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谈反垄断

2014-10-23 16:54涂彦平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8期
关键词:实施办法汽车品牌反垄断

涂彦平

这次汽车行业的反垄断对未来厂商关系、行业格局的影响还很难说,但改变已经在发生,旧有的土壤松动了,未来可以看到更多可能性我们看到了一位经销商眼中理想的行业生态,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正是目前大力推行反垄断的政府部门应该着力填补的空缺

汽车业的反垄断风暴,在行业内外均成为热议话题。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8月中旬今天在潘家园附近的狗市上溜达时,发现开奔驰的小狗商贩都在关心汽车反垄断的动向,担心自己刚买的奔驰车会降价。而在不远处的一家豪华车经销店里,反垄断也成了近期内部会议上反复讨论的议题。

商贩的担心恰恰说明,反垄断对消费者来说会是一件好事。而在汽车经销商眼中,反垄断又意味着什么呢?为此,《汽车商业评论》就此采访了北京京宝行董事长黄坤,让他谈与之对谈对此次汽车业反垄断的看法话题。

我们认为如果此轮反垄断能够破除厂商对于授权经销商零配件供应渠道的垄断,将是真正有效的反垄断举措。此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已经明确释放了政府欲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的信号。

但这位豪华车经销商黄坤对此并不乐观,他认为中国市场的诚信机制经不起考验还不行,在目前市场状况下,零部件渠道一旦放开,势必假货泛滥,不可能跟欧洲那种规范市场一样。而要市场规范,必须政府出手。

对于厂商架在经销商脖子上的枷锁,政府相关政策的不完善,黄坤直言不讳,但他黄坤认为,在几大政府部门的组合拳之下,其实目前《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中规定的总经销制的土壤已经松动了,这将逐渐改变。而未来汽车厂商关系的格局会怎样,但未来厂商和经销商之间是否能够在权利和义务关系上达成平衡,还要看后续政府是否会有行之有效的举措。

在黄坤此次访谈,让的言谈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经销商眼中理想的行业生态是什么样子,,的。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正是目前大力推行反垄断的政府部门应该着力填补的空缺。

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采访部分采访实录。。

中国政府授意的垄断

诚信机制还是不行

《汽车商业评论》:《汽车商业评论》:现在汽车行业反垄断,真要反就应该但如果真的放开零配件渠道的话,但这确实也会存在零配件质量问题啊?!。

黄坤:黄坤:是的,中国的诚信机制还是不行,因为只要一放开,假的马上就出现了。现在的渠道价格高,但至少可以保证没有假的。

但保证渠道价格就高。通过海关,政府也掌握了这些总经销商零件加价的整个过程。这些零件从海外进来,经过报关,报关以后的成本是多少,卖给经销商手里的价格是多少,有的很离谱,加价400%的都有。

那是不是就只能通过政府干预定价来反垄断?

通过海关,政府也掌握了这些总经销商零件加价的整个过程。这些零件从海外进来,经过报关,报关以后的成本是多少,卖给经销商手里的价格是多少,有的很离谱,加价400%的都有。

豪华车定价比国外高,但只要有人买,这是不是就只能算会不会是愿打愿挨呢?豪华车本身就是奢侈品,它不就要定这个价,是否说不过去?。

也不能这样说,虽说是豪华品牌,但也不能说你买我这车就必须用我的零件。同样在欧洲,豪华品牌也是奢侈品,但人家的零件维修费用比中国便宜很多。这就不公平了。

那汽车厂家会说,我这车不好卖的时候你管不管我啊。

现在车是车,零件是零件。接下来再说车,车卖不掉,生产厂家的利润还是很高的,因为从厂家的库里搬到经销商的库里,他就已经赚了很多钱了。卖不掉,是经销商的事情。最多就是看到经销商太亏了,厂商就补点钱。

当然个别车企有可能因为中国的关税比较高,能够把它的老本贴进去。但总的来说,这些汽车品牌在中国还是盈利的。

这个事情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这样,经销商不给主机厂干了,最后主机厂也就干不成了,所以还是会在动态中保持一个平衡。

做不下去就倒闭了嘛,但中国人会前赴后继,扑上去的。

愿意扑上去说明还是有利可图。不是讲让市场来经济调控,一切都需要、市场行为吗?

我觉得市场经济行为还不完全是这么回事,现在还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拼着命塞钱来做4S店,结果一进来,就发现不行了,亏了几千万元把店卖掉。

现在有很多集团在收店,你做不下去就把你收了,收完打包上市,钱在股价里面再捞回来。最终害的还是中国老百姓。

如果经销商退出的话,厂家相应要补偿,中国这方面的补偿是很不够的。

没有,谁来补偿你啊。

如果这方面国家法律法规应该修正,不就解决问题了?。

现在就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来。各个部门就抓自己的极端,没有一个整体的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说到底还在那里存在着,实际上根本起作用的是总经销商制,但总经销商以后的事情,根本没有人来管。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等于默许总经销商对经销商的管理,如果说经销商退出,总经销商要负责任的话,平时他就不该那样压榨了。而且我感觉总经销商这个规定跟《反垄断法》也有点违背啊。

对,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就是中国政府授意他们垄断。

放开平行进口

《汽车商业评论》:就是你自己授予垄断,然后你自己要反,这实际上是一种矛盾。我们我的理解是,《反垄断法》是上位法,《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下位法,按道理来说,下位法要服从上位法。

不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部门出台的东西,《反垄断法》是法律。

所以,在《反垄断法》面前,《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不起作用。按道理应该这样,但我们的法律不长牙齿,不咬人。

黄坤:当初《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出台之后,很多大公司借这个机会进来了。那时候《反垄断法》还没出来呢。另外,所以现在说总经销就一定是垄断,也不能这么说。

