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带领宁夏踏上“新丝路”

2014-10-21 20:11晓虎雅商
人物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丝路中阿阿拉伯

晓虎 雅商

驼铃声声,穿越时空而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让宁夏从“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跃升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交汇点。而在丝路沿线各省区中,面积最小、经济总量也偏小的宁夏,将如何把握这样一个历史的机遇?如何发挥在中阿合作当中的独特优势?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

抓住“新丝路”战略机遇,清晰发展定位

记 者:李书记,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宁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有什么设想?如何定位?

李建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化中阿合作提出了许多新设想、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指导性。我们将抢抓机遇,按照“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充分发挥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文化相通的优势,努力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同时也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

在中阿合作方面,我们提出了“123”重点任务。“1”是构筑中阿博览会战略平台,力争把中阿博览会办成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进行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综合性战略平台。“2”是建设两条纽带,即建设中阿空中丝绸之路,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向阿拉伯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3”是建设3个关键载体,即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吸引各类人才来宁交流,引进特色教育资源,联合创办中阿科技大学,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各领域技术合作;建设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区,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推动银川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升级;建设中阿金融合作示范区,开展中阿金融合作和产品创新,引进阿拉伯国家金融机构,建立中阿产业投资基金。

记 者: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宁夏有哪些优势?目前做了哪些工作?

李建华:宁夏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交流合作,在区位地缘、能源资源、内陆开放、人文等方面具有优势。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交流源远流长,经济互补性非常强。自2010年以来,我们已成功举办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和首届中阿博览会,先后有24位中外国家政要、265位部长级官员、5000多家企业参加会议。宁夏被国家确定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承办地,中阿博览会已成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进行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平台,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平台。目前,我们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在经贸投资、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签约了一批项目、引进了一些企业,宁夏向阿拉伯国家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与华北交界地带、新欧亚大陆桥国内段的中间位置。2012年,国务院批准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去年12月封关运行。充分利用“两区”平台,我们正在全力打造“两条纽带”。一是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银川紧邻雅布赖国际航路,银川以东、以南地区飞往西亚、中东,乃至欧洲的航班都从银川上空经过。银川河东机场已获批向阿联酋开放第三、四、五航权和口岸签证政策。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二是打造互联网上丝绸之路。宁夏的资源适合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我们正与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西部云计算存储中心,大力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搭建向西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在推动中阿务实合作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宁夏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习俗相近,这将会拉近我们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以教育为支撑,推进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其影响比经济合作还要深远。我们成立宁夏大学阿拉伯语学院、迪拜孔子学院,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文化交流不断拓展。正在建设中阿科技大学,让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接触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培养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人才。

科学构建产业布局,促进经济腾飞

记 者: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宁夏在产业布局上有哪些考虑?

李建华:宁夏虽然经济总量小,但产业特色非常鲜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必须在产业上找到契合点和突破口。

我们编制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的产业布局,对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功能定位。

工业方面,我们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煤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石化等传统产業,特别是要高水平地建设好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施好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等项目,打造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试验区。

农业方面,要坚持走特色优势农产品、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路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提升枸杞、酿酒葡萄、马铃薯、硒砂瓜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和效益,提升宁夏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服务业方面,要在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提升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宁夏旅游资源丰富,黄河文明、西夏历史、回乡风情、大漠风光魅力无穷。我们正在努力把宁夏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

记 者:大家来宁夏后会发现,这里环境非常好,真正是“塞上江南”。宁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特别是对阿合作中先行一步,抢占了先机,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李建华:宁夏有两张亮丽的名片,一张是民族团结的名片,一张是生态环境的名片。我们提出,要把这两张名片打造得更亮丽。我们还提出要把宁夏的投资发展环境打造得“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使宁夏成为投资发展洼地、企业发展福地、干事创业基地。在西部最优,就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效能。比东部更优,就是发挥宁夏人包容、热情、真诚、质朴的品质,打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客商来投资。

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特别是中阿合作中,宁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思路已变成现实。我们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继续扩大包括航权、金融、旅游等各领域的开放,将融入“一带一路”的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合作支撑点,将国家战略变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的实际行动,争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出花、结出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为全国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步伐

记 者: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请问,宁夏在深化改革与加快开放有怎样的布置与举措?

李建华:增强深化改革是宁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工作取得新进展。改革方面,我们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对自治区深化改革《决定》涉及的任务,制定了分工方案和推进表,对8项涉及面广、跨部门多、难度较大的改革(即农村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城镇化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金融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明确由省级领导牵头负责,协调推进,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两优”投资发展环境,创建投资发展洼地、企业发展福地、干事创业基地。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今年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以上,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二要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建设平安宁夏,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政治保障,就是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重点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八项规定”,切实转变作风,引导各级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促进开放方面,我们在按照国家的战略布局,发挥宁夏区位地缘、独特人文、能源资源、内陆开放等优势,借助博览会、试验区等平台,探索建立与沿线省区及欧亚国家交流合作的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把宁夏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积极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财税、土地、交通、航权等方面取得突破,银川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建立完善有利于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的开放合作机制,加强与央企对接,深化省市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重民生、促和谐,建设“四个宁夏”

记 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宁夏在改善民生,促進和谐有序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谋划呢?

李建华: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全面完成10项民生计划和为民办的30件实事;扎实推进35万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累计安置20.66万人;加快实施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及连通配套工程,12万群众先期喝上了放心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3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931元,增长12.2%。

我们坚持以百姓之心为中心,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要抓好重大民生事项,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继续办好民生计划。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创业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推进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加快实施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突出管得好、逐步能致富,加强移民新村社会管理,多渠道发展增收致富产业,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同时要采取整村推进等措施,统筹解决好其他65万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问题。

稳定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宁夏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宁夏建设。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创新宗教工作理念。全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作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四个宁夏”。全区上下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面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

猜你喜欢
新丝路中阿阿拉伯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新丝路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放歌新丝路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和治友德 筑梦新丝路
携手启航新丝路 共绘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