学的灵活性,也达到了令学生可以自己把生物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通过把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把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在学习中学生不在单一的依赖老师。也就是说通过生活化的生物教学,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中,不再是只会依赖别人,而是把生物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主的去研究、思考。

二、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把握知识的要点,以前大部分的老师布置的和后作业只是抄一遍课本上的内容,虽然课堂上讲述的知识和课后的作业其内容是一致的,但这样做却把两者区分开了,并且把课后作业设定为抄课本上的内容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十分的有限,生物教学其最终的目的是研发与创新,而不只是研究以前的知识。生物学科课后作业的生活化也是其教学生活化的一部分,老师应当把两者结合利用,互助互利。如:在讲到植物种子和发芽相关课题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给学生种子,或者让学生自己准备种子,然后利用废弃的纸杯、塑料水瓶制作花盆,来让学生用课余时间自己培养种子,等到下一堂课时,在让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到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种子发芽的情况结合相应的生物知识进行讲解。如:没有发芽的种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或发芽不良的种子又是什么原因,通过这种把死记硬背的课后作业变为生动的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度和感兴趣的程度。

现在和以前大部分的学生都讨厌做作业,并且并没有意识到课后作业的真正意义在哪,认为这只是自己要完成的老师交代的任务,把完成作业的最终目的定位“老师”,而不是自己。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后作业与课堂上内容严重一致的后果,即使是生活化的生物课堂教学,也不能令课后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内容完全一致,而应当用一种“延伸”的方式,来深化课堂上的内容,让学生不再把作业当成沉重的包袱,而是当做有趣的“小实验”或“小游戏”去愉快的完成,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中,核心的意义是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死板、枯燥的种种不利于学生未来成长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研究和学习的意识。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也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之上,如果学生仍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么无论多么生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都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自然也不能让学生提起学习生物的兴趣,最终严重限制了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首先,要改变以往老师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说”,这“说”包括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令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之一。其次,在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时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发觉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知识,而不是单凭老师一个人的讲述。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模式,其真正的意义是受益于学生,而不是老师用来完成自己教学理念的工具,所以老师在生活化的生物课堂上,应引导和改变学生的被动性为主动性,这样才能令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结语

新的教学理念其效果不会立刻呈现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产生种种问题。包括“新”“旧”之间转换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多学生可能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成绩出现下滑或停止上升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拥有坚定的教学理念,不能因为担心自己的前途而放弃新教学模式的开展。总之,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是需要在老师的带动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是可以让初中生物知识真正融于学生的生活中,对学生最有益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压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1年02期:89页

[2]吴佳平.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实例的策略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9期:116页

[3]穆未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途径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16期:86页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