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014-10-21 20:02李思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宗教

李思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哲学的桥梁。马克思通过批判旧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中实践和人的关系以及宗教观不彻底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创立唯物史观,科学的论证无产阶级世界观。

关键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宗教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背景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得以迅猛的发展,随之也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意志属于国家哲学并占有一定的统治地位。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费尔巴哈发表了一系列反对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著作,如《基督教的本质》、《未来的哲学原理》等,唯物主义得到了众多学者们的认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马克思要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条件下,进一步改造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无产阶级中宣传这种新的世界观,从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提要和基本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在布鲁塞尔完成此著作。在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发现了它,在做了相关整理之后,以该书的附录进行了公开发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由11个条目组成。整个提纲按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总论、分论和结论。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论哲学的消极性和直观性,奠定了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基础(第一条、第二条)。

如原文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深刻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关于费尔巴哈的实践的观点,他承认实践这个概念,但他所说的实践与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费尔巴哈把实践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吃喝、商人经商谋利的活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可见费尔巴哈并没有认识到实践是革命的活动意义。

分论部分,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并提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他批判了费尔巴哈历史唯心史观一系列具体观点,从而奠定了历史唯物论的基础(第三条至第九条)。

第三条: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旧唯物主义者不了解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而他们就错误的认知了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关系,其体现以下三方面。首先,旧唯物论认为,人受制于客观环境,人是被动的。马克思指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它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这一事实。其次,旧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他们把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生的教育者,是“天才人物”;另一部分是天生的受教育者,是人民群众。马克思认为人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教育,人的知识和才能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最后,“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人们在革命实践活动中,不仅改造了“环境”,而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教育改造了人们的主观世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同时人们又根据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第四条: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这里主要集中于宗教学领域,马克思科学地评价了费尔巴哈在宗教批判上的成就和其局限性,并阐述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马克思提出:“宗教上的自我异化,就是指宗教把世界分为两个;一个是想象的宗教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世界上的宗教种类有很多,但各种宗教的本质是一样的,有此岸彼岸,出世和入世等。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时,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从宗教的本身的实际情况去批判宗教的做法,也就是说关于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中认为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是不够的,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费尔巴哈并未提出。因此,马克思为此进行了继承和批判,也逐渐确立起来了历史唯物主义宗教理论。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结语

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指出:在我们揭露宗教史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形象所创造出的把戏以后,还应当进一步从理论上揭露宗教的社会根源,并对宗教的社会根源—私有制和剥削制惊醒批判,把天上的批判变为地上的批判,把宗教的批判变为法律的批判,把神学的批判变为政治的批判。因此,马克思已经把宗教从“天上”拉下了“地下”并列入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之中,

我们通过对马克思思想的学习最终也是落实到现实处,关于《提纲》的学习中,其最主要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用于分析和看待当今国际以及国内的宗教实际,回答历史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和现实问题。同时也想到如何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国际上各大宗教对各国的经济以及文化甚至是落实到个人素质的深刻影响的认识,这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去学习。

参考文献:

[1]黄秋生.马克思宗教批判的费尔巴哈之桥[J].南华大学学报,2012,(3):4.

[2]包巧英.《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解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9(4):2.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宗教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对象化思想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启示
试述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逻辑
梁启超公德观的基本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费尔巴哈宗教观研究述评
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及其理论来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