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对40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4-10-27 06:16黄兰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高压氧

黄兰英

【摘 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合并认识障碍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康复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高压氧;颅脑损伤;认知功能;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2-02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脑外伤疾病,可单纯发生,也可与其他复合损伤同时发生。通常情况下,颅脑损伤后可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认知功能也是衡量患者康复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对40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认知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认识障碍者80例,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分值[1]均在9~12分之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2.3±3.6)岁;致伤原因:钝器伤5例,交通事故30例,高处坠落3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5±3.6)岁;致伤原因:钝器伤6例,交通事故29例,高处坠落2例,其他3例。一般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即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抗炎、止血、营养神经及其他对症处理,有手术指征者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开颅减压或颅内血肿清除)。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治疗第7d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控制于2.0个绝对大气压,空气加压时间为20min,稳压状态下通过面罩吸入纯氧2次,吸氧时间40min/次,两次间隔时间在10min,减压时间在25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每个疗程间间隔3~5d进行下一个疗程。气管切开患者负压吸痰处理后进行封闭给氧。本组高压氧治疗共4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①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治疗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好转;治疗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通过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3]对两组患者认识障碍进行诊断与筛查,即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日常知识5个方面,总分共计32.5分,智能正常为≥30分者,轻度智能低下为20~29.5分者,中度智能低下为10~19.5分者,重度智能低下为<10分者。

1.4 数据统计学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2.2 两组HDS评分情况对比 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往往存在着可变性脑组织缺氧区,这个区域中的脑细胞相对缺氧,且有变性、轻度水肿等症状。受损的脑组织因供氧不足而致使糖转化为无氧代谢,而脑损伤者血氧分压过低,加重了以上过程,从而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近年来,随着脑外伤康复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高压氧吸入治疗对改善颅脑外伤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伤残率的效果较佳,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循环研究资料表明,高压氧不仅可有效增加颅脑外伤者机体的含氧量,调节脑部缺氧状态,同时对于提高血流动力学、强化血供、调节血细胞流变性及微血管痉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4]。治疗机制为:①增加氧含量,提高氧分压;②可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水肿;③促使侧支循环形成,对病灶四周“缺血半影区”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④在0.2MPa的状态下,可使椎动脉血流提高18%,强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血供及其兴奋性,帮助患者快速觉醒。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高压氧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均有显著的康复作用,可有效改善认知能力,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此外,本研究显示,高压氧对于日常知识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笔者认为日常知识是长期记忆的体现,改善效果不佳可能与海马区损伤程度,以及高压氧对基因或蛋白质影响较小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艳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颅脑损伤观察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13.

[2]张文超,孙昭胜,相毅,等.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253.

[3]胡胜利,杜晓芹,张杨,等.高压氧治疗颅脑创伤疗效及机制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3):122-123.

[4]潘辉.颅脑损伤急性期高压氧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352-353.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合并认识障碍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康复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高压氧;颅脑损伤;认知功能;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2-02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脑外伤疾病,可单纯发生,也可与其他复合损伤同时发生。通常情况下,颅脑损伤后可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认知功能也是衡量患者康复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对40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认知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认识障碍者80例,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分值[1]均在9~12分之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2.3±3.6)岁;致伤原因:钝器伤5例,交通事故30例,高处坠落3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5±3.6)岁;致伤原因:钝器伤6例,交通事故29例,高处坠落2例,其他3例。一般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即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抗炎、止血、营养神经及其他对症处理,有手术指征者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开颅减压或颅内血肿清除)。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治疗第7d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控制于2.0个绝对大气压,空气加压时间为20min,稳压状态下通过面罩吸入纯氧2次,吸氧时间40min/次,两次间隔时间在10min,减压时间在25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每个疗程间间隔3~5d进行下一个疗程。气管切开患者负压吸痰处理后进行封闭给氧。本组高压氧治疗共4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①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治疗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好转;治疗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通过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3]对两组患者认识障碍进行诊断与筛查,即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日常知识5个方面,总分共计32.5分,智能正常为≥30分者,轻度智能低下为20~29.5分者,中度智能低下为10~19.5分者,重度智能低下为<10分者。

