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在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4-10-27 06:24李春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9期

作者简介:李春华(1963-),女,中专,围产保健科副主任护师。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前筛查在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80例,根据孕妇产前筛查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00例行产前筛查,对照组280例未行产前筛查,观察两组孕妇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以及胎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1.57%较对照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3.2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0.0%较对照组44.44%低,自行引产率54.55%较对照组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9-01

唐氏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染色体疾病,若未终止妊娠,可能诱发胎儿智力障碍、畸形、死胎等现象,不仅会增加孕妇家庭经济负担,还会影响人口素质[1]。有文献报道,加强对孕妇唐氏综合征的筛查,是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产前筛查在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周为15~26w,平均(16.25±0.84)w,本组980例孕妇中,≤25岁204例,25~35岁657例,≥25岁119例。根据孕妇产前筛查情况将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700例行产前筛查,对照组280例未行产前筛查,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孕妇行产前筛查。行产前筛查前均签署自愿同意书。本组孕妇先行B超检查,根据影像资料评估孕妇的孕周。行空腹静脉采血,血液标本采集2ml,将其置于离心机上离心,10min后取出,分离上清液后,于低温下保存。由专业人员利用酶标仪以及相关试剂行血清检测,记录血甲胎蛋白以及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测值。将孕周、年龄、体重等资料输入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分析系统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孕妇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以1∶270作为检测的截断值,若检查结果高于截断值,则提示检查结果呈阳性。检查结果呈阳性的孕妇行羊水穿刺进行确诊。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了解两组孕妇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②记录存在唐氏综合征胎儿的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唐氏综合征发生率 观察组700例孕妇中,11例出现唐氏综合征,占1.57%;对照组280例孕妇中,9例出现唐氏综合征,占3.21%;对照组孕妇的唐氏综合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胎儿结局 分析存在唐氏综合征者胎儿结局,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自行引产的发生率分别为0.0%、9.09%、18.18%、54.55%,对照组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自行引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4.44%、22.22%、33.33%、0.0%,其中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自行引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然而,一旦出现该疾病,往往诱发胎儿畸形、生长受限、智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直接影响其预后生活质量[3]。因此,临床必须重视对孕产妇筛查,提高唐氏综合症的检出率。ACOG指出,必须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孕妇筛查,不仅可了解产妇妊娠情况,还有利于了解其是否存在唐氏综合症。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唐氏综合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研究表明,加强对妊娠早、中期产妇产前检查,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妇的妊娠结局,还可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本研究结果从侧面证明了该结论。由于唐氏综合症对胎儿的损伤较严重,临床常通过结束妊娠,达到降低疾病发生率的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和自行引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有文献报道,孕妇产前筛查可提高产科治疗质量[4],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虽然产前检查在提高产妇分娩质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有部分孕妇未认识到产前筛查的重要性。因此,临床必须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告知其产前筛查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其对产前筛查的认知度,进而达到降低唐氏综合症发生率的目的[5]。

综上所述,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了解其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风险,并尽早进行干预,可到达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薇.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与ApoE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03):61-63.

[2]宋桂宁,梁梅英,张颜,等.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必要性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05):877-879.

[3]廖洋,刘楚芹,林进,等.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2(02):67-68.

[4]谢臻蔚.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方案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06):40-43.

[5]刘丽华,卢小青,刘聪慧,等.孕妇年龄与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08):1172-1173.

(收稿日期:2014.07.08)

作者简介:李春华(1963-),女,中专,围产保健科副主任护师。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前筛查在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80例,根据孕妇产前筛查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00例行产前筛查,对照组280例未行产前筛查,观察两组孕妇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以及胎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1.57%较对照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3.2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0.0%较对照组44.44%低,自行引产率54.55%较对照组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9-01

唐氏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染色体疾病,若未终止妊娠,可能诱发胎儿智力障碍、畸形、死胎等现象,不仅会增加孕妇家庭经济负担,还会影响人口素质[1]。有文献报道,加强对孕妇唐氏综合征的筛查,是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产前筛查在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周为15~26w,平均(16.25±0.84)w,本组980例孕妇中,≤25岁204例,25~35岁657例,≥25岁119例。根据孕妇产前筛查情况将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700例行产前筛查,对照组280例未行产前筛查,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孕妇行产前筛查。行产前筛查前均签署自愿同意书。本组孕妇先行B超检查,根据影像资料评估孕妇的孕周。行空腹静脉采血,血液标本采集2ml,将其置于离心机上离心,10min后取出,分离上清液后,于低温下保存。由专业人员利用酶标仪以及相关试剂行血清检测,记录血甲胎蛋白以及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测值。将孕周、年龄、体重等资料输入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分析系统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孕妇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以1∶270作为检测的截断值,若检查结果高于截断值,则提示检查结果呈阳性。检查结果呈阳性的孕妇行羊水穿刺进行确诊。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了解两组孕妇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②记录存在唐氏综合征胎儿的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唐氏综合征发生率 观察组700例孕妇中,11例出现唐氏综合征,占1.57%;对照组280例孕妇中,9例出现唐氏综合征,占3.21%;对照组孕妇的唐氏综合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胎儿结局 分析存在唐氏综合征者胎儿结局,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自行引产的发生率分别为0.0%、9.09%、18.18%、54.55%,对照组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自行引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4.44%、22.22%、33.33%、0.0%,其中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自行引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然而,一旦出现该疾病,往往诱发胎儿畸形、生长受限、智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直接影响其预后生活质量[3]。因此,临床必须重视对孕产妇筛查,提高唐氏综合症的检出率。ACOG指出,必须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孕妇筛查,不仅可了解产妇妊娠情况,还有利于了解其是否存在唐氏综合症。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唐氏综合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研究表明,加强对妊娠早、中期产妇产前检查,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妇的妊娠结局,还可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本研究结果从侧面证明了该结论。由于唐氏综合症对胎儿的损伤较严重,临床常通过结束妊娠,达到降低疾病发生率的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和自行引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有文献报道,孕妇产前筛查可提高产科治疗质量[4],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虽然产前检查在提高产妇分娩质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有部分孕妇未认识到产前筛查的重要性。因此,临床必须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告知其产前筛查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其对产前筛查的认知度,进而达到降低唐氏综合症发生率的目的[5]。

