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联合利多卡因在40例留置导尿的应用

2014-10-27 06:51欧阳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舒适度

欧阳丽娟

【摘 要】 目的:探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留置导尿患者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将留置导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照组采用碘伏擦洗尿道口,比较两组留置导尿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疼痛,缓解膀胱痉挛,从而提高了留置导尿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留置导尿;利多卡因和碘伏;擦洗尿道口;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0-01

留置导尿是一项临床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常用于尿潴留、尿失禁患者。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自身意识障碍以及镇痛镇静药物应用,会有小便失禁的表现,也是引发骶尾部压疮、会阴浸渍的主要原因之一。留置导尿不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也会提高治疗成本与医疗风险,无形中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提高尿管留置期间患者的舒适度,我院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一科住院的8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42±6.35),病程1~20d;脑出血14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4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1.36±8.41),病程1~20d;脑出血12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3例,尿潴留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病程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神志清楚或轻度嗜睡;②均采取我院购买的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腔气囊导尿管。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智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配置方法 用0.5%碘伏溶液加入等量的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混合成为含碘伏0.25%、含盐酸利多卡因1%的混合溶液。每次应用剂量为100ml,并在完成配药后严格标记责任人、时间、日期及有效期等内容。

1.3.2 擦洗尿道口的方法 男性患者首先将包皮翻开完全显露冠状沟,再应用棉球由内至外的开展螺旋式擦洗,单次棉球应用数量为3~4个。女性患者首先将小阴唇分开,再分别对尿道口、近侧小阴唇、对侧小阴唇以及尿道口开展擦洗,单次使用棉球4个,每日2次。两组均按上述方法擦洗。对照组使用0.5%碘伏擦洗。观察组用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擦洗。

1.3.3 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 ①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尿路感染的重要性。②用物必须严格灭菌,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③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④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⑤防止逆行感染,集尿袋及时倾倒,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并且每2周更换尿管一次。⑥鼓励病人多喝水,并协助更换卧位。⑦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⑧病人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1]。

1.4 评价方法 擦洗尿道口一周后评价患者的舒适度、尿路感染发生的例数和发生率。舒适度评定[2]:舒适度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5)进行评价。Ⅰ度:轻微的疼痛(患者有异物感,可被轻易忽视);Ⅱ度:引起不适感的疼痛(患者有便意感,可被忽视);Ⅲ度:具有窘迫感的疼痛(患者尿急,无法忽视);Ⅳ度:严重的疼痛(有疼痛,干扰注意力);Ⅴ度:剧烈的疼痛(疼痛剧烈,烦躁,心率加快)。Ⅲ度以上(含Ⅲ度)为具有疼痛感。尿路感染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为尿路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机率比较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尿失禁、尿潴留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留置导尿在神经内科中被广泛应用,导尿为外界应激源,其尿道口附近分布大量的神经,使得其敏感程度较高,即便在操作过程中多加防范也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刺激,严重者还会发生尿道口粘膜损伤情况。目前我国多应用硅化乳胶导尿管[3],该种材料在传统天然乳胶导尿管的外层增加了硅橡胶。而涂层硅橡胶容易脱落,对尿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果尿管停留在尿道内时间稍长,天然乳胶中添加的助剂从内部表面转移,刺激尿道黏膜,会引起种种疼痛与不适感。应用导尿管后经常会由于局部严重疼痛而致使旁观痉挛,最终会导致膀胱出血等并发症,并应用止痛药往往无法见效。碘伏有杀灭细菌、预防感染的作用,盐酸利多卡因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因此,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未出现一例患者因尿道口疼痛致膀胱痉挛、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概念,预防患者因尿道口疼痛导致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生。同时,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3.

[2]汤国娇,魏清风,何路,等.术前留置双腔导尿管囊腔内最佳注水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78-680.

