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43例临床观察

2014-10-27 06:23周田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

周田华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各43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炎;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8-01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过去开腹胆囊切除术应用较多,但由于其创伤及风险较大,其地位已经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我院行腹腔镜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1],且经B超检查明确诊断,术后病理检查得到证实。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8±16.45)岁,病程3~1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7±23)岁,病程4~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常规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以及备皮、胃肠道准备和心理准备。观察组:硬膜外或静吸复合麻醉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建立CO2气腹,采用“三孔法”实施手术,腹腔镜置入后,探查腹腔脏器,明确解剖关系后,分离胆囊三角区结构,而后结扎胆囊动脉,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并取出。视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放出CO2,缝合腹壁切口并包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后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于上腹右肋下缘做4~6cm斜行切口,分离各层肌肉及组织,明确解剖关系后夹闭和切断相关动脉,结扎胆囊管,进行胆囊的分离切除,由切口取出,放置引流管,进行后期缝合处理。术后视情况应用止疼药物,同时对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2]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管损伤、泌尿系感染、以及肝功能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胆管损伤2例,肺部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3例,肝功异常2例,总发生率为27.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炎是外科的多发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打击大、易感染[3],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创小切口术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但二者孰优孰劣还存在很多争论。有研究认为[4],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更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对患者创伤小,但由于操作术野的局限性,疗效往往不能达到最佳,詹德铿等[4]研究认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因此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为经影像学确诊的胆囊炎伴结石且患者无明显休克及腹腔内的广泛腹膜炎或腹腔粘连,但对于部分基层条件所限,未配备腹腔镜的医院,可以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开口小,术后感染率自然就低;手术是在直视下操作,准确性高,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小,机体产生的创伤性应激反应小,因此患者术后恢复快。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左江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3,22(9):32-32.

[2]王碧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及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6):639-641.

[3]李鹏飞,白光文.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9):38-38.

[4]詹德铿,邱淑珍,洪文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690-691.

(收稿日期:2014.07.05)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各43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炎;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8-01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过去开腹胆囊切除术应用较多,但由于其创伤及风险较大,其地位已经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我院行腹腔镜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1],且经B超检查明确诊断,术后病理检查得到证实。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8±16.45)岁,病程3~1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7±23)岁,病程4~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常规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以及备皮、胃肠道准备和心理准备。观察组:硬膜外或静吸复合麻醉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建立CO2气腹,采用“三孔法”实施手术,腹腔镜置入后,探查腹腔脏器,明确解剖关系后,分离胆囊三角区结构,而后结扎胆囊动脉,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并取出。视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放出CO2,缝合腹壁切口并包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后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于上腹右肋下缘做4~6cm斜行切口,分离各层肌肉及组织,明确解剖关系后夹闭和切断相关动脉,结扎胆囊管,进行胆囊的分离切除,由切口取出,放置引流管,进行后期缝合处理。术后视情况应用止疼药物,同时对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2]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管损伤、泌尿系感染、以及肝功能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胆管损伤2例,肺部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3例,肝功异常2例,总发生率为27.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炎是外科的多发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打击大、易感染[3],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创小切口术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但二者孰优孰劣还存在很多争论。有研究认为[4],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更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对患者创伤小,但由于操作术野的局限性,疗效往往不能达到最佳,詹德铿等[4]研究认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因此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为经影像学确诊的胆囊炎伴结石且患者无明显休克及腹腔内的广泛腹膜炎或腹腔粘连,但对于部分基层条件所限,未配备腹腔镜的医院,可以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开口小,术后感染率自然就低;手术是在直视下操作,准确性高,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小,机体产生的创伤性应激反应小,因此患者术后恢复快。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左江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3,22(9):32-32.

[2]王碧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及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6):639-641.

[3]李鹏飞,白光文.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9):38-38.

[4]詹德铿,邱淑珍,洪文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690-691.

(收稿日期:2014.07.05)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各43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炎;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8-01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过去开腹胆囊切除术应用较多,但由于其创伤及风险较大,其地位已经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我院行腹腔镜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1],且经B超检查明确诊断,术后病理检查得到证实。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8±16.45)岁,病程3~1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7±23)岁,病程4~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常规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以及备皮、胃肠道准备和心理准备。观察组:硬膜外或静吸复合麻醉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建立CO2气腹,采用“三孔法”实施手术,腹腔镜置入后,探查腹腔脏器,明确解剖关系后,分离胆囊三角区结构,而后结扎胆囊动脉,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并取出。视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放出CO2,缝合腹壁切口并包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后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于上腹右肋下缘做4~6cm斜行切口,分离各层肌肉及组织,明确解剖关系后夹闭和切断相关动脉,结扎胆囊管,进行胆囊的分离切除,由切口取出,放置引流管,进行后期缝合处理。术后视情况应用止疼药物,同时对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2]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管损伤、泌尿系感染、以及肝功能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胆管损伤2例,肺部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3例,肝功异常2例,总发生率为27.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炎是外科的多发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打击大、易感染[3],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创小切口术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但二者孰优孰劣还存在很多争论。有研究认为[4],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更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对患者创伤小,但由于操作术野的局限性,疗效往往不能达到最佳,詹德铿等[4]研究认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因此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为经影像学确诊的胆囊炎伴结石且患者无明显休克及腹腔内的广泛腹膜炎或腹腔粘连,但对于部分基层条件所限,未配备腹腔镜的医院,可以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开口小,术后感染率自然就低;手术是在直视下操作,准确性高,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小,机体产生的创伤性应激反应小,因此患者术后恢复快。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左江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3,22(9):32-32.

[2]王碧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及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6):639-641.

[3]李鹏飞,白光文.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9):38-38.

[4]詹德铿,邱淑珍,洪文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690-691.

(收稿日期:2014.07.05)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