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34例临床观察

2014-10-27 06:04李增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创性呼吸衰竭气道

李增辉

【摘 要】 目的:观察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应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4-01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不可逆慢性肺部疾病之一,该病的并发症较多,急性呼吸衰竭便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就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2.34)岁;平均病程为(8±1.26)年。研究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3±1.57)岁;平均病程为(6±1.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呼吸兴奋剂、抗感染、持续低流量的吸氧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口鼻面罩及单向阀,参数设定为S/T模式,呼吸频率:13~18次/min,氧流量:5~8L/min,呼气压力为3~5cmH2O,吸气压力以7~8cmH2O为起始,逐渐增加至24cmH2O后为止,一日两次,一次3~5h,一周为一个疗程。行机械通气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治疗期间,可允许暂缓10~30min让患者吸痰或进食;此外,还应严密检查口鼻面罩有无漏气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严密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急性发作极易并发呼吸衰竭,若对其治疗不及时,则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3]。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通气尤为重要。

BiPAP呼吸机主要是由患者自发呼吸病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压力的支持。COPD患者因气道的阻力增加,使得肺泡的弹性减弱、呼吸肌过于疲劳,但BiPAP呼吸机的应用,能够为患者吸气时提供压力的支持,增加患者肺泡的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内气体分部不匀的情况。此外,BiPAP呼吸机还能在患者呼吸时给予其呼气末气道正压,有效缓解或避免患者肺泡的萎陷,提升其功能的残气量,促进CO2的排出[4]。

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内气体交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57-58.

[2]王益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1):1318-1319.

[3]杨永.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2-73.

[4]肖琥,潘曙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0-61.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观察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应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4-01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不可逆慢性肺部疾病之一,该病的并发症较多,急性呼吸衰竭便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就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2.34)岁;平均病程为(8±1.26)年。研究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3±1.57)岁;平均病程为(6±1.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呼吸兴奋剂、抗感染、持续低流量的吸氧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口鼻面罩及单向阀,参数设定为S/T模式,呼吸频率:13~18次/min,氧流量:5~8L/min,呼气压力为3~5cmH2O,吸气压力以7~8cmH2O为起始,逐渐增加至24cmH2O后为止,一日两次,一次3~5h,一周为一个疗程。行机械通气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治疗期间,可允许暂缓10~30min让患者吸痰或进食;此外,还应严密检查口鼻面罩有无漏气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严密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急性发作极易并发呼吸衰竭,若对其治疗不及时,则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3]。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通气尤为重要。

BiPAP呼吸机主要是由患者自发呼吸病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压力的支持。COPD患者因气道的阻力增加,使得肺泡的弹性减弱、呼吸肌过于疲劳,但BiPAP呼吸机的应用,能够为患者吸气时提供压力的支持,增加患者肺泡的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内气体分部不匀的情况。此外,BiPAP呼吸机还能在患者呼吸时给予其呼气末气道正压,有效缓解或避免患者肺泡的萎陷,提升其功能的残气量,促进CO2的排出[4]。

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内气体交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57-58.

[2]王益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1):1318-1319.

[3]杨永.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2-73.

[4]肖琥,潘曙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0-61.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观察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应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4-01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不可逆慢性肺部疾病之一,该病的并发症较多,急性呼吸衰竭便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就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2.34)岁;平均病程为(8±1.26)年。研究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3±1.57)岁;平均病程为(6±1.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呼吸兴奋剂、抗感染、持续低流量的吸氧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口鼻面罩及单向阀,参数设定为S/T模式,呼吸频率:13~18次/min,氧流量:5~8L/min,呼气压力为3~5cmH2O,吸气压力以7~8cmH2O为起始,逐渐增加至24cmH2O后为止,一日两次,一次3~5h,一周为一个疗程。行机械通气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治疗期间,可允许暂缓10~30min让患者吸痰或进食;此外,还应严密检查口鼻面罩有无漏气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严密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急性发作极易并发呼吸衰竭,若对其治疗不及时,则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3]。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通气尤为重要。

BiPAP呼吸机主要是由患者自发呼吸病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压力的支持。COPD患者因气道的阻力增加,使得肺泡的弹性减弱、呼吸肌过于疲劳,但BiPAP呼吸机的应用,能够为患者吸气时提供压力的支持,增加患者肺泡的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内气体分部不匀的情况。此外,BiPAP呼吸机还能在患者呼吸时给予其呼气末气道正压,有效缓解或避免患者肺泡的萎陷,提升其功能的残气量,促进CO2的排出[4]。

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内气体交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57-58.

[2]王益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1):1318-1319.

[3]杨永.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2-73.

[4]肖琥,潘曙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0-61.

(收稿日期:2014.07.04)

猜你喜欢
创性呼吸衰竭气道
尿液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肾病无创性诊断中价值
早期血管老化无创性评估指标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