[3]李非,马艳彬,迟戈.欧美导尿管产品监管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1,25(2):190-194.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探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留置导尿患者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将留置导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照组采用碘伏擦洗尿道口,比较两组留置导尿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疼痛,缓解膀胱痉挛,从而提高了留置导尿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留置导尿;利多卡因和碘伏;擦洗尿道口;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0-01

留置导尿是一项临床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常用于尿潴留、尿失禁患者。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自身意识障碍以及镇痛镇静药物应用,会有小便失禁的表现,也是引发骶尾部压疮、会阴浸渍的主要原因之一。留置导尿不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也会提高治疗成本与医疗风险,无形中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提高尿管留置期间患者的舒适度,我院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一科住院的8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42±6.35),病程1~20d;脑出血14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4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1.36±8.41),病程1~20d;脑出血12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3例,尿潴留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病程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神志清楚或轻度嗜睡;②均采取我院购买的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腔气囊导尿管。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智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配置方法 用0.5%碘伏溶液加入等量的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混合成为含碘伏0.25%、含盐酸利多卡因1%的混合溶液。每次应用剂量为100ml,并在完成配药后严格标记责任人、时间、日期及有效期等内容。

1.3.2 擦洗尿道口的方法 男性患者首先将包皮翻开完全显露冠状沟,再应用棉球由内至外的开展螺旋式擦洗,单次棉球应用数量为3~4个。女性患者首先将小阴唇分开,再分别对尿道口、近侧小阴唇、对侧小阴唇以及尿道口开展擦洗,单次使用棉球4个,每日2次。两组均按上述方法擦洗。对照组使用0.5%碘伏擦洗。观察组用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擦洗。

1.3.3 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 ①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尿路感染的重要性。②用物必须严格灭菌,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③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④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⑤防止逆行感染,集尿袋及时倾倒,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并且每2周更换尿管一次。⑥鼓励病人多喝水,并协助更换卧位。⑦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⑧病人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1]。

1.4 评价方法 擦洗尿道口一周后评价患者的舒适度、尿路感染发生的例数和发生率。舒适度评定[2]:舒适度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5)进行评价。Ⅰ度:轻微的疼痛(患者有异物感,可被轻易忽视);Ⅱ度:引起不适感的疼痛(患者有便意感,可被忽视);Ⅲ度:具有窘迫感的疼痛(患者尿急,无法忽视);Ⅳ度:严重的疼痛(有疼痛,干扰注意力);Ⅴ度:剧烈的疼痛(疼痛剧烈,烦躁,心率加快)。Ⅲ度以上(含Ⅲ度)为具有疼痛感。尿路感染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为尿路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机率比较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尿失禁、尿潴留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留置导尿在神经内科中被广泛应用,导尿为外界应激源,其尿道口附近分布大量的神经,使得其敏感程度较高,即便在操作过程中多加防范也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刺激,严重者还会发生尿道口粘膜损伤情况。目前我国多应用硅化乳胶导尿管[3],该种材料在传统天然乳胶导尿管的外层增加了硅橡胶。而涂层硅橡胶容易脱落,对尿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果尿管停留在尿道内时间稍长,天然乳胶中添加的助剂从内部表面转移,刺激尿道黏膜,会引起种种疼痛与不适感。应用导尿管后经常会由于局部严重疼痛而致使旁观痉挛,最终会导致膀胱出血等并发症,并应用止痛药往往无法见效。碘伏有杀灭细菌、预防感染的作用,盐酸利多卡因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因此,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未出现一例患者因尿道口疼痛致膀胱痉挛、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概念,预防患者因尿道口疼痛导致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生。同时,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3.

[2]汤国娇,魏清风,何路,等.术前留置双腔导尿管囊腔内最佳注水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78-680.

