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动态检测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2014-10-27 05:51李永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降钙素原

作者简介:李永生(1980-),男,汉族,新疆乌市人,主治医师。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应用及评估预后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7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在治疗第1、3、5天分别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根据7d内患者病情转归分为死亡组、迁延组和好转组,回顾性比较不同组患者PCT与CRP差别。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检测值在各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PCT在入院第1天即达最高值,之后随治疗进展逐渐下降,而CRP、WBC及IL-6在入院第3天达最高值。治疗1周后,死亡组PCT与CRP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迁延组的PCT与CRP水平无显著变化;好转组的PCT随治疗进展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PCT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比CRP早,可作为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降钙素原;动态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54-02

近年来重症感染成为影响ICU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威胁[1],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居高达62~75%,而早期诊断感染性休克的特异性指标缺乏是其主因之一。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近年新发现的指标,它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一旦有败血症、活动性肝炎及急慢性肺炎等疾病发生时,血清PCT值将显著升高,在发生败血症及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时变化尤为明显。本研究对PCT作为特异性指标应用于临床监测感染性休克进行探讨分析,为该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的67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原发疾病为外部创伤、肝肾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3、5 天分别抽取静脉血2ml用于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根据7d内患者病情的转归分为死亡组、迁延组和好转组,回顾性比较不同组患者PCT与CRP的差别。PCT使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法国梅里埃公司)检测;CRP使用酶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WBC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L-6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3 统计方法 数据的处理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指标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不同转归组CRP与PCT的动态变化 治疗1周后,感染休克患者有9例死亡,8例迁延,18例好转,PCT与CRP水平变化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PCT作为一种敏感度高特异强的血清学标志物[2],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检测值在严重感染早期(约2h后)即可升高,因此具有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3]。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极快,而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较低,不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通常致使失去最佳救治时机,而PCT的动态监测科有效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治疗后PCT、CRP、WBC及IL-6水平在三个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PCT在入院第1天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治疗进展逐渐下降,而 CRP、WBC及IL-6在入院第3天达到最高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35例感染休克患者有9例死亡,8例迁延,18例好转,死亡组的PCT与CRP 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迁延组的PCT与CRP水平无显著变化;好转组的PCT随治疗进展而逐渐下降,而CRP在治疗3d达最高,之后下降(P<0.05)。

综上所述,PCT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比CRP早,可作为评估疗效的可靠指标,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桂雪,徐秀芬.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干预措施[J].黑龙江医药,2011,24(4):67-68.

[2]齐烨.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876.

[3]汪明明.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2,2(4):215.

[4]徐波,刘励军.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1):99-101.

(收稿日期:2014.07.17)

作者简介:李永生(1980-),男,汉族,新疆乌市人,主治医师。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应用及评估预后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7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在治疗第1、3、5天分别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根据7d内患者病情转归分为死亡组、迁延组和好转组,回顾性比较不同组患者PCT与CRP差别。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检测值在各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PCT在入院第1天即达最高值,之后随治疗进展逐渐下降,而CRP、WBC及IL-6在入院第3天达最高值。治疗1周后,死亡组PCT与CRP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迁延组的PCT与CRP水平无显著变化;好转组的PCT随治疗进展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PCT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比CRP早,可作为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降钙素原;动态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54-02

