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周边省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分析

2014-10-22 06:41张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协整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

张英

摘要:以新经济地理视角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经济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讨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状况,为将经济区逐步构建成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提供客观的参考和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7-4244-04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and Its Neighboring Provinces

ZHANG Y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China)

Abstract: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on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was empirically analyz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tatu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region. It will provide objective reference and reasonable advices for gradually building economic zone and making it a developing and opening inland highland in western China.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ic;integration;co-integration analysis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进一步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议案,强调在我国西部地区打造关中—天水、成渝和环北部湾三大经济区为重点区域,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鼓励其对外进一步开放,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实现率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

本文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考察其与周边区域经济间的协同关系,进而分析经济区与周边区域的一体化进程状况,最后为陕西打造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提供合理的建议。

1 理论简述

新经济地理强调经济空间的主要内容为模报酬递增、空间聚集和路径依赖。Yong[1]认为区域经济的集聚可以带来区域内经济产业互动,以及由于空间位置的临近性而带来的成本节约。空间聚集在企业间相互作用的自组织机制下形成地区经济格局,导致城市和市场不断扩大,区域中心逐渐形成,最终实现区域一体化和大都市圈[2]。在地方经济差异性条件下,地区经济会获得某种先发优势,进而使其在专业化和贸易活动中呈现刚性。同时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动态化方面,新经济地理学强调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市场规模、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性对区域内主体经济活动和财富分配具有重要影响,这种一体化进程将会使区域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聚集,同时扩大中心与外围的差距[3,4]。因此,空间临近性和产业协同是区域经济集聚的重要前提。本文按照地域临近性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分别找出与其毗邻的其他地区:河南(hn)、四川(sc)、重庆(cq)、甘肃(gs)、陕西(snx)、内蒙古(nm)、山西(sx)、新疆(xj)、宁夏(nx)。通过截取比较上述区域1992-2012年的GDP数据,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考察区域一体化进程,将时间按照我国“入世”前和“入世”后分成样本子区间Ⅰ(1992-2001)和样本子区间Ⅱ(2002-2012)两个阶段[5],数据来源于1992-2012年《国家统计年鉴》。

2 研究方法

2.1 单位根检验

如果一个时间序列的均值或自协方差函数随时间而改变则该序列就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与之相反,平稳序列围绕一个均值波动且有向其靠拢的趋势。为了表示序列平稳性,若变量序列是平稳序列则表示为Ⅰ(0);若变量序列经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则表示为Ⅰ(1);若变量序列经二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则表示为Ⅰ(2)。检验变量序列是否平稳的方法称为单位根检验,在此运用ADF方法检验时间序列变量的稳定关系。

2.2 协整分析

协整关系能够反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如果变量序列是非平稳的,则说明变量短期内是发散的,但为了分析变量间是否在长期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就要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若其一阶差分都是平稳且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说明它们存在协整关系,而且这种协整关系的存在可以通过某一变量的变化来影响另一变量的变化。为此Engle等[3]于1987年提出了两步检验法(EG检验)用以检验变量xt和yt是否协整,其基本思想是:若序列xt和yt都是d阶单整的,即满足Ⅰ(d)形式,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回归有yt=α+βxt+εt,式中yt表示因变量;xt表示自变量,α、β表示回归系数,εt表示随机误差项。同时为了确保这种回归关系的平稳性用ε表示εt的估计量即残差项,α和β表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模型残差估计值为:ε=yt-α-βxt。若回归方程的残差平稳,即ε~Ⅰ(0),则yt和xt具有协整关系。

2.3 向量误差回归模型(ECM)

为了反映变量在短期波动偏离长期的程度,我们对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进一步进行检验,采用Davidson等提出的DHSY模型。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整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