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一缕阳光

2014-10-21 20:02李步冲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中世纪科学

李步冲

摘要:一提及中世纪,在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两个词“黑暗”。起初,许多学者相信中世纪是科学发展史上的贫瘠地带或停滞时期,开普勒评论说:“罗马沦陷后,世界沉睡了一千年”达兰贝尔把经院哲学称为“无知世界的所谓科学。”人们会想到很多科学家在宗教备受折磨,被投入监狱和活活烧死的惨状;会想到很多富有成见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被判为邪说、妖道以及焚毁科学的论著的情景。然而,在一个完全蒙昧的基督教世界里,科学理性的萌芽如何自我发生?在一个普世信仰上帝,人人皆为基督徒的社会里,如果人们完全是蒙昧甚至迷信的,那么人类发展现代科学的理性精神从何诞生?本文就来探讨在“黑暗”的中世纪是如何出现了科学的萌芽。

关键词:中世纪;黑暗;科学;科学的萌芽

一、基督教的整体轮廓

我们通常认为,与“宽容”相对,基督教代表的是宗教专断与迫害;与“科学”相对,基督教代表的是蒙昧与黑暗。

中世纪指的是5世纪罗马文化瓦解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这几乎一千年的时间。然而这一段时间又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1世纪以前的几百年才是真正的黑暗时期,这一阶段,自给自足的状态在自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和手工艺均以满足地方庄园的自身需要为主,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整个社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此时基督教社会势力强大,为首的教会不仅成为学术的权威,而且也是政治上的主宰。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的生产发展缓慢,科学技术停滞不前,几乎完全失去了生机。11世纪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交换活动的日益频繁,科学的萌芽才逐步发生。我们在哲学上也讲,事物的发展具有连续性,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促成质的飞跃。无论如何定性中世纪,我们都应该说中世纪传承了古希腊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是历史上补课或缺的重要一环。

中世纪犹如一颗播在冰川下的火种,经过文艺复兴,破冰而出,燃烧出近代科学的熊熊火焰。欧洲中世纪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历史意义并没有体现在中世纪当时,而主要是为后来16、17世纪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丹皮尔说:“在科学历史学家眼中,中世纪是现代的摇篮。”

二、中世纪(后期)的科学传承

1.十字军东征运动及大翻译的热潮。

11世纪期间,基督教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鼓动许多信徒组成十字军向地中海一带发动远征,到13世纪结束。这些掠夺性的战争对于参战人民是极大的灾难。但是也使欧洲人认识主要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的古希腊学术文化。为了获得新知识,欧洲人掀起了学习阿拉伯语的热潮。

智力饥渴的欧洲人热切地把它们译成西欧通用的学术语言——拉丁文。格兰特认为,发生在12世纪的翻译活动革新了西方科学思想,并决定了其后几个世纪的科学命运。格兰特对“翻译运动”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认为科学史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与之媲美。因为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这种大规模的回收翻译,17世纪科学革命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就无法形成。

没有中世纪吸收和消化“旧科学”,“新科学”就很难有什么可以思考和反驳的了,也无法使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这些科学家们注意重大的物理问题。对亚里士多德科学思想的吸收和消化贯穿了整个13世纪,随后开始了一个精心修正和重大变革的时期。15世纪早期,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基础上的科学进入了全胜,与此阶段,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框架内,对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也可以显现。经过15和16世纪早期一段时间的相对停滞之后,经院科学遭受了激烈的批判,而这一批判正是新科学诞生的前奏。

2. 大学在科学思想的传承中起了核心作用。

这些宗教创办的大学,当然其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除了神学教育外,“七艺”在大学的课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仍旧是在教会谋职的预备阶段,但大学学习的课程却已经主要是数学、拉丁文、天文学、医学和法律等非神学领域。

在牛津、剑桥等大学,学生往往是14—15歲时,首先进入有别于神学院的“人文学院”。在人文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可进入更高的神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还需10年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对神学的专门而深入的研究是在系统学习逻辑学和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以后才进行的,这种设置有利于中世纪后期的学术研究向非神学方向转变,学者们虽然获得的是神学或哲学博士,但他们已经掌握了几乎当时全部的科学知识。

3.基督教精神的促进作用。

基督教的教化使人们深信,只有今生信仰、爱戴和颂扬上帝,才有来世获得升天,这种信念,虽属于宗教范畴,但在科学史上却间接地发生作用,这就是它在中世纪,乃至十六、十七世纪转变为许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支柱,进行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按照宗教的道德传统,人们应不遗余力地认识与证实上帝的存在与伟大。可是,过去的人们不曾见过上帝,就是今生也不可能直接看到上帝,于是证明和认识上帝的伟大就遭到了困难。

这样以来,直接认识自然探索他的规律,就最终打上了认识上帝的保护伞,从而能使科学家理直气壮地从事科学研究。于是,最终认识和信仰上帝的宗教驱动力,也就转而变成了激励和推动人们研究自然的精神动力,进而对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影响。

三、结语

我们看到,中世纪的科学是近代科学的“潜在”阶段,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沿着它特有的道路在缓慢地发展。萨顿在《科学的历史研究中》提到:“中世纪不是一个黑暗的、没有思想的时代,而是酝酿的时代,认为它没有思想,这正像把一个孕妇看成不育是同等的愚蠢。”

因此,中世纪是科学史上承前启后重要的一环,也正是通过这一环,今天意义上的西方文化才得以产生。

参考文献:

[1][美]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M].赵中辉译.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2][美] 斯图尔特.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 [M]. 郝长墀,编. 郝长墀,李勇,等,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英] 罗素. 宗教与科学 [M]. 徐奕春,林国夫,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4]夏继果.“中世纪黑暗说”的形成及动摇 [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04 -26(182).

[5][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M].何钦,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6][美] 托比·胡弗.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M]. 周程,于霞,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美] 罗德尼·斯达克. 理性的胜利———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M]. 管欣,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中世纪科学
火山奇迹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