近年来重症感染成为影响ICU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威胁[1],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居高达62~75%,而早期诊断感染性休克的特异性指标缺乏是其主因之一。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近年新发现的指标,它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一旦有败血症、活动性肝炎及急慢性肺炎等疾病发生时,血清PCT值将显著升高,在发生败血症及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时变化尤为明显。本研究对PCT作为特异性指标应用于临床监测感染性休克进行探讨分析,为该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的67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原发疾病为外部创伤、肝肾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3、5 天分别抽取静脉血2ml用于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根据7d内患者病情的转归分为死亡组、迁延组和好转组,回顾性比较不同组患者PCT与CRP的差别。PCT使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法国梅里埃公司)检测;CRP使用酶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WBC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L-6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3 统计方法 数据的处理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指标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不同转归组CRP与PCT的动态变化 治疗1周后,感染休克患者有9例死亡,8例迁延,18例好转,PCT与CRP水平变化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PCT作为一种敏感度高特异强的血清学标志物[2],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检测值在严重感染早期(约2h后)即可升高,因此具有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3]。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极快,而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较低,不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通常致使失去最佳救治时机,而PCT的动态监测科有效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治疗后PCT、CRP、WBC及IL-6水平在三个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PCT在入院第1天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治疗进展逐渐下降,而 CRP、WBC及IL-6在入院第3天达到最高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35例感染休克患者有9例死亡,8例迁延,18例好转,死亡组的PCT与CRP 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迁延组的PCT与CRP水平无显著变化;好转组的PCT随治疗进展而逐渐下降,而CRP在治疗3d达最高,之后下降(P<0.05)。

综上所述,PCT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比CRP早,可作为评估疗效的可靠指标,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桂雪,徐秀芬.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干预措施[J].黑龙江医药,2011,24(4):67-68.

[2]齐烨.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876.

[3]汪明明.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2,2(4):215.

[4]徐波,刘励军.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1):99-101.

(收稿日期:2014.07.17)

作者简介:李永生(1980-),男,汉族,新疆乌市人,主治医师。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应用及评估预后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7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在治疗第1、3、5天分别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根据7d内患者病情转归分为死亡组、迁延组和好转组,回顾性比较不同组患者PCT与CRP差别。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检测值在各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PCT在入院第1天即达最高值,之后随治疗进展逐渐下降,而CRP、WBC及IL-6在入院第3天达最高值。治疗1周后,死亡组PCT与CRP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迁延组的PCT与CRP水平无显著变化;好转组的PCT随治疗进展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PCT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比CRP早,可作为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降钙素原;动态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54-02

近年来重症感染成为影响ICU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威胁[1],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居高达62~75%,而早期诊断感染性休克的特异性指标缺乏是其主因之一。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近年新发现的指标,它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一旦有败血症、活动性肝炎及急慢性肺炎等疾病发生时,血清PCT值将显著升高,在发生败血症及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时变化尤为明显。本研究对PCT作为特异性指标应用于临床监测感染性休克进行探讨分析,为该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的67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原发疾病为外部创伤、肝肾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3、5 天分别抽取静脉血2ml用于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根据7d内患者病情的转归分为死亡组、迁延组和好转组,回顾性比较不同组患者PCT与CRP的差别。PCT使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法国梅里埃公司)检测;CRP使用酶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WBC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L-6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3 统计方法 数据的处理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指标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不同转归组CRP与PCT的动态变化 治疗1周后,感染休克患者有9例死亡,8例迁延,18例好转,PCT与CRP水平变化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PCT作为一种敏感度高特异强的血清学标志物[2],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检测值在严重感染早期(约2h后)即可升高,因此具有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3]。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极快,而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较低,不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通常致使失去最佳救治时机,而PCT的动态监测科有效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治疗后PCT、CRP、WBC及IL-6水平在三个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PCT在入院第1天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治疗进展逐渐下降,而 CRP、WBC及IL-6在入院第3天达到最高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35例感染休克患者有9例死亡,8例迁延,18例好转,死亡组的PCT与CRP 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迁延组的PCT与CRP水平无显著变化;好转组的PCT随治疗进展而逐渐下降,而CRP在治疗3d达最高,之后下降(P<0.05)。

综上所述,PCT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比CRP早,可作为评估疗效的可靠指标,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桂雪,徐秀芬.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干预措施[J].黑龙江医药,2011,24(4):67-68.

[2]齐烨.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876.

[3]汪明明.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2,2(4):215.

[4]徐波,刘励军.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1):99-101.

(收稿日期:2014.07.17)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降钙素原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观察
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运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