现在只能找它的茬,找什么呢?找它在运营过程中有没有垄断行为,比如零部件加价加得那么高,可以认定是垄断行为。垄断什么概念呢?零部件占整个中国市场零部件要达到一定百分比,这才算。它们单个品牌来说,都没有达到,都不算。

按道理是不能处理的啊。

对,也不能处理。我现在再来找你的茬,我们反垄断就是反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来鱼肉经销商,鱼肉消费者。你把价格架得那么高,滥用市场支配倒是可以挂上边的。所以现在都拿这个说事,因为滥用市场支配怎么处理,在国际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次发改委反垄断,工商总局也添了一把火,但是到最后,其他部门像商务部如果不动的话,这个事情也可能是是虎头蛇尾?。

未来的走向很难说。因为现在没有规定只能卖一种车的话,当经销商没办法生存的时候他就可以到别的地方去批点别的车来卖。现在中国很多品牌经销店都是亏的,要靠售后服务来补充。这就不对了。如果一定有亏损,那人家就会选择别的品牌的车来卖。

这样就制约了总经销商,必须让你的经销商在市场上有合理的利润,否则这个车在中国是没有销路的。但现在不是这样,是硬逼着经销商必须要拿车。

总经销商生长的土壤已经没了

《汽车商业评论》:如果放开平行进口,那么就不大会有进口车在中国价格搞高得离谱的现象发生,现在有人说放开了,到底放开没有?

黄坤:没放开。即使放开也没用,进口车辆VIN代码是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我允许你进来,可以,你到商务部领证,领了证去国外引进来好了。

第一,你到国外去拿的话,生产厂家不会供应你。因为中国没有规定,比如这个品牌要多少给总经销商做,多少让平行进口来做。假如国家有这个规定,平行进口算真正打通了。

第二,进口车辆VIN代码是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没有国家质检总局的VIN代码,就进不了口。现在很多平行进口车进来都是通过向海关交些罚款,海关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没有VIN代码就不能进口,但可以上牌吗?

可以,就是比较慢一点,需要花点钱。平行进口的东西利用价格差进来,比如宝马在德国是一个价格,卖到英国是另一个价格,卖到美国又是一个价格。另外,他们看准宝马那款车在欧洲什么价格,到中国来卖什么价格,然后算一下这个中间有多少利差,钻空子。

现在还钻空子啊?

有啊,很多车还有空缺在里面,。但利润不稳定,假如这样进来之后,厂家一下子降价,平行进口这拨人就没利润了,有的甚至很快死掉。那么就再找新的货源,看哪个利润空间大,再进来一批车。早进来的人能赚到,晚进来的人亏得一塌糊涂。

平行进口不适合总经销商,如果站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放开平行进口,允许从车辆原产地买过来,同样进口,同样报关,建立一个便宜的市场,这也是在放开市场,而且有利于中国消费者。

按理来说,商务部可以做这个事情,要求厂家拿出多少份额来,比如今年一万台要拿出3000台给其他经销商。商务部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不违反任何国际法,但商务部根本不做。

怎么变很难说

《汽车商业评论》:那他们为什么不做呢?不做有什么好处呢?

黄坤:说到底,你要了解他们的心态。我知道,发改委倒是想做点事情的,但发改委手里的权越来越少了。要做点事,手中要有点权。国家工商局尽管权力下放,不太管这些事,但从客观上已经把总经销商成长的土壤弄没了,反正我已经不认可总经销商了,你说叫不叫总经销商,跟我没关系。

不认总经销商,就都变成汽车销售,这是为后来放开政策做铺垫。另外,未来也不是一个经销店就卖一个车型,到一定时候跟欧洲一样,这个店卖奔驰不行了,那就进点宝马来卖。这就创造了一种可能性。

但是国外这种特许经销也是这样的,像麦当劳不可能弄肯德基来卖,特许经销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那是厂家限制的。假如中国政府放开这个的话,厂家也没办法,那就要看产品的魅力了。假如产品本身就不挣钱,那就管不住经销商进别的品牌的车来卖。

但实际上欧洲是允许一个店卖多种品牌,但结果还是只卖自己的品牌,因为他发现这样更好。

当然,欧洲人比较规范,另外,本身利润空间很小,如果把那个本品牌做好了也有1%-2%的净利润,那就把那个本品牌做好呗。我们现在根本没有不是这个1到2个百分点的利润,现在都是负的啊。店开在那要生存怎么办?那我就到别的地方抓些车来卖。

零部件渠道只能进厂商的,未来能不能放开呢?比如说你也可以进一些零配件。

这一点有利也有弊。放开,我认为未来有可能放开,。但是要放到像欧洲那样,那中国的零部件系统会非常乱。因为欧洲很规范,是在规范市场情况之下出台的,没问题。假如中国市场本身不规范,要出台这个东西规定的话,谁来保证呢?

那怎么解决配件价格贵的问题呢?

还是要政府行为,公布价格,比如某某零件价格加价太高,就要放开,以另外的渠道授权一些零部件经销商,这也是平行进口。

包括在国内有零配件配套的也可以进货。

直接从欧洲进来,现在有的本身就是中国生产的,在外部转个圈再进来,比如昆山中荣生产的轮毂。。

这一次的变革会促进一些变化,对吧?

对,但怎么变很难说,就看后面政府会不会又出台相关的东西。但说实在的,这些部门有的对业务不是太了解,但是又不能依靠这些协会。现在协会一天到晚还是看着厂家在干事呢,都不是经销商方面的选择。

猜你喜欢
实施办法汽车品牌反垄断
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反垄断“大年”新动作
建立和管理汽车品牌铁杆粉丝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高中物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汽车品牌的互联网+营销实战研究
可以打电话的汽车品牌
评博弈论在反垄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