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官员甘当田舍翁

2014-10-27 06:22许石林
公务员文萃 2014年10期
关键词:灶神杨万里当官

许石林

明代的韦广说:如果朝廷给我这种退休的老干部太高的待遇,那就是示天下以利,彰灼读书人当官求利的欲望,这是很不好的。

明代宣德年间,有一个叫韦广的人,官居御史,为官很清廉,有非常好的声誉。退休后回到老家,过着很俭朴的生活。当年的老部下出公差路过韦广的老家,要去拜访老领导。韦广听说来客人了,愁啊!没有什么好东西待客,怎么办?最后决定自驾小舟到江上去捕鱼。鱼还没捕到,客人们就到了——客人虽是部下,毕竟是现官,朝廷有制度,出入不能失了礼仪和体面,所以一路人马仪仗,动静不小。韦广远远地看见人马喧嚣,就知道是客人们快到了,鱼也不捕了,赶紧登岸,抄小路往回跑,翻墙回家,慌忙找出整齐一点的旧衣服换上。

等客人登门了,老同志韦广已经忙活得满头大汗。随从中有几个人偷偷地咬耳朵:“这不是那个蹲在小船上捕鱼的老头吗?”关系非常亲密的老部下低声问:“老领导,您怎么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如此清贫?这会影响后辈的学子们对前途的信心。为了朝廷的体面和公务员队伍的形象,您看我是不是回去后将您的状况奏明皇上,考虑一下官员退休的待遇问题?”

韦广连连摆手:千万别这样!圣人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自古以来,读书人仕进做官,图的就不是荣华富贵,而以清俭为乐。你看我虽然退休了,日子清贫,但心里很快乐。如果朝廷给我这种退休的老干部太高的待遇,那就是示天下以利,彰灼读书人当官求利的欲望,这是很不好的。

所谓“德不孤,必有邻”,韦广同时代,就有不少像他一样的官员——比如明代还有一个陈孟贤。他的同僚们觉得陈孟贤太清苦了,给他编了个段子:说腊月二十四日,各家灶神上天去玉帝那儿报到述职。灶神们个个一身黑衣拜见玉帝,只有陈孟贤家的灶神是一身白衣。玉帝问:“小同志,大家都一身黑,独你一身白,怎么这么另类?”陈孟贤家的灶神就哭了:“别的大哥所在人家,天天生火做饭,过人过的日子,所以他们一个个自自然然都给熏黑了。小臣在陈孟贤家的厨房灶台上趴了整整一年,他家几乎不做饭,更不请客,我想黑都熏不黑呀!”

陈孟贤还不算最清寒的,有个在朝廷当供奉官的罗承嗣,冬天,他的邻居总是听到隔壁老罗家有“得得得”的声音,以为歌星住在隔壁,晚上在家练唱《忐忑》呢!问题是练歌也不能整晚都练呀?邻居很纳闷儿:会不会是罗家私造兵器,要造反呢!纠结了很久,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将墙壁凿了一个小孔,偷窥罗大人家。不看不知道,一看,邻居眼泪下来了:罗大人一家哪儿是唱歌或打造兵器呀?是全家冻得,跟上了发条似的不住地牙齿打架呢!

与韦广不同时代的人,比如北宋退休的宰相、郑国公富弼,享有很高的声望,退休后几乎不见任何人,不给任何人关说、办事。他说: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我当官数十年,亲友故旧很多,如果见这个不见那个,“非均一之道”;如果都见,则我的身体又吃不消。他想外出散心,就自己骑毛驴,没有仆从跟随。有一次外出,半路上遇到一个现官的车队,富老躲避不及,又没有及时下驴,被前面开路的隶卒呵斥:你是谁呀?没看见我们首长的车?富弼一边打驴一边躲避说:富弼。隶卒告诉了官员,官员立刻慌忙下轿,给老领导请安。富弼一边给驴加鞭,一边说:好了好了,你们走吧。

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当官,但很不顺利,在他去世前15年,都是退休在家的。杨万里在一个地方当官,卸任前,检索行囊,发现居然积攒了一些俸禄,也不多“仅万缗”。他认为在一个地方当官,走的时候还拿这么多钱是很可耻的,“留库中,弃之而归。”他的夫人罗氏,年过七十,大冬天还每天早上起床,先给家里的仆人们做饭,让他们吃饱了,手足俱暖,再去干活。杨万里的儿子杨长儒,继承了父亲清介的脾性,他曾任广州经略,用自己的工资七千缗给贫穷的租户交了租税。退休后,什么也不带走。后来有别的官员经过杨家,怎么也想不到,杨家父子两代为官,却“采椽土阶,如田舍翁”。

想想这些退休后生活如此俭朴的旧时高官,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摘自《南都周刊》)

猜你喜欢
灶神杨万里当官
“官必上”
敬 佛
门神想吃立夏饭
官必上
当官要有什么样的“官样”
是是非非话灶神
灶神爷
祭灶神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