综上所述,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了解其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风险,并尽早进行干预,可到达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薇.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与ApoE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03):61-63.

[2]宋桂宁,梁梅英,张颜,等.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必要性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05):877-879.

[3]廖洋,刘楚芹,林进,等.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2(02):67-68.

[4]谢臻蔚.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方案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06):40-43.

[5]刘丽华,卢小青,刘聪慧,等.孕妇年龄与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08):1172-1173.

(收稿日期:2014.07.08)

作者简介:李春华(1963-),女,中专,围产保健科副主任护师。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前筛查在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80例,根据孕妇产前筛查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00例行产前筛查,对照组280例未行产前筛查,观察两组孕妇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以及胎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1.57%较对照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3.2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0.0%较对照组44.44%低,自行引产率54.55%较对照组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79-01

唐氏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染色体疾病,若未终止妊娠,可能诱发胎儿智力障碍、畸形、死胎等现象,不仅会增加孕妇家庭经济负担,还会影响人口素质[1]。有文献报道,加强对孕妇唐氏综合征的筛查,是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产前筛查在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周为15~26w,平均(16.25±0.84)w,本组980例孕妇中,≤25岁204例,25~35岁657例,≥25岁119例。根据孕妇产前筛查情况将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700例行产前筛查,对照组280例未行产前筛查,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孕妇行产前筛查。行产前筛查前均签署自愿同意书。本组孕妇先行B超检查,根据影像资料评估孕妇的孕周。行空腹静脉采血,血液标本采集2ml,将其置于离心机上离心,10min后取出,分离上清液后,于低温下保存。由专业人员利用酶标仪以及相关试剂行血清检测,记录血甲胎蛋白以及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测值。将孕周、年龄、体重等资料输入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分析系统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孕妇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以1∶270作为检测的截断值,若检查结果高于截断值,则提示检查结果呈阳性。检查结果呈阳性的孕妇行羊水穿刺进行确诊。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了解两组孕妇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②记录存在唐氏综合征胎儿的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唐氏综合征发生率 观察组700例孕妇中,11例出现唐氏综合征,占1.57%;对照组280例孕妇中,9例出现唐氏综合征,占3.21%;对照组孕妇的唐氏综合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胎儿结局 分析存在唐氏综合征者胎儿结局,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自行引产的发生率分别为0.0%、9.09%、18.18%、54.55%,对照组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自行引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4.44%、22.22%、33.33%、0.0%,其中神经管缺陷、自然流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较对照组低,自行引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然而,一旦出现该疾病,往往诱发胎儿畸形、生长受限、智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直接影响其预后生活质量[3]。因此,临床必须重视对孕产妇筛查,提高唐氏综合症的检出率。ACOG指出,必须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孕妇筛查,不仅可了解产妇妊娠情况,还有利于了解其是否存在唐氏综合症。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唐氏综合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研究表明,加强对妊娠早、中期产妇产前检查,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妇的妊娠结局,还可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本研究结果从侧面证明了该结论。由于唐氏综合症对胎儿的损伤较严重,临床常通过结束妊娠,达到降低疾病发生率的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染色体异常率和自行引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有文献报道,孕妇产前筛查可提高产科治疗质量[4],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虽然产前检查在提高产妇分娩质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有部分孕妇未认识到产前筛查的重要性。因此,临床必须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告知其产前筛查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其对产前筛查的认知度,进而达到降低唐氏综合症发生率的目的[5]。

综上所述,加强对孕妇的产前筛查,有利于了解其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风险,并尽早进行干预,可到达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薇.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与ApoE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03):61-63.

[2]宋桂宁,梁梅英,张颜,等.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必要性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05):877-879.

[3]廖洋,刘楚芹,林进,等.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2(02):67-68.

[4]谢臻蔚.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产前筛查方案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06):40-43.

[5]刘丽华,卢小青,刘聪慧,等.孕妇年龄与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08):1172-1173.

(收稿日期: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