[3]李非,马艳彬,迟戈.欧美导尿管产品监管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1,25(2):190-194.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探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留置导尿患者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将留置导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照组采用碘伏擦洗尿道口,比较两组留置导尿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疼痛,缓解膀胱痉挛,从而提高了留置导尿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留置导尿;利多卡因和碘伏;擦洗尿道口;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0-01

留置导尿是一项临床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常用于尿潴留、尿失禁患者。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自身意识障碍以及镇痛镇静药物应用,会有小便失禁的表现,也是引发骶尾部压疮、会阴浸渍的主要原因之一。留置导尿不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也会提高治疗成本与医疗风险,无形中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提高尿管留置期间患者的舒适度,我院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一科住院的8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42±6.35),病程1~20d;脑出血14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4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1.36±8.41),病程1~20d;脑出血12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3例,尿潴留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病程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神志清楚或轻度嗜睡;②均采取我院购买的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腔气囊导尿管。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智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配置方法 用0.5%碘伏溶液加入等量的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混合成为含碘伏0.25%、含盐酸利多卡因1%的混合溶液。每次应用剂量为100ml,并在完成配药后严格标记责任人、时间、日期及有效期等内容。

1.3.2 擦洗尿道口的方法 男性患者首先将包皮翻开完全显露冠状沟,再应用棉球由内至外的开展螺旋式擦洗,单次棉球应用数量为3~4个。女性患者首先将小阴唇分开,再分别对尿道口、近侧小阴唇、对侧小阴唇以及尿道口开展擦洗,单次使用棉球4个,每日2次。两组均按上述方法擦洗。对照组使用0.5%碘伏擦洗。观察组用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擦洗。

1.3.3 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 ①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尿路感染的重要性。②用物必须严格灭菌,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③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④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⑤防止逆行感染,集尿袋及时倾倒,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并且每2周更换尿管一次。⑥鼓励病人多喝水,并协助更换卧位。⑦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⑧病人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1]。

1.4 评价方法 擦洗尿道口一周后评价患者的舒适度、尿路感染发生的例数和发生率。舒适度评定[2]:舒适度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5)进行评价。Ⅰ度:轻微的疼痛(患者有异物感,可被轻易忽视);Ⅱ度:引起不适感的疼痛(患者有便意感,可被忽视);Ⅲ度:具有窘迫感的疼痛(患者尿急,无法忽视);Ⅳ度:严重的疼痛(有疼痛,干扰注意力);Ⅴ度:剧烈的疼痛(疼痛剧烈,烦躁,心率加快)。Ⅲ度以上(含Ⅲ度)为具有疼痛感。尿路感染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为尿路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机率比较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尿失禁、尿潴留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留置导尿在神经内科中被广泛应用,导尿为外界应激源,其尿道口附近分布大量的神经,使得其敏感程度较高,即便在操作过程中多加防范也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刺激,严重者还会发生尿道口粘膜损伤情况。目前我国多应用硅化乳胶导尿管[3],该种材料在传统天然乳胶导尿管的外层增加了硅橡胶。而涂层硅橡胶容易脱落,对尿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果尿管停留在尿道内时间稍长,天然乳胶中添加的助剂从内部表面转移,刺激尿道黏膜,会引起种种疼痛与不适感。应用导尿管后经常会由于局部严重疼痛而致使旁观痉挛,最终会导致膀胱出血等并发症,并应用止痛药往往无法见效。碘伏有杀灭细菌、预防感染的作用,盐酸利多卡因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因此,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未出现一例患者因尿道口疼痛致膀胱痉挛、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概念,预防患者因尿道口疼痛导致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生。同时,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3.

[2]汤国娇,魏清风,何路,等.术前留置双腔导尿管囊腔内最佳注水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78-680.

[3]李非,马艳彬,迟戈.欧美导尿管产品监管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1,25(2):190-194.

(收稿日期:2014.07.04)

猜你喜欢
舒适度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基于ArcGIS的四川地区城市气候舒适度评价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地铁列车热环境实测分析与舒适度评价
基于情境感知的公共建筑室内舒适度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舒适度的单体建筑电力负荷卸载协调分配
浅谈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
即墨市文化路人行天桥舒适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