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不应只改考试方式

2014-10-24 18:28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4期
关键词:暴利公办学费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高考改革成为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希望我国建立“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新高校录取模式,他说,“如果我们真正实施了‘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招生录取模式,那么你这个学校办学质量不好、没有特色,学生就会选择别的学校。”

高考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攸关国家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战略。高考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是因为高考本身改革的难度就不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考改革牵涉多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正因为如此,每次提到高考改革,都能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自然也积极建言献计。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不少人认识到,如果单从考试的视角推动高考改革,而不改变现行的高校统一录取制度,显然不会是全面、系统、良好的高考改革。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成熟做法,实行“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高校新录取模式,切实扩大考生对高校与专业的自由选择权,同时也强化高校对学生的选择权。这方面,诚如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指出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自主,这将是必然的改革趋势”。

进一步说,这样的高考改革还有利于激活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高校走特色发展与质量提高之路。当前,我国高校千校一面的同质化亟须改变,校际竞争亟待加强。可以说,几乎所有高校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学科与专业的“大而全”,争相办综合性大学,甚至有师范大学也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研究院和公益研究院等。

按理说,由于办学经费的有限和自身定位的不同,如今任何大学都不可能涉足所有学科与专业领域。比如,世界一流研究型学府哈佛大学就没有建筑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则一直秉持“小而精”的办学理念。但最近几年我国一些高校,却在同质化、大而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高校录取模式的改革,应该是全面、系统、良好的高考改革的应有之义。因此,“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新录取模式应该成为下一步高考改革的内容。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改革,促使我国的高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摈弃“大而全”的办学理念,呈现出差异化竞争态势,集中有限且宝贵的财力、人力、物力与智力资源,全力走特色发展与质量提高之路。 (来源:《光明日报》 胡乐乐/文)

规范“国际班”要遵循公益属性

课程体系设置混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公办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陆续兴起,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2013年,教育部明确表示将对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进行规范。今年,北京市将在中招中加强对公办高中国际班的招生规范,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3月12日《北京青年报》)

笔者要为北京停止审批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做法叫声好。近年来“国际班”往往成了“金钱班”、“暴利班”,比如上述新闻报道,相比北京示范性普通高中每学期每生800元的学费,“国际班”的学费要高得多,且无统一标准,每年每生的学费从5万到10万元不等,还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校服费等。据报道,有的地方“国际班”一年需缴纳的显性费用,甚至可达十三四万元。

当公办高中“国际班”成了“暴利班”,教育的公益属性恐怕荡然无存。教育首先是公益事业,尽管它可以“产业化”,但绝对不能抹去其首要的公益属性,绝对不应该把它产业化。而蜂拥而上的“国际班”,似乎成了教育产业化的新渠道。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主管部门不整肃这个行业……它就是一个利用公立教育资源、打着国际教育名号、实际是出国培训的暴利行业”。

“国际班”的暴利或许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纯粹比拼金钱的“国际班”,颇有导致基础教育贵族化的倾向。笔者曾经听说过,一位学生家长曾有这样的担心:“国际班”学生享受着公立教育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其他学生来说明显不公;经济差距所带来的享受教育资源的差距与鸿沟,可能会造成下一代人在经济水平上的再度分化,从而走向恶性循环。

对富裕学生和家长来说,“国际班”的暴利也未必物有所值。新华社曾披露,一些“国际班”缺乏“国际味”,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安排不协调,教学质量难提高,所谓的“国际精英教育”等宣传只是空话。交纳了昂贵学费,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化的沟通意识、交流能力。不少“国际班”为帮助学生参加“洋高考”,也搞功利化的应试教育。

更有甚者,为多揽生源、谋取暴利,一些“国际班”往往成了“忽悠班”,许下各种承诺却难以兑现,对学生构成一种欺骗。有的还将“国际班”承包给留学中介,成为中介机构的“广告牌”;或与国外“野鸡大学”联办,成为“野鸡大学”的“招生办”。

从种种迹象来看,“国际班”的泛滥及对暴利的过度追求亟须整治,以确保教育的公共事业属性。期盼有更多地方停止审批公办高中“国际班”,严格监管现有公办高中“国际班”,大力整治“国际班”追逐铜臭的行为,试想,当高中(尤其是示范性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被少数人占用,教育公平又何处安放? (来源:《沈阳日报》)

猜你喜欢
暴利公办学费
暴利的钻戒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神数据
博士眼镜上市引行业“暴利”之争 但净利率不足10%
博士眼镜上市引行业“暴利”之争 但净利率不足10%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白色暴利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