1.4 数据统计学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2.2 两组HDS评分情况对比 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往往存在着可变性脑组织缺氧区,这个区域中的脑细胞相对缺氧,且有变性、轻度水肿等症状。受损的脑组织因供氧不足而致使糖转化为无氧代谢,而脑损伤者血氧分压过低,加重了以上过程,从而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近年来,随着脑外伤康复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高压氧吸入治疗对改善颅脑外伤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伤残率的效果较佳,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循环研究资料表明,高压氧不仅可有效增加颅脑外伤者机体的含氧量,调节脑部缺氧状态,同时对于提高血流动力学、强化血供、调节血细胞流变性及微血管痉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4]。治疗机制为:①增加氧含量,提高氧分压;②可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水肿;③促使侧支循环形成,对病灶四周“缺血半影区”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④在0.2MPa的状态下,可使椎动脉血流提高18%,强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血供及其兴奋性,帮助患者快速觉醒。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高压氧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均有显著的康复作用,可有效改善认知能力,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此外,本研究显示,高压氧对于日常知识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笔者认为日常知识是长期记忆的体现,改善效果不佳可能与海马区损伤程度,以及高压氧对基因或蛋白质影响较小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艳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颅脑损伤观察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13.

[2]张文超,孙昭胜,相毅,等.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253.

[3]胡胜利,杜晓芹,张杨,等.高压氧治疗颅脑创伤疗效及机制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3):122-123.

[4]潘辉.颅脑损伤急性期高压氧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352-353.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合并认识障碍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康复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高压氧;颅脑损伤;认知功能;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2-02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脑外伤疾病,可单纯发生,也可与其他复合损伤同时发生。通常情况下,颅脑损伤后可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认知功能也是衡量患者康复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对40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认知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认识障碍者80例,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分值[1]均在9~12分之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2.3±3.6)岁;致伤原因:钝器伤5例,交通事故30例,高处坠落3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5±3.6)岁;致伤原因:钝器伤6例,交通事故29例,高处坠落2例,其他3例。一般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即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抗炎、止血、营养神经及其他对症处理,有手术指征者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开颅减压或颅内血肿清除)。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治疗第7d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控制于2.0个绝对大气压,空气加压时间为20min,稳压状态下通过面罩吸入纯氧2次,吸氧时间40min/次,两次间隔时间在10min,减压时间在25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每个疗程间间隔3~5d进行下一个疗程。气管切开患者负压吸痰处理后进行封闭给氧。本组高压氧治疗共4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①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治疗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好转;治疗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通过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3]对两组患者认识障碍进行诊断与筛查,即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日常知识5个方面,总分共计32.5分,智能正常为≥30分者,轻度智能低下为20~29.5分者,中度智能低下为10~19.5分者,重度智能低下为<10分者。

1.4 数据统计学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2.2 两组HDS评分情况对比 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往往存在着可变性脑组织缺氧区,这个区域中的脑细胞相对缺氧,且有变性、轻度水肿等症状。受损的脑组织因供氧不足而致使糖转化为无氧代谢,而脑损伤者血氧分压过低,加重了以上过程,从而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近年来,随着脑外伤康复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高压氧吸入治疗对改善颅脑外伤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伤残率的效果较佳,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循环研究资料表明,高压氧不仅可有效增加颅脑外伤者机体的含氧量,调节脑部缺氧状态,同时对于提高血流动力学、强化血供、调节血细胞流变性及微血管痉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4]。治疗机制为:①增加氧含量,提高氧分压;②可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水肿;③促使侧支循环形成,对病灶四周“缺血半影区”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④在0.2MPa的状态下,可使椎动脉血流提高18%,强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血供及其兴奋性,帮助患者快速觉醒。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HDS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高压氧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近记忆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均有显著的康复作用,可有效改善认知能力,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此外,本研究显示,高压氧对于日常知识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笔者认为日常知识是长期记忆的体现,改善效果不佳可能与海马区损伤程度,以及高压氧对基因或蛋白质影响较小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艳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颅脑损伤观察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13.

[2]张文超,孙昭胜,相毅,等.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253.

[3]胡胜利,杜晓芹,张杨,等.高压氧治疗颅脑创伤疗效及机制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3):122-123.

[4]潘辉.颅脑损伤急性期高压氧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352-353.

(收稿日期:2014.07.04)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高压氧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
高压氧与药物联合治疗美尼尔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