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的悲喜剧混合形态与现代性之关系探析

2014-10-21 20:02寇佳艳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现代派孔乙己喜剧

寇佳艳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创作颇丰,但就现实主义的悲喜剧混合形态的作品来说,首推《阿Q正传》和《孔乙己》。本文将从悲喜剧混合形态的缘起探析鲁迅作品的悲喜剧混合形态与现代性之关系。

西方近代的悲喜剧混合的喜剧艺术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为意大利剧作家瓜里尼所提出,他曾在1601年为驳斥保守派对他的悲喜混合剧《牧羊人裴多》的指责写下名为《悲喜混杂剧体诗的纲领》的美学著作,对此后的狄德罗、博马舍莱辛等启蒙主义美学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喜剧艺术多为此类,属于古典的浪漫主义范畴。但中国的现实主义悲喜剧混合形态的美最先出现在鲁迅的小说中,在此以《孔乙己》为例。

如果以近代的美学范畴来看待孔乙己最后的结局,它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喜剧,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悲喜剧混合形态。

如果严格以近代悲剧的定义来看孔乙己的结局,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悲剧。因为悲剧的结局,一般是由悲剧人物中的伟大的社会伦理目的与现实的巨大冲突引出的。这个悲剧人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所坚持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是新的制度对即将灭亡的制度的必然胜利。但是将死的现存制度却将悲剧人物摧残致死。对孔乙己而言,很显然,他的死亡并非如此。他不是传统悲剧定义下的那个伟大的人物,不是好人遭殃后的悲惨结局。他是科举制的牺牲品,与李尔王显赫的地位和坚强的意志相比,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的悲剧性不及李尔王的强烈。

他的悲剧性还体现在小说中对环境氛围的烘托和渲染,尤其是充斥在其中的令人生寒的笑声。总有人故意狠戳孔乙己的伤疤,不论是据谣言说孔乙己因偷书被打的尴尬,还是对其未捞到秀才的嘲弄,抑或孔乙己吃茴香豆和讲“茴”字的故事,甚至连一个小小的伙计“我”都会附和着笑,掌柜的和其他的店客更是主动发问引人发笑,这种氛围之于孔乙己是残酷的,更是一个失去了人性的残酷的社会环境的象征。这一残忍的社会正是孔乙己最终被吃掉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就喜剧而言,孔乙己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喜剧人物,因为喜剧的结局一般不以喜剧人物的毁灭来结束,也并不引出什么惨重的社会后果。

所以《孔乙己》就是具有悲喜混合美的作品之一,从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来看,他的性格具有悲、喜剧混合形态的二重性。首先,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为了给孩子解馋,给围观的孩子“一人一 颗”茴香豆,他也很正直,“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但是这种善良又体现出一定的可笑性。这种善良总能在软弱被欺的时候像阿Q一样涵养包容他由于自尊受伤而产生的愤怒和羞愧。其次,他性格的二重性也表现在他拼命荒唐地维护着一种与已经死去的科举制相联系的自尊。他的善良所带来的滑稽感不以自己内心力量的强大有关,他的自尊与外在事物有紧密联系,特别是以一种与书本、权利的虚幻的关系来炫耀自己的伟大,自身身份的卑微与夸张可笑的言语之间的张力又产生了如此频繁的笑点。这种喜剧性又与西方的荒诞派艺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所谓的自尊,其存在的客观社会根基已经消亡。他从来没有意识到他的空虚性,所以总是严肃的维护着读书人的臭架子和不值一文的书生的面子,始终衣着长衫,且嘴里念叨着“之乎者也”,与阿Q的活泼的滑稽相比,他的滑稽是苦涩且严肃的。而那种充斥在孔乙己周围的笑声本身也是喜剧性的,虽然这种笑是讽刺的,但鲁迅又对这种残酷无情的笑进行了无情嘲弄背后,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荒凉和对孔乙己的深深同情。

正如《阿Q正传》“近似荒诞而非荒诞”的美学形态一样,《孔乙己》亦是。它所表现的美,“既不完全属于近代美学范畴也不完全属于现代美学范畴,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不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他的结局,亦或是小說里所烘托的那种冷寂的氛围,与西方的现代派艺术的格调比较相似。

西方现代派艺术多表现空寂、荒诞的艺术氛围,在作品中多消解了创作主体和人物的个性,并以冷静的目光来正视丑恶的世界,《孔乙己》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所以《孔乙己》也具有一定的西方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特征。

然而,它又与西方现代派艺术有所不同。首先,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它依然遵循了传统小说在结构方面对情节和性格整一的要求,追求情节的连贯性和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并不像现代派艺术以荒诞的形式反映荒诞的内容。其次,就艺术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来看,《孔乙己》表现了作家鲁迅对现实的批判,体现出一定的理性精神。而西方现代派艺术更多地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尽力避免主观评价的渗入,丧失了作家的主体性和个性,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第三,从作品的审美效果来看,西方现代派艺术呈现的荒凉、荒诞的艺术美感,多让人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效应,而《孔乙己》的美感所呈现出的凄冷孤寂的冷色调氛围却不至于让人感到窒息般的绝望。

“鲁迅的喜剧小说描写展示腐朽事物和善良人物的同归于尽,将喜剧与悲剧有机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空虚、寂寥的本体境界。这种本体境界即与现代性的内涵相一致。”

鲁迅作品的现代性,更深层地体现了鲁迅的生存哲学观,就人的生存状态而言,是存在论意义上的,是主体对人类本身固有的生存状态的内省,不仅是理性精神的表现,更是以知识分子的鲜活的良心——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推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魏久尧.中国喜剧美学.当代文艺:2008-09

猜你喜欢
现代派孔乙己喜剧
“初创”杯喜剧大赛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主持人语
杯具们的喜剧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爆笑喜剧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艺术特征
现代派绘画教堂尝试
现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罗索的肖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